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两种癌常如影随形,这些防治重点,你真的需要了解!
在癌症治疗日新月异的今天,很多疾病包括肿瘤的生存率都大幅提升,却仍有一种癌症在“原地踏步”,五年生存率三四十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它就是卵巢癌。那么,卵巢癌都有哪些特点呢?卵巢癌和哪种癌常常如影随形呢?该如何防治它们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卵巢癌五年生存率提升缓慢
卵巢癌的发病现在越来越年轻化,但是没有宫颈癌那么明显。“年轻的病人更要警惕遗传因素,一般认为,50岁以上才是卵巢癌的发病高峰,如果早发病,通常跟遗传因素关系更密切。比如,如果有BRCA1的突变,很可能在30多岁就发病了。
过去几十年,卵巢癌五年生存率提升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疾病本身的特点。
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处,其癌变症状隐匿,加之缺乏有效的可普及的筛查手段,70%的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错过了早期最佳治疗时机。据介绍,晚期患者会出现大量腹水、巨大肿瘤引起的腹胀,病人自己都能摸到腹部肿块。
二是复发率高,治疗选择有限。
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来说,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铂类方案化疗是初始治疗的主要选择,但初始治疗缓解后仍有70%以上的患者会在2~3年内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另外,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患者面临复发周期越来越短和耐药的局面,可选的治疗方案更加被限制,许多患者都担心复发后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因此,有效地预防或延缓卵巢癌复发,是卵巢癌治疗中核心的问题,也是临床专家面临的重要挑战。
卵巢癌跟乳腺癌常如影随形
研究发现,卵巢癌的高发因素中,遗传因素也就是基因是比较确定的因素,所以建议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做基因检测,如果检测出来有基因突变,甚至BRCA1和BRCA2都有突变,建议提前预防,甚至可以考虑做预防性卵巢切除。
检出BRCA基因突变的患者同时还要警惕乳腺癌,因为乳腺癌跟这种基因突变也密切相关。
据悉,这两种癌症常如影随形,临床上有一种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我们会建议乳腺癌病人一定要筛查卵巢癌,卵巢癌病人要筛查乳腺癌,统计结果显示,大概有20%左右的病人可能会同时患上两种疾病。
除了基因,还有一些外在诱因,比如促排卵药物也是卵巢癌的高危因素。临床追问卵巢癌患者病史,发现很多患者都有促排卵经历,尤其是反复促排卵的患癌概率更大。
怎样早发现卵巢癌
目前很难早期发现卵巢癌。大多数患者的癌症并非起源于卵巢表面,而是源于输卵管内,进展速度很快,却没有很好的检查方法。目前多尝试定期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和肿瘤标志物CA125检查。
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如何预防卵巢癌
在做过基因检测的前提下,一定年龄(BRCA1突变者40岁,BRCA2突变者45岁)后预防性切除双侧卵巢及输卵管,可避免96%的卵巢癌,并降低50%乳腺癌风险;也可进行药物预防。母乳喂养能预防乳腺癌,生的孩子越多,未来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可能性越小。
卵巢癌防治,请注意3个70%
卵巢癌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且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早期肿瘤在盆腔检查中难以察觉,导致70%的卵巢癌确诊时已是晚期;70%的患者生存率不足5年;对于治愈后的患者,仍有约70%会在3年内复发。正因发病初期的隐匿性和强大的“杀伤力”,卵巢癌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卵巢癌的防治关键在于抢占先机。若能早期发现,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能够从20%~30%提高至60%~70%,部分可能治愈。因此,建议存在卵巢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应重视定期妇科体检。卵巢癌虽然早期症状不明显,但仍可以对一些日常症状加以关注:当出现不明原因的胃胀、腹胀、乏力、消化不良、腹部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的问诊与体检。结合B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进行鉴别诊断,尽早发现病变、及时治疗。
卵巢癌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50岁以上;有乳腺癌、结直肠癌病史或家族史;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异常)或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相关的女性;未曾生育或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服用雌激素(不含黄体酮)10年以上等。
预防乳腺癌应及早检查
虽然导致乳腺癌的原因未知,但是现在有一些因素提示我们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比如运动,经常运动的人发病率低。如果有家族乳腺癌史,这样的情况应提早去乳腺专科做检查;激素类食品应避免或少吃;从乳腺癌角度出发,晚婚晚育的人得乳腺癌的几率要高,建议女性朋友在适当的年纪做该做的事情。
另外,建议女性生孩子时,第一胎特别要注意乳房,起码是产前要做一个乳房的超声检查,避免孩子生出来要哺乳时,却发现乳房有肿块,不清楚是妊娠前有的还是生孩子以后,有的查出微腺瘤,很纠结。
不同人群乳腺癌筛查年龄不同。如果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的女性,应从35岁开始到专门的科室找专门的医师做排查。而对于一般人群,在不同年龄段乳腺癌筛查要求不同。对于20-39岁年龄段,不推荐非高危人群进行乳腺癌筛查;对于40-49岁年龄段,建议适合机会性筛查,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对致密型乳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对于50-69岁年龄段,建议适合机会性筛查和人群普查,每1-2年1次乳腺癌X线检查,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对70岁或以上年龄段,建议适合机会性筛查,每2年1次乳腺X线检查,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乳腺癌的几大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依然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局部与全身治疗并重的治疗模式取代了“局部根治”的旧观念。外科“单打一”的状况已成为过去。医疗实践证明,术前的综合治疗在不影响生存率和复发率的前提下,可缩小手术范围,改善形体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保乳手术加前哨淋巴结活检已成为欧美国家治疗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术式。什么样的病人适合保乳手术呢?如果你的肿瘤不是太大,且不是多发,可以局部切除,还能保持一个比较好的乳腺外形,这个时候是可以考虑保乳手术的,我们要看肿瘤和乳腺相应的比例。
放、化疗
通常用于手术后,以防止局部复发。如保乳术术后或手术后证实已有淋巴结转移,应于术后6个月之内,在锁骨上、胸壁等进行放射治疗。对于晚期乳癌的放射治疗,对于孤立性的局部复发病灶,以及乳癌的骨骼转移灶均有一定的姑息性疗效。但对早期乳癌确无淋巴转移的病人,不必常规进行放射治疗,以免损害人体免疫功能。
化学药物抗癌治疗是一种必要的全身性辅助治疗。化疗期间应经常检查肝功能和白细胞计数,注意止吐、保肝等措施。
内分泌治疗
研究证实,雌激素在乳腺肿瘤的持续生长中起到重要作用,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内分泌治疗就是尽量降低她的雌激素水平。其中有一个方式方法就是“卵巢去势”,其实就是抑制卵巢的功能。
抑制卵巢的功能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做手术把卵巢切了,还有一种用药物以后,把卵巢的功能抑制下来,这两个方式是能起到同样的卵巢抑制的作用的。
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以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激素受体包括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以下三种可能均可考虑行内分泌治疗:ER(+)PR(+);ER(+)PR(-);ER(-)PR(+)。
靶向治疗
现在乳腺癌是分子分型治疗时代,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导致细胞表面HER2蛋白过度表达,刺激癌细胞增殖,容易复发转移。靶向药物通过对HER2的抑制,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
如果这个病人是一个HER-2阳性的,我们是要给予在常规的化疗或者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抗HER-2的靶向治疗药物。在早期乳腺癌术后给靶向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复发,能大约降低一半的复发率,能延长生存。
对于靶向治疗,早期可以用,晚期也可以用,只要这个靶点是阳性的,给予靶向治疗,这个时候它发挥作用会更强。
一般情况下,内分泌治疗和化疗是不同时进行的,但是内分泌和靶向,或者化疗和靶向,是需要同时进行的。当然如果对于三阴性(激素受体及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的,主要是化疗。
乳腺癌到了晚期,仍然是需要治疗的。当然治疗的目的不能达到治愈了,目前不敢说到晚期还能治愈,只能说是控制这个病情,缓解病情,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存。
晚期治疗的措施,也是根据病人的不同分子分型给予相应的治疗,对于晚期,一般不采取手术,因为没有手术指征了,以化疗、靶向治疗或内分泌治疗为主。
病人到晚期不要轻易放弃治疗,因为乳腺癌的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即使到晚期,病人还是生存时间挺长的,生活质量也是不错的,所以不要轻易放弃治疗。
青年女性体检注意事项
应该加强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等的筛查。
乳腺+腋窝彩超是乳腺癌筛查最基本的检查项目,结果异常或40岁以上,特别是有家族史者应加做乳腺钼靶检查,必要时行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进一步还可在B超引导下穿刺,以获取病理学诊断。
女性应在首次性生活后开始进行宫颈癌筛查, 30岁后,每年接受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感染与宫颈癌有明确的相关性,也是作为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指标。
卵巢癌的筛查主要手段是阴道彩超,肿瘤标志物CA125和HE4有辅助诊断的意义。
猜你还想看
血管在变老?身体4个症状会"说话"!出现这些情况千万别大意…
来源:人民网健康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关注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