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女性主义美学”?(互动赠书) | 3·8特辑

程锡麟 方亚中 思飞学术 2023-03-04

#Women’s Day#

亲爱的女性同胞们,节日快乐!


近年来,从屠呦呦到张桂梅

从王亚平迈出中国女性太空行走第一步

再到众多女性运动员在冬奥赛场上绽放光彩

我们欣喜地看到

女性正在不同领域被“看见”,女性视角正在被重视


今天,让我们阅读程锡麟、方亚中的《什么是女性主义批评》一书,看看“女性主义美学”是如何挑战性属中性的假设,影响美学的框架和定义的。


什么是“女性主义美学”?

///

女性主义者普遍认为,尽管阐述哲学理论的语言在表面上具有中性和包罗万象性,几乎所有的学科领域在它们的某本概念框架中仍会带有性属的印记。女性美学将传统美学忽视的性属问题纳入考虑范闱之内,探讨性属身份的建构以及性属在美学概念和判断上引起的种种联想,以及性属如何影响艺术、艺术家和美学价值等概念的形成。此外,女性主义美学还将美学中的女性主义视角纳入了考量范围,使之与对主体性行使权力的文化差异相一致,从而揭示艺术如何反映性属、性别和身份的社会结构并使之永久存在。

程锡麟 方亚中《什么是女性主义批评》

在启蒙运动阶段,美学作为哲学的子学科,要求其研究范畴和概念的定义非常清楚明确,然而这一要求受到了美学主题令人惊奇的宽泛性的抵制,因为美学涉及对感官感知和品位判断的研究,也就是包括艺术和自然经验领域的整个人类广阔世界。鉴于美学的宽泛性和主观性,这一领域的哲学家力图把它的主题控制在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范围内,尤其是控制在能够进行理性分析的范围内。于是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日常生活和感官活动,忽视了实用艺术和技巧,将性别、饮食、烹调、园艺、舞蹈等日常经验排除在外。


传统美学忽视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性属问题,而一个人的性属身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对美学价值的认识和判断。传统哲学不涉及性属的问题,性属是中性的,用卡罗琳・考斯梅尔(Carolyn Korsmeyer)教授的话说,哲学“在传统上追求普遍性,也就是,表述在任何时候都适合于所有情况、所有人的理论”。这样的哲学就是“一”的哲学,“一”代表一个性别、一个主体、一个上帝、一个逻辑、一个法则。“一”的哲学在不同的领域有所体现,例如,形而上学认识论只有一个主体,即男性主体;神学只承认一神教,即代表男性的上帝;精神分析学以一个性别为参照,这个性别就是男性性别。总之,哲学是男人的哲学,男人代表人类。


女性主义美学就是要挑战性属中性的假设,揭露普遍主义的男性特征,同时表明性属身份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如何影响美学的框架、术语和定义。这样的影响既是消极的,也是积极的。在过去,与女人和女人性相联系的艺术、艺术品和感官体验被贬低,这是消极的影响。但是,女人可以在现在和未来争取更好地理解性属身份和美学判断的相互作用,这是积极的影响。此外,女性主义美学的挑战包含有超越哲学进入历史的必然性。虽然历史本身遭受大男子主义的偏见,但也只有借助于历史的细节才能揭示和解释我们的偏见,同时,在历史中我们还能找到被忽视的细节,这样的细节可能使我们无视我们的偏见。所以,在向传统美学提出的挑战中,历史学家和文学及其他艺术的理论家处在突出的位置是不足为奇的。


在一篇题为《女性主义美学审视:私密/公共?个体/政治?性别/后殖民?》的文章中,文洁华女士推断出女性主义美学的三个命题:1)绝不能根据形式上的属性、性质或原则分作等级;2)好的艺术并没有必要达到训练有素的裁判员们所谓的卓异,或由天才艺术家制定,或批评家所谓的无私的尺度标准;3)不应认为艺术只有客观属性。文女士认为,女性主义美学家的观点,从她们基于亲缘、私情、同情等女性主义概念对西方传统美学的批判中得到体现。

(摘自《什么是女性主义批评》,第94—96页)





赠书福利

活动细则如下↓↓↓:


欢迎留言你对女性或者女性主义的感悟

点赞排名前三位可从以下图书中获得任选图书1本!

(每个ID限赠1本)

《什么是女性主义批评》

程锡麟 方亚中 著

《英国女性小说史》

李维屏 宋建福 等著

《美国女性小说史》

李维屏 程汇涓 等著

(点击封面,查看详情页)

截止时间为2022年3月11日中午12:00

被抽中获赠的读者将会收到小编回复,请注意查看消息哦


机会多多,敬请参与!



END



思飞学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学术事业部

上海外语教育学术出版中心(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授牌运作)



欢迎留言

转一转赞一赞看一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