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散文|李存葆:龙城遐想3
李存葆,山东五莲人。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 等。长篇报告文学《大王魂》、《沂蒙九章》(与王光明合作)获全国报告文学奖,散文《大河遗梦》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高山下的花环》入选1989年美国嘉兰德公司的“20世纪世界文学丛书”。
文/李存葆
五
同样的过去,会被现在和将来理解为不同的过去。对恐龙的研究,也是如此。
在诸城国家地质公园的化石珍品厅内,我观看了形成于1亿年前白垩纪早期的一窝鹦鹉嘴龙化石。窝中有大大小小十只鹦鹉嘴龙,大者长约米余,小者则不盈尺,骨架都相当完整。鹦鹉嘴龙是小型植食恐龙,最长者也超不过1.5米,因嘴巴酷似鹦鹉而得名。据专家推断,这窝鹦鹉嘴龙,是小龙崽们刚出生不久,便和它们的父母一起遭到毁灭,定格成今天这等模样。可怜那些刚出生的小精灵,还没有来得及在父母的呵护下看看周围的世界,更没有接到死神预先发出的通知,便把生之梦变成了死之梦。
在诸城国家地质公园臧家庄化石层叠区的场馆中,那一大片的恐龙化石遗址,看上去令人周身觳觫。说这里是个“万龙坑”,也许更恰如其分。这里的恐龙化石分为七层,层层叠压,裸露于表面的3000余块恐龙巨骨化石,交织错落,可谓“白骨累累”。经鉴定,这“万龙坑”中,多为鸭嘴龙化石,也有暴龙、甲龙和角龙化石。令人惊愕的是,有些植食恐龙的骨骼化石上,竟能清晰地看到暴龙牙齿留下的咬痕。面对着这真实发生过的集体大死亡的存在,我们不妨去做这样的推想和描述:一群群的鸭嘴龙、甲龙和角龙,在蓝天白云下的葱郁的森林里,丰美的草丛中,正优哉游哉地或进食或戏耍。这时,一群暴龙从斜刺里飞奔而来,欲将这里的植食恐龙变成口中的美味。正在撕咬混战之际,一场灭顶之灾,猝不及防,骤从天降。正在决斗的植食恐龙和肉食暴龙,或许有的还来不及绷起惊恐的神经,有的甚至还来不及发出最后的一声哀鸣,便都毫无幸免地一起踏上了不归之路……
看罢那窝刚出生不久便和它们的父母一起变成了化石的鹦鹉嘴龙,又见这白骨累累的恐龙化石层叠区,观者的精神地层焉能不产生裂变,思索的岩浆怎会不炙烤着心灵。
当今,尽管“小行星撞击地球说”,已成为恐龙消亡的主要说法,但仍有不少恐龙专家对此提出质疑。他们或沿波讨源,探赜索隐;或牵强附会,大发凿空之论。
据专家考证,诸城臧家庄恐龙化石层叠区,约形成于7000万年前。这比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要提早了500万年。在地球生命史上,500万年虽是电光石火,奄忽一瞬,但却占了恐龙生命史的1/30强。倘若再按恐龙中寿命最长的鸭嘴龙平均寿命100岁演算,这500万年可让鸭嘴龙繁衍5万余代的子子孙孙啊!
显然,用“小行星撞击地球说”来诠释白垩纪晚期今之诸城的恐龙集体大死亡,是难以成立的。
另据专家考证,诸城龙骨涧和臧家庄一带,曾是一个古河床,地层由冲洪沉积所形成。有学者还在这一带目前世界上恐龙化石暴露面积最大、化石最多的岩层中,发现了其上下层位,都有古地震遗留下的痕迹。由此,他们判定,是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引发的洪水和泥石流,将大批死亡的恐龙搬运并掩埋在这里。后经过地壳的变动、抬升,将这些变成化石的恐龙骨骼,托送至接近地表的地层。
恐龙作为地球生命史上最庞大的生命,有关它们何以消亡的假设和猜想,考究和印证,似乎都不能完全解开个中的谜底。有些说法虽然偏激片面,甚至离奇荒诞,但为了更抵近恐龙灭亡的真实,各种说法都似能为研究恐龙的最终灭亡,去拓展不同的视野,提供不同的视点。
有古生物学家认为,白垩纪晚期,地球上的造山运动还没结束。平地上一道道山脉的兀起,造成了沼泽地大面积减少;而新山脉形成的地域,气候变得干冷干热,植食恐龙因无植物可吃,遂冻饿而死。肉食恐龙失却了猎物,也一道殒命。这种说法,看似有理,但略加思索,便觉得有些以偏概全。此说留给人们的一个大疑问是,地球赤道左近的气候,一直是温暖湿润的,那里的恐龙怎么也灭绝了呢?
有科学家猜测,是宇宙间超新星的爆发,引起地球气候剧烈变化,使地球的温度骤然上升又急剧下降,恐龙便同时殒灭。这种猜想过于玄奥,又没提供令人服膺的印证,愚钝如我,不能妄加评论。
另有一种恐龙灭绝说,称得上标新立异。此说称:因为恐龙的肉特别好吃,外星人到地球上狂捕乱杀,造成了恐龙的灭亡。其证据是,他们在北极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上,有被激光切割的痕迹。在人类还没有证明是否有外星人存在的今天,可将此说视为齐东野语,天方夜谭。
还有一种“恐龙鲜花中毒灭亡说”。其论据是:白垩纪晚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由盛而衰,被子植物(亦称显花植物)大量出现。食量巨大的植食恐龙,因吞食了大量含有毒素的花朵,中毒而亡。一损皆损,一亡俱亡,肉食恐龙也随之消亡。根据这一论断,有学者对同时期的恐龙蛋化石深入考究,发现这些蛋化石是软皮蛋,而软皮蛋是不能孵化出小恐龙的。软皮蛋形成的缘由,是因恐龙食了有毒花草,使雄性恐龙精子变异,雌性恐龙才生出软皮蛋。
2006年,国家有关部门曾做过调查,我国不育人群的比例,20年内就增加了10倍。在每八对育龄的夫妻中,就有一对不能生育。究其原因,多因喝了污染的水,食了含有超量有害元素的食品所致。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不孕不育症将成为人类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病的第三大疾病。据此,“恐龙鲜花中毒灭亡说”,似乎不无道理。但略加思索,我们会觉得此说也有漏洞。恐龙蛋不能孵化出小恐龙而使恐龙全部消亡,应有个渐变过程。那么多的恐龙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集体大死亡,“鲜花中毒说”,也难以深中肯綮,一语破的。
据古生物学家稽考,恐龙形成化石的概率仅为千万分之一。通常情况下,能变为化石的是动物遗体的硬体部分。恐龙被埋入地下后,肉体部分会很快腐烂,骨骼只有在不受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而分解的情况下,骨骼中的有机质才会被地下水分中的无机盐等矿物质所替换填充,经过漫长的岁月方可变成化石。
在诸城国家地质公园内,游人面对龙骨涧附近的世界上最长的库沟恐龙化石长廊,总会嗟讶生叹。这个东西长500多米,均深30米的长廊里,暴露出的10000余块恐龙化石,分布在长廊南侧呈45度斜坡的岩壁上,看上去宛若一举目望不到边的巨幅浮雕。经恐龙专家鉴定,这里的恐龙化石与臧家庄的恐龙化石层叠区,同是于7000万年前形成的;其间,恐龙属种当不少于10个。恐龙化石生成的概率是那般少之又少,生成的条件是那样苛而又苛;由此,我们不难想象,白垩纪晚期今之诸城的恐龙的数量和属种,是何其多也,何其盛也。
正缘于此,我不由得想起恐龙灭绝的另一家之言——“恐龙放屁灭绝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振振有词:当时地球上的恐龙数量太多,密度太高,生存时间太长,又加之它们的食量太大,会不停地放屁。此停彼放,屁声连连,形成的含有大量甲烷的气团、气流,到处飘散,直上云霄,地球上空的臭氧层因此遭到破坏,恐龙受到阳光直射患上癌症,便一起终结了它们的“地球统治权”。
在我这外行人看来,“恐龙放屁灭绝说”,实属故作惊人之语。白垩纪晚期,地球上的恐龙再多,能多过当今已突破了60亿人口大关的人类吗?恐龙放屁释放的甲烷等有害气体再浓再毒,能浓过毒过当今汽车尾气、化学工业排放的毒气乃至核试验、核泄漏所释放的多种有害元素吗?!
在恐龙于6500万年前最终灭绝的诸多说辞中,唯“小行星撞击地球说”,在当今世界上有着一定的认同度。
6500万年前的一天,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以65000公里的时速冲向地球,穿过大气层后,时速增至70000公里,撞击在今墨西哥东南部尤卡坦半岛的浅海区。其威力相当于美国投在广岛的10亿颗原子弹。撞击后形成的巨坑为140平方公里,最深处约30公里。撞击产生的巨大热能,先是使撞击点周围5000平方公里的地域,变为烈焰滔滔升腾的火海。两分钟内,这一地域的恐龙全部毙命。几小时后,北美大陆的草木都被烧焦,往日一片片的恐龙乐园,都变成了死亡的地狱。继而,300摄氏度的高温向全球蔓延,到了东半球今蒙古国时,气温仍高达150摄氏度。整个地球变了一个大窑炉。撞击产生的飓风掀起沙尘,将今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一带的恐龙,埋进了灼热的沙土……撞击所产生的尘埃,树木燃烧所形成的浓烟,遮天蔽日,厚厚地笼罩着全球,终年不散。见不到阳光的地球,进入了漫长的寒冬。生性喜欢温暖潮湿的恐龙,便全部冻饿而死。
小行星撞击地球使恐龙灭绝,当在情理之中。
不完全支持这一学说的古生物学家,也大有人在。他们提出的一些质疑,似乎也不无道理。为什么在这场大撞击之后,地球上仍有20%的生物得以生存和赓续?为什么与恐龙同为爬行动物的龟鳖、鳄鱼仍能存活至今?为什么当时生活在陆地上的大部分哺乳动物非但没有灭亡,反而渐次繁盛起来?为什么松柏类、铁树类、黄麻类的植物至今仍枝繁叶茂?……
在有恐龙化石的地域,还有恐龙灭亡的“地震说”“火山爆发说”“沙尘暴淹没说”等等。
不管这说那说,有一点是所有恐龙研究者的共识: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的大变异、大恶化,是恐龙灭亡的根本原因。
选自《十月》,2014年第5期
《十月》微信号:shiyue1978
《十月》邮购电话:010-82028032,平邮免邮资,定价15元/册。
《十月》地址: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邮编:100120。
投稿信箱:shiyuetougao@sina.com
值守:李浩(QQ:513322520;微信:shige_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