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e中国行】秋分诗情:暑退秋意凉,日夜两均长(附音频)

环境保护 2023-01-06


今日立秋
二十四节气
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夏色藏云天,秋声动木叶
去年,“诗e中国行”传颂人曹雨捷朗诵的文章获得无数网友点赞
今年,又到二十四节气的秋分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这富有感染力的朗读


一起跟随古代诗人的脚步去感受秋天的丰收
 


领读人

曹雨捷

“诗e中国行”传颂人

CCTV《开讲啦》节目青年嘉宾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分”,实际上就是半的意思。过去把秋季分成孟秋、仲秋和季秋三部分,秋分正处仲秋,所谓平分秋色是也。



《秋分》


左河水


暑退秋澄气转凉

日光夜色两均长

银棉金稻千重秀

丹桂小菊万径香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古时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有着在八月十五晚上拜祭月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但在这阖家团聚时刻,也很容易勾起人的思念之情。



唐代诗人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写道: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唐开元年间,诗人李白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如洗的夜里,乘船顺江而下,出蜀入渝,两岸的青山将明月半遮半掩,舟行溪上,月影倒映在清溪中,特别的撩人,渝中的友人啊,真是叫人思念不已!山、水、月、人勾勒出清丽的生态夜景,笼罩着几分恬淡的秋思。


据史学家研究,李白是有明确记载的吟咏渝中的第一位诗人。渝中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大都市区,属重庆主城九区之一。重庆,古称巴渝,千百年前,这座城市就进入杰出诗人的视野,长江三峡、奉节白帝城等重庆美景被写入古诗,展现出巴山渝水浓郁的生态意境之美。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路过白帝城,忽然得到赦免消息。内心的阴郁顿时一扫而光。曙光初灿,白帝城高,巍峨入云;江陵路遥,舟行疾速;顺风扬帆,瞬息千里。彩云、青山、啼猿、轻舟构成了一幅闪动的立体生态画卷,浑然成趣,轻松畅快。


《武陵景》


(宋)寇准


武陵乾坤立,独步上天梯

举目红日尽,回首白云低


写出了诗人站在武陵山山顶,脚踏云雾,览尽夕阳美景的愉悦。



清乾隆时期,时任巴县知县的王尔鉴有一首描写重庆夜景的诗颇得神韵。


《重庆夜景》


(清)王尔鉴


高下渝州屋,参差傍石城

谁将万家炬,倒射一江明

浪卷光难掩,云流影自清

领看无尽意,天水共晶莹


南滨之夜,长江之水(作者供图)


重庆朝天门,嘉陵江、长江蜿蜒交汇,山城重庆,山石与建筑高低错落,天光云影、灯明炬亮,全部倒映在流动的江水中,水清影明,流光十色,重庆山水夜景独具特色。



古诗词的生态美景,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今非昔比。但重庆历来因水而兴、得水而美、缘水而盛。长江横贯重庆全域,更是名副其实的母亲河。为保护好库区“一江碧水,两岸青山”,重庆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三峡红叶(作者供图)


如今的白帝城,在三峡水位上升后,四面环水,红墙碧瓦,水清岸绿,与当年雄踞夔门的景象相比,高峡平湖的秀丽小岛景象,别具一种风味;三峡之秋,红叶娇艳,江山一体,告别了古诗中的萧瑟落寞,用“侠骨柔情”展示出三峡的新风采;山城夜景,立体桥都,人文与历史的交融,让重庆更加蜚声海外。


环境优美的三峡库区(作者供图)


我们坚信,通过一代代生态环保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全民参与、强化宣传,集中力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环保五大行动”,不断强化上游意识,切实担起上游责任,“猿行绝壁、浪逐江豚”,展现长江三峡生物多样性的野趣场景将频频再现,“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江城重庆生态画卷的美丽场景将更多地定格在巴渝大地上。我们诗意栖居的梦想,也终将会实现。



作者:刘莺 (重庆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干部,重庆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相关链接:
【诗e中国行】今日处暑:秋收始、渔船开,最美人间处暑秋(附音频)

【诗e中国行】今日立秋:带你领略藏在诗情中的秋意(附音频)

【诗e中国行】今日大暑:带你探秘古诗词中纳凉地的古今生境(附视频)

【诗e中国行】今日小暑:穿越千年,李白眼中的自然万物是这样的

【诗e中国行】夏至,让我们在诗歌中感悟诗圣杜甫的生态观

【诗e中国行】听芒种诗情,体悟生态文明真谛



▼ 一键订阅《环境保护》杂志


近期要闻

2021《环境保护》杂志还可以继续订阅哦!


习近平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


向世界发出“环境保护”好声音


从47起案例看环保问题背后的形式主义

▼ 点击留言、收藏、分享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