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丨杨金才教授:美国文学是如何独立的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其资助的学术类出版项目也反映了国内在相关领域的先进成果。外教社及时推出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外语教学法等各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传播这些成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本系列是开放丛书项目,迄今已经推出近30种。
作者简介:杨金才,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当代外国文学》杂志主编。
近年来,在多种激进思潮合力作用下,美国文化和文学研究领域一直保持了一种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倾向。对过去经典作家的研究兴趣也随之发生了转移。爱默生、梭罗、霍桑、麦尔维尔和惠特曼等作家就是例证。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他们的少数名篇,如《论自然》《瓦尔登湖》《红字》《白鲸》和《草叶集》等,或侧重他们的超验主义思想,或从善恶层面解读他们的作品,基本上将他们定位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视野中。而现在,他们的创作得以全方位开掘,一些原先被认为传记成分比较重、在艺术上比较粗糙的作品,如麦尔维尔的早期作品《泰比》《奥穆》和《玛迪》等也受到重视,这一研究倾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站在当下意识形态的高度,对迄今为止的资本主义文明再审视,在话语的层面进行历史的重构。
《美国文艺复兴经典作家的政治文化阐释》这部书稿就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构思写成的,旨在运用当下文化研究的理论视角,并从正反两方面对美国经典作家及其作品进行考察,一方面审视他们对美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非人化以及帝国心态所持的批判立场和参与美国主导社会意识形态和殖民文化建构的事实:另一方面重新思考美国文学作为独立文学的一段建构历程。
本书在这里分别加以考察的几位作家都是在美国国族文化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是参与建构美国民族文学的佼佼者,正是他们创建了美国文学的想象世界和独特的文学方式。尽管他们继承和使用英国人的语言,也援用了英国人的文学传统,但他们更多地将眼光投放在美国这一特定文化地域上,尽可能地融入美国特征,包括其自然环境。他们不懈的努力终于成就了美国的文学,摆脱了英国乃至欧洲文化的束缚。他们破天荒地宣告美国不仅是一个新的天地,她的新颖足以使人创造历史的辉煌。这种从现实出发而引发的对新生的渴望能锻造美国人的思维,敦促其用新的、与众不同的方式审视现实世界。他们笔下不同的主题、对共和国未来的希望、渴望自由民主的迫切心情营造了一种富有进取性的国民心态和民族性格。爱默生所谓“模仿无异于自杀”的基调不仅鼓舞了一代人,而且直接促进了美国国族文化的自主创新。无论梭罗还是惠特曼都是爱默生自立学说的实践者,他们始终立足当下,并努力实践自我。前者大胆试验,将超验主义理想与亲近自然的个人行动结合起来;后者则将民主理想与美国本土意识相结合,书写了自由、奔放的诗章,为革新诗歌传统开辟美国诗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俩以各自独特的创新方式赢得了读者。正如拉泽·齐夫所言,他们不仅能旧瓶装新酒,而且还创造了独特的文学形式以便适应他们发掘出来的新的书写内容。他认为是爱默生、霍桑、梭罗、麦尔维尔和惠特曼这群作家为美国国族文学赢得了独立性。
在民族主义意识十分高涨的社会环境下,美国民族文学在19世纪前半叶进入了一个具有突破性的新高潮。著名思想家和作家爱默生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他慷慨激昂地写道:“我们对于欧洲朝廷的文艺女神听得太久了,……我们依附于别人,我们对于外国学识的漫长学徒期即将结束,不能永远靠外国宴席上的残羹冷炙过活。”可见19世纪上半叶美国作家所关心的问题,不是盲目地继承欧洲的文化遗产,也非亦步亦趋地追随欧洲的文学潮流,而是努力开创表现美国人民生活、描绘本土自然景观和千姿百态风俗人情的新型文学。他呼唤的是一种无论形式和内容都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美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以独立的美国意识和独立的民族文学方式走上文坛。一批杰出的作家兼思想家,如爱默生、梭罗、麦尔维尔和福勒等都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开创了美国国族文学发展的新局面。这是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文艺革新运动,不仅使美国在文学上彻底摆脱了英国文学的束缚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而且也以美国特有的文学主题和开放的浪漫主义精神成为一支举世瞩目的文学流派,得到别国文学的学习和借鉴,从此美国文学逐步从一个学习性文化转向了文化输出和教训性的强势文化。
本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意识
第二章 爱默生与东方主义
第三章 梭罗的遁世与入世情怀
第四章 玛格丽特·福勒及其女权主义思想
第五章 霍桑的东方迷思与帝国心态
第六章 文类、意识形态与麦尔维尔的叙事小说
第七章 惠特曼的后殖民迷情与国族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内容来自《美国文艺复兴经典作家的政治文化阐释》,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思飞学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学术事业部
上海外语教育学术出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