仗剑天涯:我是怎样读金庸的
我开始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时间比较早,大约是在我初中一年级的时候,那时候,我对于文学书籍非常爱好,拼命搜集了几部。但是我当时抱着非常保守的文学观念,我以为,只有鲁迅一类的作家才算是正统,其他的都叫不正经。我大抵只对中国文学史上提到的作家有兴趣,对于武侠小说,我向来是不屑一顾的。
其实我接触武侠小说要比接触纯粹文学还要早,这里我不得不提出我的一位表兄,他阁下就对于武侠小说非常痴迷,至于不知从哪里弄来了许多部,时常看来看去。那时候他的武侠小说现在想来都是台湾的,像卧龙生,陈青云,李凉之流就是。我记得最清晰的就是陈青云的一部《七巧神刀》,通共有七大本,非常之厚,终于是被我父亲借来看了。还有一部实在是不怎么出名的《魔刹奇剑》,是公孙宇著的,现在这本书估计已经绝版,在世上消失了吧。再有李凉的杨小邪系列,柳残阳的好像也有几部,总之是非常之多,现在都记不清了。
我那时可能是阅读能力不够,对于武侠小说终于看不下去,因为写武侠的多多少少都有些古典文学的底子,而我当时上小学,只有幼稚园的水平,这类作品,往往看不到几行就头疼发晕,于是废置不看,对于武侠小说的印象也坏起来了。
但是令人失望的事发生了,我第一次翻开天龙八部的原著,也和看其他武侠小说一样,读了不到半页,立即头昏脑涨,厌恶非常,里面其中有些话我根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看过金庸小说的都知道,金庸虽然生活在现代,但是他的作品却是按照古典小说的形式写出的,只有结构上比起古典小说精致万倍,其他行文对话上都是古典小说的路子。金庸写小说遵循的乃是油画笔法,竭力使得自己人物的对话接近古人的日常用语。金庸自己也说过,古代人怎样说话谁也不知道,但是小说中人物对话要模仿古代人说话,使得有些古文素养的读者一看就觉得那是古代人说的。金庸仗着他深厚的国学功底,这一点确实做得很不错。翻遍金庸的十几部小说,里面的人物对话,没有出现一句现代的用语。他的同行梁羽生也是如此。与之相比,我始终不能欣赏古龙,因为古龙的小说恰恰和金庸相反,他的小说里几乎没有一句古代人物的话,说的全是都市文艺青年的用语,这就使我看他的小说时觉得不伦不类。
我第一次看金庸的小说得到的是一种糟糕的经验,这使得我对于武侠小说之流再也没有兴趣,我又转回头看我自认为正经的书了。然而在之后某一年的暑假里,我却被一本武侠小说迷住了,这就是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说来很搞笑,这本书,是我从垃圾堆里拾到的。我出生在中国农村,农村家庭是没有什么书可看的。但我那时显然被书迷住了,非常想看书,痴心到每一张纸片也不放过的地步,所以某一天捡到一本书的时候,真使我惊喜万分。
现在看《白发魔女传》的篇幅,我们知道同共有五十万字,而我当时捡到的前后都破烂的书估计只有20万字。但在寂寞中,这20万字使我看的如痴如醉,至此发现,原来武侠小说也有这么好看的,可见以往是错了。我前后看武侠小说为什么会有这么不同的感受呢?我想应该是我的阅读能力又提高的缘故,其实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就好像一个人的体力一样,水平不高时,就是不能负担重物。我想我读梁羽生小说的时候,阅读水平已经达到阅读他的要求了,所以才读得津津有味。可是现在,我的阅读能力远远高过他的要求了,我再读梁羽生的作品就一点意思也没有了。
从读《白发魔女传》到我上高中之前,我实在没有看什么武侠小说。但是我对于金庸的感受渐渐的变化了,并非我又读了他的作品,只因为金庸名气越发大起来,我从不同的地方看到若干篇评论他的文章,于是前番的厌恶之情渐渐的消除了,反而想重新看一看他的作品。
使我重新想看金庸作品的,还有香港导演徐克,他的电影《笑傲江湖》实在是我百看不厌的一部武侠巨片,尤其是林青霞饰演的东方不败那一部,其审美主张与我可以说不谋而合。这一来我更对金庸发生了敬意。
我第二次看金庸应该是在高中时候了,上高中的最大好处就是使我看了许多的书,除了一般的文学作品之外,当然看起金庸来了,这一次,我从《书剑恩仇录》看起,除了侠客行之外,金庸的所有武侠小说都看完了。也是我的阅读能力提高的缘故,这次我读金庸小说竟然和第一次完全不同,第一次看金庸感觉像吾友王先生的便秘之症,半天读不了一页,这回却如韩先生之拉肚子,一泻千里。读金庸是一种很独特的阅读经历,这之前只有读鲁迅才有别样的感受,自此,读金庸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了。
和鲁迅一样,金庸属于那种可以一读再读的作家,他的文字有一种力量,常常看了半天却一点也不觉的疲劳,我相信这就是金庸获得这么多人喜爱的一个原因。
当然随着见识的大增,自己对于金庸小说也有些见解,逐渐发现,金庸小说表面上是古典的路子,实际上和古典的小说依然区别很大,但是他又分明是中国式的,最妙的莫过于金庸刻画人物心理的伎俩,人物的心理被他刻画的甚是巧妙,这是和许多武侠小说不一样的地方,在他的小说里,心理描写几乎比比皆是,反而成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必要因素了,这在传统以讲故事为主的中国文学中是一点也没有见到过的。另外一个使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金庸刻画人性的细致与准确,几乎每一个在社会上走过的知识人都对此发生共鸣,与其说金庸描写的是虚构的江湖,倒不如说他实则要描写的乃是实在的人生百态。正如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那样,甄士隐,贾雨村,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使得金庸的小说具有一种非凡的美质。现代中国还有些保守的文人在争辩说金庸的小说不算高雅文学。其实金庸的小说不论在技巧上,思想性上都远远高于当代中国文学的水准,可以说,金庸小说是中国文学渐变的结果,如果没有激进的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至今就变成金庸样的了。诚如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所分析的那样,新文化运动导致了中国文学的激变,像鲁迅等一批新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不论从形式还是气质,基本上是从西方移植进来的,没有中国文化的土壤。而一个民族的文学要树立典范,一定还得承继传统的文化遗产,但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时候,中国文学的传统给彻底丢掉了,一直到现在,当代作家写出来的作品,没有一点中国味道,就好像外国作品的翻译版本一样。中国当代作家被外国记者问起他最受何人影响,得到的回答往往都是马尔克斯,福克纳之流。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瑞典文学院对他作品的评价就是有马尔克斯福克纳之风。这显然是可笑的,一个中国作家居然不受《红楼梦》等书的影响,反而净受洋人影响,其作品水平可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金庸的作品才真是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却又巧妙的移植了西洋文学的妙处。但由于武侠小说本身出身下贱,金庸的作品虽为大多数人喜爱,但僵化保守的中国文学界始终没能给他一个名分。
其实仔细分析,金庸的作品之所以得不到应有的绍介,实则,别的武侠小说拖累他了,我因为看金庸看的太早了,以至于再看别的武侠小说都没有什么意思,所以迄今为止,新派武侠,我除了金庸的十四部作品之外,只读过20万字的《白发魔女传》,还有一部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其他的的都读不下去了。我认为,新派武侠当中只有金庸一个人写得好,其他写得都不成样子。金庸和梁羽生名气相当,但金庸实则比梁羽生高出甚多,古龙当然更不能和金庸相比。我觉得除了旧派武侠中的大家如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赵焕亭(《蓝田女侠》),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宫白羽(《十二金钱镖》),王度庐(《卧虎藏龙传》)等人在某些方面和金庸相当,其他人都没有资格挑战金庸。
选自《天涯论坛》
1,微信购买《十月》及《十月·长篇小说》,可移步《十月》微店。扫码即可进入《十月》微店。订阅2016年《十月》6本+《十月·长篇小说》6本共计180元,或《十月》,《十月·长篇小说》各6本共计90元。包邮。另外有《典藏时光》、合订本及当期《十月》上架。 2,邮局订阅,全年180元,每册15元,《十月》邮发代号:2-163;《十月·长篇小说》邮发代号:80-268。可拨打11185邮政服务热线查询。 3,邮购,《十月》发行部电话:010-82028032,请汇款至北京北三环中路六号十月杂志社,100120,平邮免邮。 《十月》邮购电话:010-82028032,平邮免邮资,定价15元/册。 《十月》地址: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邮编:100120。 投稿信箱:shiyuetougao@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