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好生态环保故事(视频展播)丨沙海变奏修复“黄河明珠”(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环境保护 2024-04-04




 编者按 Editor's note

生态环境部主办、《环境保护》杂志社承办的“新时代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征集活动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记录大时代,全景式展现了新时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杂志微信公众号特开设“讲好生态环保故事(视频展播)”专栏,对典型优秀故事视频进行展示。
视频取自“新时代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征集活动优秀奖获奖故事《沙海变奏修复“黄河明珠”》


乌梁素海生态建设的绿色蝶变“不信青山唤不回”



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的方向是明确的,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
——习近平
“黄河宁,天下平”。曾经,由于乌梁素海流域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过度采矿、地表植被退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整个流域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乌梁素海流域治理先后进行过多次指示批示。让“黄河明珠”乌梁素海恢复生态功能,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国家战略落地见效亟待解决的任务之一。
2019年6月,中建一局勇担全国最大山水林田湖草沙修复试点工程——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重任。项目治理流域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内含5种业态、9项子工程,工程难度大、治理种类多、施工环境尤为艰巨。
中建一局项目团队采用系统论的方法,牢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的重要要求,充分发挥中建一局全产业链优势,因地制宜,采取“4233”综合治理模式,围绕“修山—保水—扩林—护草—调田—治湖—固沙”修复思路,各业态治理多措并举、相辅相成,修复乌梁素海——“黄河之肾”。
治沙篇:科学治理,万亩方格镇压黄沙
治理前的乌兰布和沙漠植被稀少、风沙肆虐、荒漠化严重。中建一局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强、科技实力硬的优势,通过平沙、压固、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四步走”开展沙漠治理,并创新研发轻型压草覆沙机械、梭梭肉苁蓉同步种植一体机两大治沙器械,将种草植苗机械化,最高可长至15米、根系深达9米的梭梭树可以稳固沙丘、防止流动,减少沙漠侵蚀。同时,设立一万亩人工种植“扶贫示范林区”,带动周边群众运用学到的技术自主创益增收。当地1200余人每人每月可增收8000多元,实现了从“望沙兴叹”到“驭沙增收”的华丽转变。
林草篇:精准施策,草木葱茏再现生机
针对林草修复,项目团队通过两大“神器”保驾乌拉山生态建设。一是精准化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为果树植被提供风吹复绿的条件;二是首创飞播造林新方式——无人机飞播,为万亩荒地抛撒绿色希望。同时推动林上、林下经济相辅相成,引导牧民种植西瓜、养殖家禽,增加收入。
矿山篇:因地制宜,矿山修复推陈出新
曾经无序的铁矿开采,导致乌拉山及周边水土流失、草场沙化,水质严重污染。项目团队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和原土地利用情况,采用地质灾害治理、矿山环境治理、矿山生态修复“三重”治理方式。项目团队为遍布疮痍的百里山脉抹平伤疤,使乌拉山南北麓植被、地貌景观和土地功能得以恢复,再现青山绿水,消除地质灾害。
海堤篇:综合整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乌梁素海原本的海堤路被湖水和山洪冲蚀严重,很多段落被冲垮,河套平原粮食产量无法保障。项目团队对于海堤修复采取加高培厚、碾压、护坡三步施工的综合整治,让黄河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提升。原本流域内鸟类只有两百多只,如今变成为两百多类,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忠于使命、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科学求实、绿色发展、久久为功,这是中建一局乌梁素海治理精神,更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绿色实践”。
中建一局将在建设生态强国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更多“一局方案”!



▼ 一键订阅《环境保护》杂志

近期要闻

新刊发布|以“智慧法治”开启生态环境治理新时代


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说“闻”解字·不负青山不负人


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2023年上半年环评信用管理对象列入“黑名单”情况的通报》

▼ 点击留言、收藏、分享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