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谈】做生态文明排头兵 ,云南绿色发展有高招!
导语
彩云之南 我心的方向
孔雀飞去 回忆悠长
玉龙雪山 闪耀着银光
秀色丽江 人在路上
一曲《彩云之南》,道出了云南生态环境的美丽与丰饶,让人心生向往。生态是生存之基,环境是发展之本。十八大以来云南秉持“绿色”这张发展名片,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改革各项工作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十九大“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号召又对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下来云南会如何做?
“环境保护”微信公众平台邀请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张纪华作客《"一把手"谈》栏目,为我们讲述云南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特点、经验成果和未来工作方向。
绿色是云南的发展底色和靓丽名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云南生态环境优势突出,同时生态环境也较为脆弱敏感,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很重。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推进,中共十八大特别是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以来,云南紧紧围绕总书记提出的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目标,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高位推动
云南是我国较早探索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省级顶层政策设计的省份之一,先后确立“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战略,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出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09—2020年)》等文件。2015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关于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结合省情,提出云南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和保障机制。成立了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常务副组长、相关省领导任副组长的高规格的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逐步凝聚起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合力,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压实责任
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了《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明确省直有 39 38573 39 15264 0 0 2436 0 0:00:15 0:00:06 0:00:09 2800关部门及各州、市、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责任;试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率先在全国出台《云南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生态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挂钩,初步建立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生态环保责任体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全省上下积极配合党中央对云南省开展的环境保护督察,各州市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31批1234件投诉举报件全部按时办结,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违规企业,行政责任追究及纪律处分323人。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云南省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总体方案》,建立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落实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省积极行动,对照总体方案及方案中的措施清单认真整改落实。建立省级环境保护督察机制,成立了省长为组长的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实施督察实施方案,启动省级环境保护督察,省级环境保护督察2017年将实现对16州市党委、政府的全覆盖。
深化改革
云南省委、省政府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单列出来,成立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制定出台《云南省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实施方案》,细化改革重点,实行时间、任务倒逼,督促改革项目落实。将改革任务科学划分为8类制度126项改革事项,实施分类指导,分类推动。先后出台《云南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云南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等一批改革方案。2014年以来累计完成了86项改革事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等一批先行先试、实践创新的改革事项成效逐步凸现。
大理美景苍山洱海
保护优先
云南全省上下联动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立了生物多样性研究院,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持续实施《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率先在全国发布省级生物物种名录和红色名录,编写了《云南大百科全书》(生态编)。加强各类保护地建设,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建成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率先在全国全面开展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组织实施了一大批珍稀、濒危、特有物种的拯救、保护、恢复和利用,实现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种质资源保护等立体保护。编制实施《云南省实施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方案设计》,《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立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积极推进。开展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项目实地核查,对全省自然保护区内开发建设活动进行实地督查,初步建立自然保护区监测预警平台,监管手段得到加强。完善《云南省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对云南具有突出优势的生物多样性、高原湖泊、湿地等方面加大支持权重。
绿色发展
云南省突出生态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绿色产业,已成为全国外送清洁能源的第二大省份。云药、云茶、云花等生物产业,多姿多彩、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生态旅游,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已经成为云南亮丽的名片。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国际交流合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参与东盟、南盟、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区域环保交流与合作,深入推进中老、中缅、中越的环境保护合作交流,组织实施一批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云南项目。
祥和秀美丽江古城
改善质量
认真落实国家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编制实施了相关工作方案,污染治理制度规定相继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成立了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三个专项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印发实施《云南省蓝天保卫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云南省碧水青山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云南省净土安居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持续加强以滇池、洱海、抚仙湖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治理,坚持一湖一策、分类施策。开启抢救模式保护治理洱海,全力实施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持续改善,2016年滇池、杞麓湖水质由劣Ⅴ类改善为Ⅴ类。
严格监管
积极推进地方环境立法,启动《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工作,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国家公园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湿地保护条例等相继修订或制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实施意见》,省环境保护厅与省公安厅建立环境保护联动执法机制,与省高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加强协作配合,形成防范和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工作合力。实施全省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共划分为省、州市、县市区三级主体网格260个,单元网格835个,挂牌督办了一大批环境违法问题,切实解决了一批突出的环境问题,为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完善全省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积极培育第三方社会监测机构,基本形成国控、省控、市控三级为主的环境监测网。大力推进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会同气象部门在云南广播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国天气网云南站发布16个州市政府所在城市未来24小时、48小时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加强监测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示范引领
将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活动作为云南省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载体之一,《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09—2020年)》将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程列入十大工程之一并强力推进。编制实施了《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省规划》,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全省16个州(市)、110多个县开展了生态创建工作,累计建成2个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县、10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8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文明州、21个省级生态文明县、615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29个省级生态文明村;全省建成各级各类绿色学校3182所,绿色社区530家,环境教育基地70个。
植物王国西双版纳
宣传教育
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教育,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理念进入党校、培训学校和学生课堂,走入工厂企业、街道社区。组织各级各类媒体开设“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专栏,深入开展专题宣传,推出一批专题报道,大力宣传云南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成为全国生态屏障建设先导区、绿色生态和谐宜居区、民族生态文明传承区和制度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好做法。
打好生态环保攻坚战,以实际行动推进云南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未来云南将重点做好以下6个方面工作:
一
“学六观”
——筑生态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六个观”最具代表性。作为环保工作者,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我们就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基本民生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整体系统观、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共赢全球观。在实际工作中率先践行,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多渠道、全方面开展教育引导,让全省上下学习贯彻好“六个观”,切实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要让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不断提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
二
“守红线”
——划“三生空间”
十九大强调,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贯彻十九大,我们就是要以生态资源的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为核心,规划好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切实解决规划控制问题,努力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要加快构建并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坚守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实现环境质量达标地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不达标地区制定实施限期达标规划,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严控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现实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建立三大红线硬约束机制,将三大红线作为综合决策的前提,作为编制空间规划的基础,作为制定和修订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依据。
三
“绿生活”
——促低碳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云南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在营造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大功夫,切实解决行动自觉问题。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自觉、公众参与,让每个单位、每个人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努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动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现代物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和食品与消费品制造等有优势、有基础、有市场前景、能较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的重点产业。发展壮大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活动的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强度和总量。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大幅降低重点行业和企业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积极发挥政府引导示范作用,完善企业行业自律机制,鼓励公众主动参与,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地处“三江并流”的腾冲迎来花海节
四
“防污染”
——创宜居净土
十九大强调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持续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实施蓝天保卫、碧水青山、净土安居三个专项行动,切实解决环境质量改善问题。重点加强工业、机动车、扬尘、农业面源等大气污染源综合防控;强化以滇池、洱海、抚仙湖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保护和治理,加大金沙江、南盘江、澜沧江等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快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加强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深入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有效防控环境风险,系统构建事前严防、事中严管、事后处置严惩的全过程、多层级风险防范体系,强化固体废物处置和化学品环境管理,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环境矛盾纠纷,坚决守住环境安全底线。
五
“固屏障”
——建森林云南
突出云南生态优势,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切实解决生态保护统筹不够的问题。加强生态监管,深化、规范化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及考核,争取将更多的县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生态转移支付范围。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民绿化、全面绿化,推进森林云南建设,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强化自然保护区监管、专项督查等。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周边国家开展好跨境生态环境保护合作,重点推进中老、中缅、中越环境合作在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合作。
六
“锐改革”
——做体改先锋
按照中央和云南省委部署,扎实推进云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将8类(建设类、保护类、治理类、管控类、执法类、责任类、产权类、补偿类)126项改革事项落到实处。按照国家关于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的安排部署,2018年6月前完成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完善省级环境保护督察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考核与责任追究。加快推行排污许可制度,深化环境信息公开,全面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推广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推开高环境风险企业强制投保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推进社会化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支持PPP项目、环境绩效合同服务项目实施。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引导激励机制,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分配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挂钩,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活动。
(节选自《环境保护》杂志2017年第22期,有删改,部分标题为编者所加)
戳阅读原文,订阅杂志,可看全文哦!
作者介绍
张纪华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1962年1月生,云南宣威人,198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9月参加工作。曾任昭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昭通市委副书记、市长。
策划 |《环境保护》杂志新媒体小组
猜你喜欢
【实名举报“地下藏毒”尘埃落定】万吨危废填埋养猪场!他写下遗书也要举报!曾向《环境保护》发举报信!案件全过程回顾
环保部:要将影响恶劣的环评单位、技术评估机构和人员清除出环评市场
【“一把手”谈】如何保护广西生态环境“金字招牌”?檀庆瑞厅长有独家秘方!
【“一把手”谈】顶层设计,多管齐下,看山东污染防治新体系如何炼成!
石家庄改善最大,邯郸垫底!环保部通报“2+26”城市10-11月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