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天3人死亡!又是这个“夺命杀手”,临近春节高发→


临近年关,不少小伙伴的饭局多了起来。酒喝多了,悲剧也紧跟着降临了:7天内,3名男子因为喝酒先后死亡!年轻的生命就这么没了,令人悲痛。



深圳两员工一死一伤

上班时间遭领导劝酒致饮酒过量



深圳一楼盘的两名保安在2019年12月20日凌晨,因为喝酒导致其中一名酒精中毒,另一名保安更是因为这场酒局而离开人世。


其中一名保安小侯回忆说,12月19日晚上7点,他巡逻了楼盘几次以后,楼盘的安保主任就邀请他以及另外一名保安小张在监控室里一起喝酒。小侯想着自己平时也不怎么喝酒,一开始是拒绝的。但是后来保安队长也来了,也开始劝小侯一起喝酒。



“主任把队长叫进来,他说你们就一人喝一瓶,喝完之后就不让你们上班,去睡觉,我们帮你俩顶班。”


小侯觉得不好意思推脱,只能加入酒局,便去楼盘旁边的超市买了两瓶43度500毫升的白酒。酒买回来以后,安保主任和保安队长觉得酒太便宜,一口都没有喝。不过小侯和另一名保安小张却一人喝完了一瓶。


小张喝第一杯的时候,是一次性干了,后面也基本都是一杯一次,而小侯是半杯一次。喝完一瓶以后,小侯已经昏昏沉沉的了,靠在靠椅上不省人事。但是小张又去了便利店买了两瓶55度,500毫升的同种白酒继续喝。


悲剧就这样发生了!20日凌晨1点20分左右,安保主任和保安队长将小张送进深圳龙城医院,但小张当时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凌晨2点,两人又将小侯送进医院,小侯被诊断为中度酒精中毒。



还有两名男子醉酒后不幸身亡



2019年12月22日上午,湖北葛洲坝一名20岁男子因“喝多了,喊不醒”,家属拨打120求助。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急诊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发现男子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已不幸身亡。根据情况综合判断,该男子系饮酒过量引起猝死。


12月27日清晨,湖北宜昌西陵区一名53岁男子醉酒后不幸身亡。家属称,男子头天晚上喝酒后回家,早上发现其身体冰凉。医生在现场发现男子口角附近都是呕吐物,综合现场患者情况判断,疑似呕吐物梗阻气道不幸窒息身亡。




人人都可能遇上被劝酒的窘境,但要记住,有一种情况绝对不能喝酒,别人也不该劝酒,那就是——当你吃药了。




大家都知道“吃头孢不喝酒”,其实酒精除了对头孢不友好,在很多情况下,喝酒(尤其是白酒和啤酒)还会增大很多药物的副作用。


让感冒药加倍伤肝


扑热息痛是许多复方感冒药和止痛药的主要成分,对肝脏有一定毒性,如果不过量,一般较为安全。


但如果服扑热息痛前后喝酒,会加重对肝脏的损伤。携带特殊基因者,喝酒后扑热息痛对肝脏的损伤将更严重。


与抗生素相互作用


头孢类抗生素和酒精发生双硫仑反应,除了引起脸红、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外,还可能引起口干、出汗、胸痛、呼吸困难、急性心衰、急性肝损伤、惊厥,威胁生命。


此外,甲硝唑等抗菌类药物也可能受到含乙醇(酒精)制品的影响。



加重阿司匹林伤胃


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有一定刺激,如果服用期间喝酒,会加重这种刺激,引起胃出血等问题。


在服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时,也应避免饮酒,以免加重伤胃。


增强安眠药对大脑的抑制


服安眠药后,神经系统功能受到抑制,注意力、反应力、平衡能力都会下降,易出现嗜睡、头晕等症状,就像喝醉了酒。


这时如果再喝酒,对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更强,可能引起跌倒和昏迷。


加强抗过敏药副作用


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以及含有这些成分的感冒药易引起困倦等副作用,如果服用前后喝酒,会让这些副作用更明显,甚至引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


服降压药后低血压风险更高


低血压是降压药常见的副作用,酒精会让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如果服降压药后喝酒,发生低血压的风险更高。


需要提醒的是


在喝酒前后3天,甚至更长时间内服药,都可能对药物产生影响,出现危险。


建议大家在服用上述药物期间避免喝酒,喝酒后不要轻易吃感冒药、止痛药等,到医院就诊时,应主动和医生沟通自己在什么时候喝过酒,以保证处方的安全性。


另外,据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提示:如果有以下情况,“酒友”也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1. 明知醉酒人不能喝酒——无论“酒友”是否明知,都应承担责任,不过“明知”时责任较大。


2. 强迫性劝酒——主观上存在过错即应承担责任,但强迫性劝酒不是暴力行为,赔偿亦只是相应的。


3. 酒后驾车、洗澡、剧烈运动未加以劝阻——法律并无明确规定,一般认为在明知对方酒后驾车而不加以劝阻的情况下,一旦出事,酒友有可能会承担一定的责任。


4. 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视情况而定,若醉酒到无法自控,酒友负有一定的监护义务,将其送往家中或医院,若出现意外,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既有损健康又有违法的可能

下次再遇到饭局

记得少“劝酒”



猜你还想看



最新、最全版药食同源目录(2020版)来了!


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今年开始“警示语”必须醒目地印在标签上!


快过年了,请不要喂我的孩子吃这些!一口都不行!


来源:央视财经、药你懂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关注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官方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