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生态文学|饶翔:必须遵循每种植物的天性,必须包容生物的多样性
本期提名评委
饶翔
光明日报文荟版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
# 我理解的生态文学 #
——饶翔
十二背后 · 十月
“美丽中国”生态文学奖
(2019-2020)
提名评委 饶翔
推荐作品
与万物同行
作者: 李元胜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4-1
ISBN: 9787568914383
推荐语:
融汇国内三位自然科学家的考察经历,串联起动植物及远古生物的丰富的知识,图为并茂地弘扬科学求索的精神,宣扬与万物同行的生态理念。
书摘:
我们居住的大地,就像一张可以被无限次数使用的画板,地球每一段生命发展的历程,每个时期的生命,都曾在这画板上演示出波澜壮阔的画面,而一旦这个时期结束,它们就会被铲刀无情地铲去,只有很少的信息被深深地掩埋在新的颜料下面。恐龙的足迹化石,就是留在大地画板上的珍贵信息。
恐龙1.6亿年漫长的存在,特别适合解释演化的本质。而古生物学,则是用来解释生命是什么、生命从何而来、生命将到哪儿去。
张巍巍心满意足地看着缺翅虫的照片,这是中国境内的缺翅虫第一批生态照片。他知道它们为什么被西方人称为天使之虫了。刚长出翅芽的缺翅虫,灯光下,有如没有一点杂质的玻璃雕刻出的艺术品,身体和翅膀都晶莹而干净,真的很有小天使的气质。
夏末的一天,刘正宇又来看望这个不可捉摸的小朋友,意外地看到了花蕾,花茎还蜷缩着,上面有米粒大小的蓓蕾。原来,它是秋天开花的!在苦苣苔科植物里,这的确是太罕见了。怪不得年年来,年年不遇,其实都没有错过——它只是还没开。九月下旬,刘正宇终于看到了它的花,纯净的紫色,花朵喉部没有任何斑点。这应该是一个新种,悬挂在他心里的疑问终于落地了。这种第一次出现在人类视线内的物种,最终得名合溪石蝴蝶。
饶翔 其他提名作品 *
* 注:以下作品选自本期提名评委提供的提名书目/篇目,不代表提名先后顺序
岛
作者: 林森
首发期刊: 十月·长篇小说
发表刊期: 2019年第5期
推荐语:
林森以一个仿《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表达了一个“反鲁滨逊”的主题,如果说《鲁滨逊漂流记》是反映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殖民扩张的现代性寓言,那么《岛》则以一个人主动从人类社会退回到自然社会、自我放逐孤岛数十年的岁月,重新反思现代人类文明。书摘:
借着闪电的亮起,他有时看到小岛,有时又看到海水把小岛淹没了。他还是奋力地划着竹排,却怎么都划不动,竹竿插进水里,被浪头打弯,此时的水还浅,竹竿却被浪打得永远探不到底。他浑身被雨水、海水浇灌,湿漉漉的,风打在脸上像拳头。半个小时之后,他回头一看,也就离开岸边几十米远,要想划到小岛,还遥遥无期。他想把竹排划回岸边,却发现,撑竿已经被浪头打折了。吴志山把身上的袋子解开,握紧那个酒罐子,用嘴巴拔开塞子,咕噜咕噜,他一口气把米酒喝了一半;再仰头,咕噜噜,他喝下了另一半。就在他含着酒罐子的时候,又一个浪头过来,竹排掀起,他往海水里摔去。他掉到了海水里,海水塞进了他刚饮酒的喉咙,又咸又苦——还未品尝到酒味,已被海水冲刷殆尽。
吴志山也不打算再爬上竹排了,他丢掉手中的酒罐,开始划水。噼里啪啦,雷电就打在不远处。吴志山无所畏惧,他用尽所有的力气,奋力划啊。
划。雷电。浪头。淹没。浮起。再划。再雷电……
雷电稍微停歇,是在暴雨真正到来之际,那不是下雨,那是另一片海从天空中倾倒下来,吴志山被两片闭合的巨大海水紧紧夹住。他朝着小岛的方向划,此时的他,好像是憋了一肚子的气,要跟这片海水来撒、要跟这阵风雨雷电撒。他对这一段水路很熟,他知道哪个方向对着小岛,他闭上眼睛也不会划错。前进的速度很慢,可他不管,大不了死了呗;扑面的海水、雨水他也不管,大不了死了呗……他也不知道是划了多久,才抵达小岛。鞋子早已不知道掉落到哪里去了,裤子也没了,他只剩下一件上衣。光脚踩在那些尖利的礁石上面,他觉得无比踏实。浪变得更大,咆哮着击打岛上的礁石。吴志山伸展双臂,对着浪头、狂风、暴雨跟雷电狂笑。
——这是他的岛,是他的地盘,即使要死,也得回到这座岛上。
风太大了,把他推着往前跑;雨也太大了,恨不得把他拍死,像鞋底拍苍蝇。可他没什么好怕的,此时的他,心满意足。今天,他跟这片海、跟天地斗了一场,他是赢家。当然,这只是赢了上半场,肆虐的暴雨狂风扫荡小岛,才是下半场。到了岛中央,他立即缩身到那小房子里,获得了瞬间的宁静。他把木门关上,短短一刹那,他觉得风暴远离了。吴志山很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以几棵扎根在岛上的树干作为屋子的柱子,并且,他还在石块堆砌的墙壁内外,各插入了一排树枝,跟那几根扎根在小岛中心的树干捆绑一起,十分坚固。看样子,要想吹坏这间房子,风要大到可以把那几根树干连根拔起。暂时吹不倒,可狂风和雨水,沿着缝隙侵入房内,要想过一个干爽的夜,是不可能了。吴志山也不管了,他脱掉那湿透的上衣,翻出屋子里还没被水全部打湿的一套衣裤穿上,身上顿时暖了不少。
此时,屋子外面已经成为风暴的中心,木麻黄树在狂风中不断传来树枝被打断的声音。岛上的沙子,也被风吹雨冲,不断移动。这扎根树干下的房子,也不安全了——至少,屋顶先失守了,巨大的风暴,把屋顶上的茅草、树干、树枝撕扯开来,疯狂的雨水直接灌下,吴志山又全部湿透了。风太大了,屋顶上装着的小树干,被一根根扯开、吹走,吴志山又像泡在海水之中。他正要站起来,猛地听到噼啪一声巨响,他赶紧蒙着头躺倒。幸好他躺得快,才没被那棵木麻黄树砸到——那棵树被拦腰吹断,直接砸落到了吴志山的屋顶之上。这倒好了,这棵巨大的树干,把屋顶给遮住了,雨水和风挡不住——可这个地方,已经是这个岛上最安全的角落了。
云中记
作者:阿来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4-1
ISBN:9787530219409
推荐语:
《云中记》以生态意识与生命意识融入对于灾难和生与死的思考,力透纸背。阿来所思考的生与死问题不仅属于人类,也属于整个大自然,因此在小说中处处都闪耀着生态理念的光芒。书摘:
阿巴躺在床上,还是像往常一样通过敞开的门看着阳光把门前的菜园照亮,看着阳光把白霜化掉,重新变回露水。那些菜叶却不再新鲜,不再生气蓬勃,显示出了萎糜的迹象。那株罂粟开花了。它的植株被鹿啃食过好几次,长得并不健旺,但还是在四天前,从顶端开出三朵花来。三朵白色的花。第一朵先开。过两天,另外两朵也一起开放了。阿巴从来没有这么清楚从容地看到过罂粟花的开放。他想起少年时代,村子里发现野生的罂粟突然开放,尖厉的哨声中民兵们迅速集合,快速奔跑,把那株花包围起来,不让人看见。村里打电话报告,等待上面下达处置方法。那时,阿巴和与他一般大的少年们是多少渴望看一眼那些神秘的花朵啊!父亲那一辈的人,却摆出不屑的神情。有什么好看,解放前我们把这东西种得漫山遍野!哇,漫山遍野!怎么可能!怎么不可能,要不怎么说当时的瓦约土司和国民党县政府是在进行罪恶统治!你们没看到吸鸦片上瘾的人是什么样子!种植一种开花植物就是罪恶。吸食这种植物提炼的鸦片就是罪恶!可是,当这株罂粟花在眼前绽放时,阿巴甚至有些失望。这花很漂亮,但云中村有的是比这种花更美丽的花朵。比如就在村后给山神安置献箭祭坛的山坡上,春天开放着同是罂粟科的黄色、蓝色和红色的绿绒蒿,以及云中村人家家户户都会养殖的虞美人花。但阿巴还是在每个早晨都细细地凝望着枝头这三朵花。纯洁无瑕的颜色,丝绸般的质感。霜冻损伤了它的叶子,但当阳光透耀,白色花瓣和上面的霜针交相映照,幻化出迷离色彩。霜化开后,这些看起来十分娇嫩的花瓣依然生气勃勃,并不像叶片一样受了冻伤。
凝视着这三只花朵,阿巴会想起以前家里存着一点鸦片。那像是一个巨大的秘密,藏在家里房梁上,要架起梯子才能够到。那时家里的奶牛或者人生了病,又弄不清缘由,梯子就会架起来,父亲把用纸包裹了十多层的不及一个小孩半个巴掌大那块黑色的东西取出来,用刀刮下一点,用温水化开。灌到牛的嘴里,灌到人的嘴里,然后一家人长舒一口气,念咒一般,梦呓一般说,好了,好了。
罂粟花突然开放在村前田埂边那一次,阿巴也莫名病了,他躺在床上,也被灌下了家里秘藏的鸦片,一家人围着他,几张俯视着他的脸像是飘在天上,对他念咒一般,梦呓一般说,好了,好了。然后,他轻飘飘的身子猛然下沉,下沉。
阿巴看着花,回忆起当年那奇异的感觉。他想,当云中村那个命中注定的日子来到时,如果他不像当年从水电站下坠那次被恐惧控制,只要他保持镇定,肯定也会是这样的感觉。他还曾经想过,应该再喝一次那样的水,把那种感觉重新体验一番,这样,当那个地质运动决定了的毁灭时刻到来,他能更好地把握住自己。他要让自己清晰地体验那个时刻,记住那个伟大时刻。记住?一切都毁灭的时候,能记住什么?那时候,灵魂也会一起灰飞烟灭。可是,谁又敢说那一切以后就只剩下一片黑暗或者明亮呢?万一灵魂又会以另外的方式存在呢?
为此,阿巴还自己和自己争辩。
森林沉默
作者: 陈应松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6
ISBN: 9787544781800
推荐语:
神龙架是湖北、也是作家陈应松的生态根据地,《森林沉默》是陈应松神龙架系列的集大成者。森林有大美而无言,而作家以强烈的生态意识为森林立言。书摘:
一轮浑圆的月亮冻在鹰嘴岩上,咕噜山区的森林树叶落尽。往远处看,山峰断裂,河谷崩陷,石头变老,褶皱断穹,天地仿佛遭受过重创,万物被冰雪紧缚,陷入深深的巨痛之中。千里积雪,鸮鸟的号叫在北风中回旋,峡谷在这时候却有一种令人惊异的明亮。
祖父清楚地记得,山下有人喊分豹肉时,开得门来,见一个男人披着一张刚剥下的豹皮朝山上飞跑。他先是吃了一惊,豹未死?他唤我:“玃!玃!”那在月光下呼呼走动的豹皮,让他的嘴巴张得很大。雪霰硬戳戳地打在他的脸上,他挺身到我前面保护我,他的身板有足够的阴影。他看到是孔子沟的孔不留,矮矬,腿短,叭嗒叭嗒地爬坡,睖着圆眼,呼吸凶狠,喉咙里的声音好似一把斧头。那一身豹皮裹着森林神秘的热气,粗大的豹尾高竖,像一根烧红的铁条烫着寒夜凉森森的空气。
“他会飞,他会飞!他会变成一只豹子飞起来!”
因为害怕而杀死猛兽的事不少,而且边杀边疯,到处乱跑,最后掉下悬崖。这是恐惧造成的灾难。即使不疯,杀兽人总有一天是会得病的,就像打鸟人总有一天会瞎眼一样,森林里关于猎人的故事结局都是这样,生活的因果如此,说不清楚。
那天我的确看见了一千只豹尾飞起来,不是孔不留这样说,不是错觉。我看见豹子尾巴乘着月光,向沉香坡嗖嗖飞来,像一群彗星。我看见黑暗里的光,有如传说中月亮山精的无数舌头,从森林深处伸来,舔舐着树木和落豹河水,舔舐着鹰嘴岩上的坚冰。
“算了!”祖父喊,“算了,麻古!”他喊他的小儿子蕺麻古。
本来,这张豹皮已经让叔叔麻古先得了,至于杀豹人为什么要给他,不清楚。的确是麻古先拿到的,他想着这张皮子,能做一件好皮袄,但孔不留夺走了它,叔叔哪有礼让之理,在后头奋起直追。
这样的事在冬天绝少发生,在寒冷的冬天,散落在岩垴深处的零星各家人,都喝了点酒偎在被子里躲寒,或是在火塘边昏昏沉沉地打盹,对外界的风雪野兽不会关心,不会聚集成群,冬天让人懒惰。
那一天夜里,金灿灿的月光像铜汁一样浇泼在森林里,峰峦明亮如钟,野羊踩落崖壁碎石的声音砰砰直响,不肯冬眠的白熊叭叭地舔着掌子。
在祖父喊过之后,他看见两个人打起来了。咕噜山区的掐架有点像兽斗,只要打,就是真的,不使花拳绣腿,都是往死里整。即使刚才推杯换盏,称兄道弟,真打起来,一定是取人头灭心脏。这缘于冬天太沉闷,没有刺激,如果有刺激,一定要抓住机会,尽情展示,哪怕没有看客,只打给鬼魅山精看。
虎啸——野生东北虎追踪与探秘
作者: 任林举
首发期刊: 人民文学杂志
发表刊期: 2020年第9期
推荐语: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访野生东北虎的踪迹,试图唤起人们对生命予以理解和怜惜,对置身其中的自然予以尊重和敬畏。书摘:
队伍继续向前,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态信息,我紧跟在郎建民的身后,以便随时向他请教。当我们行至两道山梁间的过渡带时,眼前出现了一条光滑平展的林间小路。在这无人的山野,是谁反复地走来走去踩出一条这样的小路呢?郎建民告诉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兽道”,是山中的那些动物,包括虎、豹、熊、狍子、鹿、獾、兔、豹猫等在每天的不同时段,从这个共用的通道上走过所留下的痕迹。这样的“兽道”,既是小动物们觅食和交往的必由之路,也是虎豹等大型动物捕猎的最佳路线。
郎建民在一棵倾斜的黄檗树对面停了下来,那里有一台远红外摄录仪绑在树上。按规制,这种摄录装置要在野生动物可能经过的路线两边成对设置,一个负责摄录,一个负责拍照。郎建民打开了摄录仪,一边倒片子查看,一边不由自主地变化着表情。我们禁不住诱惑,也凑过去一起观看。
真是很奇妙的感觉!平时怎么也想象不出来,就在这看似空无一物的山中,竟然有那么丰富的内容,发生过那么多的事情。存储器的画面中,一会儿出现几只黄鼬,一会儿出现一只狍子,一会儿出现几只野猪,一会儿出现一头黑熊,一会儿又出现两只梅花鹿……摄录仪的时间显示,这些画面,大多都是拍摄于清晨、黄昏和夜晚。有光的时候,动物们的毛色、花纹鲜艳、清晰;而在黑暗中,动物们大约只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和姿态,却都闪着两只像小电灯一样亮晶晶的眼睛。
终于,有一个我们一直期待的大动物出现。
“老虎!”郎建民马上把画面定格在那里,眼里闪动着兴奋的光芒。他拿着摄录仪,绕着圈儿展示给大家看了一回之后,突然停下来,像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似的,把手里这个摄录仪交给了身边的同伴,跑到对面那棵树下,取下并迅速打开了另一个视频记录仪。我们几个人不约而同地屏住呼吸,目光聚集在一个小小的画面上——
那是一个明媚的清晨,或一个美丽的黄昏,一枚枚金色的落叶均匀铺展在林间,有风吹过,阳光随着落叶微微抖动,一晃一晃的,宛若一地闪亮的金币。天空透过树木的空隙,投射一片纯净的蔚蓝。仿佛有沙沙声从画面外很有节奏地传来,不知是画面里的大地还是郎建民的手,在微微震动。紧接着,有一只粗壮的虎腿插入画面,然后是那个威风凛凛的虎头,独有的“王”字斑纹从侧前方隐约可见。其实,不用通过那个权威的标记,也没有人不确认它的身份。仅从它无喜、无忧也无怒的神情,就能推测出它内心的无畏、无惧和高傲。
最终入围名单和获奖名单即将揭晓
敬请期待噢
十二背后 · 十月
“美丽中国”生态文学奖
(2019-2020)
提名评委
提名评委
(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楸帆 谷 禾 何 平 何同彬
胡艳琳 黄德海 黄 平 霍俊明
季亚娅 李宏伟 李晓晨 李 音
刘大先 刘 汀 绿 茶 饶 翔
邵燕君 萧 轶 行 超 徐晨亮
杨庆祥 姚文坛 岳 雯
神秘终评委天团
十月杂志
悦 读
第一届(2019-2020)十二背后 · 十月“美丽中国” 生态文学奖评奖启事
我理解的生态文学|何平:思考人类的未来和命运,处理人与万事万物的关系
我理解的生态文学|邵燕君:抵达不可逆的生存状态
我理解的生态文学|行超:生态文学作家应该是博物学家,应该是大自然之子
我理解的生态文学|刘大先:我比较反感那种陈旧而单维度的“生态文学”
我理解的生态文学|李宏伟:与自然的对视中,看清人
我理解的生态文学|绿茶:在我心中,那些用脚写出来的作品,可以称之为“生态文学”
我理解的生态文学|刘汀:必须具有足够扎实的文学性,符合普遍意义上的文学标准
我理解的生态文学|姚文坛:对人类的生存状态有着共情和关怀
我理解的生态文学|何同彬:“我是否比石头或植物更有价值?我不知道。”
我理解的生态文学|岳雯:从虚空中创造一个未来
我理解的生态文学|李音:我期待一种具有“人类纪”意识和未来视野的生态人文书写
我理解的生态文学|徐晨亮:尝试超越单一的人类视角,去倾听万物的秘语
我理解的生态文学|谷禾:展示人类呼唤、创造和回归和谐生态的勇气和行动
我理解的生态文学|胡艳琳:敬畏自然、悲悯众生、体恤万物
我理解的生态文学|霍俊明:“词与物”的灵魂激荡和地方性格
我理解的生态文学|黄平:天人合一
贵州·绥阳·十二背后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订购十月新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