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环境保护 2018-05-25


四川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始终把大气污染防治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来抓,把成都平原大气污染治理列为全省环保“一号工程”,找准症结、精准发力,集中全力实施攻坚。


——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


2018全国两会近期召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议,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环境保护》杂志特邀请到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做客“两会厅局长说”栏目,请他为我们介绍独具区域特色的大气污染治理“四川路径”,在访谈中他和我们一同分享了成都平原大气治理的经验与探索。

成都平原航拍图


2017年,四川省城市空气质量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在气候条件与往年相仿的情形下实现了“两降一升”,全省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7.5%,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2%,全省优良天数率为82.2%,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据于会文介绍,超七成受访群众对成都平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表示满意。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和付出,四川初步探索出了独具区域特色的大气污染治理路径。

 


定位归责

解决“谁来干”的问题

 

实现大气防治工作真正落实落地,关键是要落实好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责任,这关系到大气防治是孤军作战还是众人合力。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层层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大气治理主体责任,让环保部门首做监工、辅做帮工、不做长工。

 

一是“定好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都平原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把成都平原大气治理列为全省环保“一号工程”,集中全力攻坚。省长亲自担任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领导小组组长,42名省级领导带队赴各市(州)开展现场督导,挂牌督办重大大气污染问题。


二是“归好责”。把大气治理的主体责任交给地方党委政府,环境质量由地方党委政府负总责、牵总头。通过目标绩效考核的“指挥棒”来激励先进、惩戒落后。省政府年度绩效目标考核中环保指标权重由2013年的8%提高到2016年的13%。

 

三是“履好职”。重新修订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环境保护职责分工方案,明确环保主体责任,厘清责任分工,划清责任界限,拧紧责任发条。并借省级环保督察和中央环保督察之势,进一步倒逼各相关部门落实环保责任。

 

四是“尽好力”。全省环保系统分秒必争、全力以赴。专门建立了全省环保局长微信群,坚守24小时盯紧空气质量不掉线。2017年年秋冬季雾霾攻坚时,为应对强化重污染天气,超常规实施督查、夜查。

 


把脉问诊

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找准症结、对症下药、精准发力,至关重要。于会文指出,四川环保部门发挥了“参谋部”的作用,做好了以下“四个支撑”。


一是邀请“国家队”出招,找准症结,用好“智力支撑”。成都平原大气治理放置全国也是一道“难题”,各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气候和地势地貌等因素都不一样,产生雾霾的原因必须精准分析,确保一发招就有效。“我们需要科技支撑,找准症结,为此组建了由中国工程院、北大、清华、南开等顶尖高校的71名院士专家构成的四川大气污染治理专家顾问团,帮助把脉问诊。”于会文说。

 

省环境保护厅与中国环科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大气污染源解析、重污染应急和对策措施等方面加强合作;各市也多次邀请专家现场参与当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成都平原大气治理上与“国家队”深度合作,同时带动四川技术队伍,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科研能力和水平。


二是紧盯关键污染源,分类施策,用好“系统支撑”。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源及其组份各不相同,各城市之间大气污染防治的主攻方向也不一样。比如德阳主抓“散乱污”工业污染治理;雅安市主抓建筑施工、道路扬尘、露天焚烧等;成都主抓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布局的优化和机动车污染防治。具体来讲主要是通过五大举措紧盯关键问题: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计划,对水泥、平板玻璃、砖瓦、陶瓷行业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对石油化工、汽车制造、表面涂装等行业的100家VOCS重点企业开展专项整治。

 

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强化城市工地和道路扬尘防治,实施“车路油”综合治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加强重型柴油车和重点区域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治理,全面供应国V汽柴油。

 

严控“五烧”。在重点时段特别加强对秸秆、垃圾、冥币、腊肉、鞭炮这“五烧”的控制,坚持疏堵结合,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基层齐抓共管。

 

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动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淘汰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

 

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2017年成都平原地区、川南、川东北地区共整治“散乱污”企业3.1万多家,全省煤炭消耗比2013年削减18.6%。


三是严管重罚“零容忍”,持续加码,用好“执法支撑”。2017年以来,启动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办法,出台了大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标准,大力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并举全省系统之力,集中开展“利剑斩污行动”、“环境保护法实施年活动”、“强化督查专项行动”,采取了大量夜查、暗查、突查、驻点查等非常规的手段,频繁出手、高调高压、严惩重罚,对环境违法企业实施精准打击,倒逼企业主动守法。2017年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同比增加263%,处罚金额同比增长379%。


四是借力信息化手段,精准治理,用好“科技支撑”。搭建起“天地空一体化”监测平台,成都市建成四台大气环境监测超级站,通过污染物监测和分析,解析污染来源。借助环境卫星和气象卫星,发现秸秆焚烧火点,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利用雷达车扫描,发现污染源位置和污染重点区域,并进一步针对性现场检查。依靠蛙鸣系统和奥维地图等技术手段,强化督查和暗访夜查,精准锁定违法企业,坚决防止“散乱污”和偷排漏排行为反弹回潮。


积极探索

解决“创新干”的问题


成都平原地处盆地底部、是典型的静风区、受高压湍流影响、存在地面逆辐射,致使成都平原秋冬季降水量少、逆温频发,污染一旦形成就很难治理。



针对成都平原特殊地形和气象条件,四川省开辟了大气治理的独特路径,确保“药到病除”。

 

“提前吃药”

环保与气象两家建立起了密切合作机制,提前分析研判,实时跟踪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变化情况,一旦预测到持续性、区域性重污染天气,提前两三天就发出预警提示、启动应急预案,由各地各部门切实采取行动、执行措施、削减污染,尽最大努力减少污染物累积的可能性。

 

“全体吃药”

2017年以来,每逢重污染天气,成都平原八市(州)坚持区域内各市同步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要求,采取统一行动,将联防联控的责任压实到每一个市、县、乡、村。

 

“目前我们正按片区编制限期达标规划,在区域内实行环境规划、标准、监测、环评、执法、信息公开‘六统一’,进一步深化成都平原地区、川南、川东北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于会文说。

 

“加大剂量吃药”

2017年修订了四川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将春冬季节大气治理预案启动条件,从PM2.5浓度为150μg/m3调整为115μg/m3,全面收严管控措施。并且严格实施“清单制”管理,对成都平原地区重点污染企业列出优先管控清单,一旦出现持续雾霾天气,立即落实错峰生产、压产限产、工地停工和机动车限行等强制性措施,适时启动应急预案。2017年共启动城市黄色预警35次、橙色预警12次,用最小的经济代价换取最大的环境效益。


“下猛药”

开展了史上最大规模“强化督查专项行动”,自2017年11月起,全省环保部门抽调150余名执法人员组成17个督查组,对成都平原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为期4个月、数千次以上的驻点强化督查,同时对川南、川东北城市开展机动式、点穴式巡查抽查。督查力度大、时间长、针对性强、专业水平高,形成强大震慑。目前强化督查已经完成四轮,约谈了问题集中的4个市、县人民政府,有力地推进了大气治理工作。

 

在访谈最后,于会文指出,大气污染问题从根上讲是排放问题,根源上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问题。因此治理大气污染,既要考虑短期治标的紧迫性和现实性,也必须把握长期治本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推进大气质量持续改善,必须坚持治标雷厉风行、治本久久为功。2018年四川将持续发力,不断探索,进一步走出符合盆地实际,管当前、利长远的大气治理“四川路径”。

于会文

1968年10月生,辽宁绥中人,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现任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厅长、党组书记,兼任四川省核安全管理局局长。

《环境保护》杂志2018年第6期将刊发采访全文。本文为编者节选。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订阅杂志哦!



文章推荐

李干杰: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有了基本思路(附视频)


生态环境部,我们一起出发!


李干杰为生态环境部部长


【两会厅局长说】污染防治下决心、出重拳!湖北加快建设生态强省


【两会厅局长说】打好“1+3”污染防治攻坚战 谱写安徽生态文明新篇章


【两会厅局长说】创新引领 保护优先 上海全面推进绿色转型发展


【两会厅局长说】来鹤:让辽宁的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山更绿


1分钟速看环保部部长记者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