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西哲第四转向的后现代思潮——探索世界人文社科之前沿
书名:西哲第四转向的后现代思潮——探索世界人文社科之前沿
作者:王寅,王天翼
出版年月:2019-03
ISBN:978-7-5446-5161-5/B
定价:72.00元 57.60元
▲▲▲▲▲
本书认为,西方哲学在毕因论、认识论、语言论三个转向之后出现了第四转向,即后现代主义思潮。该思潮否定形而上学,摧毁基础论和中心主义,强调非客观主义哲学观。作者系统梳理了西方后现代哲学和现代语言哲学的关系及影响,剖析了认知语言学和体认语言学如何消解索绪尔和乔姆斯基客观主义哲学观的语言理论,阐述了当前语言学理论对哲学研究的深化和拓展。本书为中国后语言哲学与学术话语体系增添了全新的研究内容,为推进语言理论发展、拓宽社科学术视野指明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作者简介
王 寅
教授,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语言哲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语言哲学及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符号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有4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著作20余部。先后5次获得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含一等奖1次)。
王天翼
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英语语言理论与应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方向硕士生导师,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及语言哲学研究。主持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类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5项目。在《当代语言学》《中国外语》《外语学刊》《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数次获教学科研奖项,包括2011年获重庆市优秀硕士论文奖、2015年四川外国语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15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本书相关
何为西哲的第四转向?
作者认为,西方哲学可以归结为“四个转向”:
(1) 毕因论转向(Ontological Turn,又译本体论转向)
(2) 认识论转向(Epistemological Turn)
(3) 语言论转向(Linguistic Turn)
(4) 后现代转向(Postmodernist Turn)
“第四转向的后现代思潮”,它的起源虽可追溯到19世纪的尼采,但直至20世纪50—60年代这股思潮才渐入佳境,逐步进入高潮,从欧洲传遍全世界,颠覆了亦已流行了两千多年的若干传统观念。
作者还将西哲三个转向的主要观点和相关特征综述归纳成表格,在第五栏对应列述了西哲第四转向的特征,便于对照学习。
西方后现代哲学和现代语言哲学有何关系?
…Philosophy in its widest sense had been the cradle of linguistics.
(最广义的哲学是语言学的摇篮。)
——罗宾斯(Robins 1967:103)西方的哲学与语言学常处于相互交织、同生共长的关联之中。在古希腊毕因论(即本体论)阶段,两学科就交融为一体,前者常包含后者,很多哲学家也是语言学家,他们在追问世界本质的同时也在追问语言的本质,早就建立了语法学。巴门尼德之所以提出“毕因论”,是因为他发现了主系表结构中的系词[希腊语为ont(o)-, 英语为be]内涵着表语所表事物的本质性特征。苏格拉底、柏拉图在《克拉底鲁篇》中也有很多有关语言的论述。亚里士多德通过分析语言中的词性得出了有关世界的十大范畴,通过分析语言中SP模板(即主谓结构),建立了毕因论、逻辑学、修辞学等学科。经典形式逻辑基于SP模板论述了
全称(A)、特称(E)
肯定(I)、否定(O)
命题,建立了SAP、SEP、SIP和SOP之间的逻辑矩阵关系(金岳霖1979: 94)。中世纪关于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既是哲学议题,也是语言问题。
近代认识论(经验论vs唯理论)阶段的普遍唯理语法、实证性历史比较学派、进化论语言研究、机械论语音定律等,无不受到那个时代哲学观的影响。20世纪的语言哲学更是如此,直接将哲学研究的方向导向语言分析,以图通过它来解决哲学难题,被公认为语言学大师的索绪尔、乔姆斯基也为这一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陈嘉映2003)。
当今,语言学家们在撰写语言学史时,都十分重视追寻各流派的哲学基础,即每个语言学派都是以各自的哲学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Robins 1967;刘润清2002,2013;王寅2007a: 25)。但我们也注意到,各语言学派也不一定完全单向地借用现成的哲学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哲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当前被全世界学者公认为语言学前沿的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虽说是以“体验哲学(Embodied Philosophy)”和“后现代哲学”为理论基础发展而出的,但前者提出的很多新观点也进一步丰富了体验哲学、语言哲学和后现代哲学。
作者(2014:36)曾以“两学科的五段情结”为主线,划表概述了哲学对语言学的影响,现摘录于此,以飨读者。
作者的话
怀特海(1929b,庄莲平等译2012:12,11)指出,他本人是一位图表法分析的热烈拥护者,这有利于解决因为有了“树木”而不见“树林”所带来的麻烦。为此,我们为能更好地发挥该书所能起到的“导游图”的作用,在书后附上了六个图表,读者可按图索骥,有助于大致了解哲学、英国文学、中西语言学、中西翻译学等六个学科的发展简史,可一目了然、居高临下地掌握这些学科的基本概况,达到“好学、便记、易查”的目的。
从这六个简表亦可见,它们涵盖了哲学、文学、语言学、翻译学,还关涉到中西对比的内容,正应了书名副标题中所提及的人文社科四字的含义。这也正是笔者的一个心愿,尽早走出纯哲学、纯文学、纯语言学、纯翻译研究的局限,顺应怀特海所倡导的“有机教育”思想,迅速进入“跨学科”乃至“超学科”探索的新天地,将“语言文学”这一总科目中的诸多方向有效地融合起来,且紧密结合这些方向所共同依赖的哲学理论,对其做一个“人文社科”的纵观处理,这或许将能成为本世纪语言研究的一个新出路。本书所述“前沿”,主要是顺着哲学史(后现代理论)和语言学史(认知语言学为最新理论)推导而出的,但决不意味着这一前沿是“唯一可行”的,可“包打天下”,倘若如此,我们又要再次跌入形而上学的泥潭之中。正如王治河等(2011:29)所指出的,西方17 至18世纪的第一次启蒙运动导致了对理性和科学的迷恋,对传统采取虚无主义,拒斥一切感性和非科学,实施“维新主义”的划一思维。看一看现代非持续性经济模式的横行,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科学沙文主义在世界的横行无忌,掠夺性的轧路机在全球各地疯狂碾压,以一元吞多元,对多元文化、本土文化、边缘文化一概加以征讨,传统价值遭到吐槽。在此情形之下,我们没有理由不呼唤第二次启蒙,呼唤对齐一化的抵抗,歌颂多元之情,欣赏差异之美。
目录样张
(目录内容丰富,此处仅选取前两页作为示例)
(长按扫码,购买图书)
(如遇扫码困难,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购买页面)
(介绍文字摘自原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世界读书日赠书活动 | 语言学联合书单之经典书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新书介绍丨Leonard Talmy:《认知语义学经典论文》
思飞学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学术事业部
上海外语教育学术出版中心(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授牌运作)
思飞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