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4《十月》•发现李庄|蔡东:李庄的雾
敢不敢点开阅读原文啊?
到李庄时已是深夜。夜色中,仍能看得见开阔的江面。沿江一条路,一排客栈,江风带着寒意吹来,空气非常清冽。浩荡江水是最有时间感的风物之一,当夜听着水声,想起很多跟江河有关的诗句,总觉得,江水是从遥远的古代流过来的,流经此地,继续往前,不知尽头何处,就这样漫不经心地流下去。
次日早晨,走出客栈,转头望向长江,整个人定在了原地。多少回了,当美扑面而来时,我总是这样的反应。大概所有的美,都带着点突如其来让人没法防备的特质吧。几年前,跟着单位去肇庆旅游,经过一座桥时,车速慢了下来,透过玻璃窗往外看,大雾弥漫,天地沆砀,小船被雾气含着只露出尖尖的船头,这画面一下子让我呆住了,不知道怎么形容眼前的美,美是撞过来的,美是可以让人呆若木鸡的,同时也失去语言,接着,听见整个大巴车上都是叹息声,旋即沉寂,一点儿动静也没有了,彼时彼刻,只能鸦雀无声,只能失魂落魄。后来,关于旅途的人事和风光逐渐斑驳,那幅画面却始终清澈地飘浮在时间的混沌之上。
长江上的大雾,是又一个关于雾的奇迹。雾的重量、浓度和颜色,都是一场经典的雾该有的样子。青山和江水半隐半现,晃晃荡荡,似有还无。实景消失之处,意味逸出了,景物虽无白日阳光下的清朗明丽,却无端多了几分蕴藉婉转的深意;迷离和澄澈,凝滞和变幻,曲和直,被神秘的雾统摄在了一起。
一片雾,一道江水,几丛花树,几座远山。遗世,独立。戏剧,诗,梦境。我站在江边,过了好大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回想起来,那身在现实而出离于现实的时刻,是多么珍贵的生命瞬间,那个瞬间我是活着的,忘记了自己的活着,人忘记自己的时候真自在呀,是真休息了,满怀着欣喜堕入一处空明之境,哪怕只是沉浸片刻,也足以解数日尘劳之苦。有了十一月清晨的一愣,李庄之行,已经值了。
匆匆几日的停留,自然无法对一个陌生的地方有多少深入了解。好在李庄实在是个有风致也有风骨的地方,江水环绕,一城的灵秀鲜明,街铺古拙,白糕清甜,风貌上有别于那些挂满银饰和印花长裙的恶俗古镇。战时旧事细细钩沉起来,更让人刮目相看,一丝低级趣味也不沾染。好就好在,这文化上的名气没有大到让真假文艺青年趋之若鹜,游人不算多,算得上是个安静、有雅相的镇子。中午头上,本地老人出来晒太阳,江边坐着,喝酒、聊天、嚼花生米,山中不知岁月的安闲和静气,这样的日常图景,总是动人的,让人生出留恋之意,想着能长居此地也不错。
在李庄,虽是匆匆过客,却得以见到几处真正古旧的老屋,据说,还是百年前斯人在此留影的那座老屋,没有翻新,更不是重建。故居和旧址里陈列的照片,让人不停惊叹,这个江边小镇到底容留过多少有分量的文化人物,安顿过多少书生、学者和艺术家,以万计之,宏大叙事。乱世苟活尚且不易,何况读书著文做学问,那拨人真是难,也真有赤子之心,对学问,始终怀着最初的天真而热烈的爱。
说到底,无论任何时代,文人的艺术生命都不免脆弱娇气,一旦曝于酷烈艰难之下就易毁伤,似乎只能虚实相间地活着,先找到一个肉身能躲起来的地方,粗茶淡饭静静地度日,继而精神葳蕤滋长,做一些自己钟情的事情,如此,便是真正的富足顺意了。
长江上起了雾,落下来,笼着镇子,也曾掩着离乱的文人。
2017-4《十月》,目 录
中篇小说
是谁埋了我/4 夏天敏
红宵屋/72 窦红宇
守护/129 梅驿
你的样子/147 鬼金
短篇小说
兄弟我/23 叶舟
年年有父/91 王棵
夜宴/167 刘汀
小说新干线
寻羊记(短篇)/191 孟昭旺
旅行(短篇)/199 孟昭旺
写作是多年前午后散淡的光(创作谈)/206 孟昭旺
孟昭旺:归来仍是少年(评介)/207 金赫楠
散 文
陪护母亲日记/38 刘庆邦
秀姑/118 铁 扬
翁村纪事/122 方向明
发现李庄/176 张楚 晓航 何大草等
思想者说
酗酒者/99 赵树义
会 饮 记
机场/67 李敬泽
科技工作者纪事
人物素描:院士何继善/209 余艳
诗 歌
老虎的恩典/224 衣米一
十二时辰/227 李轻松
弹奏/230 雷平阳
马加什教堂顶上的乌鸦/233 梁尔源
远方/236 刘向东
落雪如盐/239 芦苇岸
艺 术
封 二 锦思(油画) 王珂
封 三 青青如聆(油画) 王珂
封面设计 赵平宇
封面绘画 邱丹丹
篇名题字 杨 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