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ity Walk |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这句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世博会闭幕的当天,《上海宣言》倡议,将10月31日定为“世界城市日”,让上海世博会的理念与实践得以永续,激励人类为城市创新与和谐发展而不懈追求与奋斗


四年后的10月31日,首届世界城市日全球启动仪式在上海举办。世界城市日是联合国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也是第一个由中国政府倡议并成功设立的国际日。


2023年10月31日是第十个世界城市日。站在新的起点,就让我们回到《上海倡议》的诞生地——世博园区,并以黄浦滨江片区(原世博会D、E片区)为例,探索如何汇聚景观、空间、艺术、历史、商业、社会等各方面资源,推动共建可持续化的城市未来。


本次行走路线如下图所示:


在实地行走时,欢迎点击下方的音频,体验语音导览。

充满绿色景致的城市

01

今天的第一站,是南车站路上的蓬莱公园。


1953年10月1日对外开放的蓬莱公园因其所在的蓬莱区(1960年并入南市区)而得名,今年恰好满70岁。


2000年区划调整前,蓬莱公园一直是南市区(现属黄浦区)最大的城市公园。尽管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推进,公园周边陆续建设起了诸多住宅区,南车站路也进行了拓宽,但蓬莱公园依旧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从高空俯瞰,可谓一个树木葱茏的“城市绿肺”。


上世纪90年代的蓬莱公园鸟瞰

(图片中部偏右侧树木茂密处)

(特别感谢上海市大同中学提供本图)


蓬莱公园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植被覆盖率极高。无论一年四季什么时候去,徜徉在绿荫覆盖的步道上,都能感受到独一无二的惬意。冬日早晨起雾时,它偶尔也可以成为真正的“蓬莱仙境”。


公园里有八景——大假山、池塘、狮道、杜鹃园、九龙壁、壶中天地、浪涌蓬莱,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特色。



除了“八景”,蓬莱公园里还有许多特别的“宝贝”。比如下图中的石象,就来源于上海大境阁,乃清后期作品。连续点击照片,你还可以看到更多有意思的石雕。它们中有许多,都是蓬莱公园老职工从江浙沪各处收集而来的,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


戳下方图片

欣赏各类石雕


蓬莱公园是市民们与自然绿意热情拥抱的交互空间。唱歌、散步、锻炼、写毛笔字...... 每一位市民都能在这里获得独特的趣意。


 


蓬莱公园也是青年学生们进行生态实践的热土。他们运用生物学知识,以蓬莱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为研究主体,贡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青年智慧。

两位高中学生正在拍摄收集蓬莱公园步道旁种植的各类植物

(摄于2023年10月26日)


从蓬莱公园出发,沿着南车站路向南步行,穿过中山南路不多久,便抵达了第二个目的地——城市最佳实践区。也许你会问,这不是一片建筑区嘛,和“绿色景致”有何关联?


这就要讲到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历史了。它同样源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作为世博会历史上的一个创举,当年,共有50个优秀城市案例走进世博会,为城市发展、管理、规划、建设领域的最佳实践提供全球层面上的展示、交流和推广平台。在区域建设中,建设者们运用先进的绿色生态技术打造了一批环保节能型建筑,践行着“低碳”乃至“零碳”的理念。


世博会后,城市最佳实践区得到了完整保留并进行二次开发。更新过程中,充分融入“海绵城市”的全新建设思路,成功实现了⼩⾬不积⽔,⼤⾬不内涝、全场地⾬⽔收集的目标,使之不仅发挥空间和经济价值,更能加强既有的绿色环境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里,笔者想放一只可爱的鸭鸭!在由各类植物自然净化的池塘中,它自在且悠闲地享受着自己的假日时光。


充满人文特色的城市

02

穿过城市最佳实践区继续向南,就到了黄浦江边。抬头仰望,你会看到一根大烟囱耸立云霄——这是什么?


“大烟囱”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标志性组成部分,也叫“世界最大的温度计”。大烟囱所在的建筑原为南市发电厂,在上海世博会园区的建设中被完整保留,后来改建为艺术场馆。2023年3月温度显示装置拆除前,博物馆的“大烟囱”曾是黄浦滨江的一大著名景观,它能够实时显示每一天的气温,从任意角度看都有别样的趣味。


初春,从琴键樱花园方向眺望“大烟囱”

(摄于2021年3月20日)

初秋,从下方仰望拆除温度显示装置后的“大烟囱”

(摄于2023年10月20日)


2011年卢湾区并入黄浦区后,世博滨江段(浦西)的开发形成一体化。挖掘城市区域内江南制造总局、江边码头、世博园区等各段历史资源,在保留记忆的基础上,黄浦滨江地区又逐渐形成了一条面向未来的文化场馆带——当代艺术博物馆、无界美术馆、潜艇展示馆、乒乓球博物馆、世博会博物馆...... 如今,无论你喜欢的是艺术、体育、历史、还是科技,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打卡点”。

打卡点1:无界美术馆


“无界美术馆”,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意思。本馆以“没有边界的艺术”为特色,艺术作品跳脱出展厅空间的限制,与其他作品交流、相互影响,打破作品与作品之间的边界并相互融合。


说起来,美术馆的建筑本身一种也是“无界”的体现。比如,从上图的角度望去,是不是感觉它和后面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合二为一”了呢?


今年,在两座博物馆旁,还搭建了一片特别的夜市——“世博淞园”夜市。特色美食小吃、潮流文创、户外露营、运动体验、户外电影五大板块,周末来这里走走逛逛,总有一款适合你。原来,城市生活与艺术,同样也可以做到“无界”。


2023年7月,热闹的淞园世博夜市对市民开放

(新闻照片)


观信息   


当代艺术博物馆和无界美术馆开放时间均为:工作日 10:30-18:00;周末及节假日 10:30-20:00. 世博淞园夜市在周末16:00-22:00开放,至11月18日止。

打卡点2:江南制造总局的新生


1865年,李鸿章在“里滩”(即现在的黄浦世博滨江地区)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既造船又造各种机器(这也便是“制造局路”路名的由来)。在这里,中国近代的第一艘机器动力兵船“恬吉”号下水试航。1953年,“江南造船厂”正式诞生。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夕,船厂整体搬迁到长兴岛,但保留了中国现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江南造船厂的部分原有设施。


其中,原2号船坞停泊的“远望1号”(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代综合性航天远洋测量船),3号船坞停泊的“长城191号”潜艇,现均已改造为科普设施并对外开放。


观信息   


潜艇展览馆和远望1号门票均为80元,均需要在同名小程序上提前预约。远望1号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日9:00-17:00,潜艇展览馆在周末开放时间为9:45-19:00。如果对二者都感兴趣的话,可以购买120元的联票(每日仅限10:20场次)。

打卡点3:两座比邻的博物馆


原世博园区靠近卢浦大桥的片区,在世博会落寞后沉寂了多年。2017年,世博会博物馆在此选址开放,是国际展览局唯一官方博物馆和官方文献研究中心,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面展示世博专题的博物馆。


如果你想了解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历程与精彩回顾,强烈推荐你来此打卡。这个月,博物馆里还特别呈现了“璀璨万象”和“莫奈”两展,周末开设至19:00的夜场(至10月29日结束)


稍往南一点,一墙之隔还有一座小型博物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博物馆(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在参观过程中,除了了解乒乓球运动本身的发展历史,体验乒乓运动的魅力与活力;更能深刻领会到“小乒乓转动大世界”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外景


观信息   


世博会博物馆和乒乓球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均为周二至周日9:00-17:00


除了博物馆,还有很多散落在滨江沿线的人文艺术装置。它们并没有随着世博会的落幕而消失,相反地,它们成为了城市新貌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家不妨试着在行走时寻找一下它们在哪里。

曾经的

上海世博会

参观人数

统计塔

以口香糖

包装呈现

绿色主题的

《黄与绿》

充满欢乐

氛围的

“滨江单车”

艺术装置


充满蓬勃生机的城市

03

2023年9月26日至10月2日,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在黄浦滨江的原中国船舶馆举行。


从空中俯瞰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主会场——中国船舶馆

(本图来自WDCC组委会)


在本次大会上,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教授以“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校园与社区”为主题,分享了同济大学近年来在设计创新领域的探索。在分享中,笔者认为有一个非常独到且可以拓展深化的观点——社区和居民能够成为城市中重要的创新来源。如何对其进行理解呢?


倘若在City Walk完后还有时间的话,笔者建议可以步行或者骑行去一个离滨江不远的额外打卡点——西凌家宅路。这里,是该观点在上海最新的生动诠释之一。


西凌家宅路西起制造局路,东至西藏南路,全长333米,走完全程只需约5分钟。街两旁店铺林立,烟火气十分浓郁。2023年3月,随着“一街一路”更新改造的推进,一座“西凌营造站”实验室在西凌家宅路69号悄然落地,创新的种子也在这里正式生根发芽。


在道路旁张贴的“西凌生活地图”

(摄于2023年10月12日)


(1)街区治理的创新

在以往的概念中,商家和居民之间只存在提供服务和获取服务的关系,二者在街区中扮演截然不同的角色。但在这里,商家和居民们形成了联盟,大家发挥各自的力量形成合力,联盟也成为了街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主体。


创新实验室成立后,市民们还可以随时进去聊聊,与街坊邻居和商家一起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让更多可能在社区发生。


2023年10月21日,沿街商铺代表在社区公约互动墙上签名,探索商户共融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新闻照片)


(2)区域设计的创新

短短三百多米的西凌家宅路上,有四座“口袋公园”,其中三座位于道路北侧。这些公园的所在位置原先都是低效利用的空地,经过设计师的巧思,成为了居民休憩和交流的场所。而在过程中,居民们积极献言献策,以创新性的想法,又为“口袋公园”增添了一抹亮色。


“朝夕花园”的墙面上,绘制有西凌家宅路上的日常街景

(摄于2023年10月12日)


道路南侧骑楼的下方,也被巧妙地运用了起来。仔细观察下图中的展示条幅,它们不仅不占空间、具有安全性,还自然且美观地呈现出沿街店面的特点。


西凌家宅路南侧的骑楼下方空间,也被很好地运用了起来

(摄于2023年10月12日)


(3)互动模式的创新


你听到的西凌声音是什么?

你看到的西凌颜色是什么?

你闻到的西凌味道是什么?


2023年10月21日下午,“西凌巴士”旅游团准时启程。在市井气十足的趣味活动中,市民们不仅可以成为活动的策划者,为社区生活节的方方面面提出巧思,还可以亲自成为活动的参与者,走进沿街的店铺,通过图鉴上的提示领取来自街坊的礼物,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每日生活的街区,与商铺形成多元互动。


沿街张贴的西凌巴士旅游团与街区生活节海报

(摄于2023年10月12日)


2023年10月21日,街区生活节现场的精彩画面


西凌社区的故事,创新性地为我们展示了:社区如何成为创新的承载体和发源地;居民如何成为创新的开拓者与实践者之可持续发展之道。这样的道路简单概括便是六个字:共商、共建、共享。不难发现,上海这座人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总是满怀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向往与不懈努力。


在此基础上,思想汇聚成作品、作品打造成品牌、品牌建构成产业、产业升级成资源、资源浸润成生态...... 由一个个社区组成的城市,逐步凝结成一个不断壮大、主动担当、引领未来的创意社群,最终展现出无比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位于黄浦滨江的艺术装置《传承》,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造物实验室等设计。装置以“美好城市”为主题精神,演绎共栖共存与可持续发展,号召万家亮灯盏,美美与共,向善向美

(摄于2023年10月22日)


附 注   


① 蓬莱公园附近地铁车站普遍距离较远,若从四平路校区出发,建议乘坐10号线先在天潼路站或豫园站换乘66路、66路区间或929路直达蓬莱公园。若不前往西凌家宅路,可直接从13号线世博会博物馆站返程;若前往,最近的地铁站为4/8号线西藏南路站。

全程的行走时间(不含博物馆参观)约为1小时,含参观约为3小时。在行走前,请别忘记为部分场馆进行提前预约哦。

③ 本次行走路线相关的更多配套视频将在后续,于b站“蓬莱公园公交首末站”陆续发布,欢迎大家届时关注。


文案 | 沈 元

图片 | 沈 元

音频 | 沈 元

编辑 | 沈 元

责编 | LING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同济大学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