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历史022 | 十字军东征

饭游记 2021-07-31

1095年,由于塞尔柱突厥人(Searl Turks)的威胁,拜占庭帝国皇帝阿历克修斯一世向罗马教皇乌尔班(Urban)二世和西欧君主求援。1095年11月18日,乌尔班二世于法国南部克勒芒召开了一场历史性的宗教动员和誓师大会。



Part1 克勒芒宗教会议



1095年深秋,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兰西南部小镇克勒芒召开宗教会议,几百名主教和修道院长,成百上千名贵族骑士,上万平民纷纷赶来,看来教皇是要有惊人之举了。


公元1095年11月27日,西欧朔风四起,灰蒙蒙的天空笼罩着大地,大片大片的彤云似乎预示着什么。这是教皇乌尔班二世于11月在法国南部土鲁斯的克勒芒召开的宗教会议的最后一天,前八天都只是在讨论教务问题,今天,教皇将在克勒芒的广场上主持十字军东征的动员大会。



14名大主教、200名主教、400多名修道院长、5名公爵、14名伯爵、来自欧洲各国君主的使臣、成千上万的骑士、神职人员以及在会场外聚集的从四面八方闻讯而来的农奴和平民,纷纷将他们包含各种渴望的目光投向主席台中央,头戴代表教皇无上权威三层冕的教皇乌尔班二世。


果然乌尔班二世出语惊人:


“你们知道吗?突厥人已经占领了主的圣地(耶路撒冷),他们在那里污辱主的圣墓、教堂,杀害上帝的子民、污辱妇女,喝饮主的孩子们的鲜血。不是我,而是基督在要求你们,一切等级的人,不管骑士还是平民、富人还是穷人,都迅速前去救援吧!”


冬去春来,首批“十字军”出征了。沉寂的欧洲大地突然到处出现了宗教导致的狂热潮,一队队衣衫破烂的农民徒步前进。这些变卖了仅有一点家产的穷人,充满了基督徒的狂热,男女老少一道奔向天堂之路。



注释①

中世纪最煽动人心的演讲,亦世界最著名的十大演讲之一,乌尔班二世的《因父之名》演讲部分内容:

“让我们投入一场神圣的战争——一场为主而重获圣地的伟大的十字军东征吧!让一切争辨与倾轧休止,登上赴圣地的征途吧!从那个邪恶种族手中夺回圣地吧!”

“那个地方(耶路撒冷),如同《圣经》所言,是上帝赐与以色列后嗣的,遍地流着奶和蜜。耶路撒冷是大地中心,其肥沃与丰富超过世界上的一切土地,是另一个充满欢娱快乐天堂。我们这里到处都是贫困和饥饿与忧愁,连续七年荒年,到处都是凄惨景象,老人几乎死光,木匠们都不停地钉着棺材,母亲们悲痛欲绝地抱着孩子尸体。东方是那么的富有金子和香料,胡椒俯身可拾,我们凭什么还要在这里坐以待毙呢?”

“一个遭人蔑视,受撒旦支配堕落的民族,假如战胜一心崇拜上帝,以身为基督教徒而自豪的民族,是多大耻辱啊!假如你们找不到配得上基督教徒这个身份士兵,主该如何责备你们啊!”
“让那些从前十分凶狠地因私事和别人争夺的人,现在为了上帝去同异教徒斗争吧!——这是一场值得参加,终将胜利的战斗。让那些过去做强盗的人,现在去为基督而战,成为基督的骑士吧!让那些过去与自己的亲朋兄弟争斗不休的人,理直气壮地同那些亵渎圣地的野蛮人战斗吧!让那些为了微薄薪水而拼命劳动人,在东方的征途中去取得永恒的报酬吧!身心交瘁的,将会为双倍荣誉而劳动,他们在这里悲惨而穷困,在那里将富裕而快乐。他们是主的敌人,在那里将成为主的朋友!”
“毫不迟疑地到东方去吧!凡是要去的人都不要再等待了,赶紧回去料理好事务吧,要筹备足经费、置办好行装,在冬末春初之际,奋勇地踏上向东征途!”



那么,为什么十一世纪的教会会有力量聚集并控制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并让如此之多的欧洲人去冒生命的危险呢?在圣地200年的军事行动,给这里的生活和政治又留下了什么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郭方)

“十字军东征之所以能成为一场声势浩大并持续了相当长时间的侵略活动,在十一、十二世纪的西欧是有它的社会和经济背景的。在当时西欧的封建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鼎盛阶段,但同时也出现了深刻的封建经济和社会危机,许多封建主已经不能够再继承到土地,同时当时的封建经济和社会危机,也使得许多穷人比如农村的农奴、城市的一些无业者在人口膨胀的情况下,找不到谋生的手段,并且所受的压迫越来越重,对他们来讲参加十字军东侵,是一种摆脱封建桎梏、寻找新的土地和谋生手段的出路。”


Part 2 首次十字军东征


注释②:

首次十字军东征1096年—1099年),是唯一一次胜利的东征。参加的约有10万人。骑士十字军兵分4路,1097年会合于君士坦丁堡,旋即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城夺地,占领了塞尔柱突厥人都城尼凯亚等城,大肆掳掠,于1099年7月15日占领耶路撒冷,接着按欧洲国家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占地区建立若干封建国家。主流右翼历史观点将十字军活动定性为正义的。


原本规定出发的时间是圣母升天日,也就是1096年8月15日,但是在2月份的时候,就已经有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他们的领袖是法国亚眠修道院的隐修士彼得。这个彼得,据说在前往耶路撒冷朝圣时遭受到“异教徒”的“不公平、粗暴的对待”,他返回欧洲后到教皇面前哭诉,并称自己在圣墓前得到基督的指示,要他回来号召人们前往拯救耶路撒冷。



彼得很有宣传鼓动的才能,他在法国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召集了一支约二万人的队伍向莱茵河地区进发,这支被丘吉尔称为“积极而涣散”的队伍几乎全部都是农奴或贫农,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群,对摆脱眼前的贫苦与饥饿的心情比其他阶层更为迫切,他们也是西欧社会里最缺乏知识的一群人,在宗教信仰上的执着与狂热比其他阶层更为高涨,因此,他们很容易就被声称得到上帝指示而来的彼得煽动起来。


更令人惊讶的是,欧洲各地更多的农民也纷纷涌来追随彼得:


在神圣罗马帝国,“著名”的“光蛋骑士”华尔特带领着一支万余人、以平民百姓为主的队伍来了;


在法国,“无人不识”的“穷汉骑士”罗吉特带着万余人来了;


斯堪的纳维亚的农民来了、英国的农民来了、西班牙的农民来了、意大利的农民也来了。


他们有的孤身上路,有的拉家带口,有的驾着牛车,有的骑着瘦马,有的徒步而行,有的扛着用自己全部家当换回来的长矛,有的带着自己的农具,有的只拿着一只木制的十字架,有的甚至赤手空拳;没有向导,就用山羊和雌鹅引路,总之一切听天由命。


他们衣衫破烂的程度各不相同,但都新缀着一个十字,他们的内心响彻着一个声音:参加十字军,就可以安居乐业,就能够逃避债务,不管是杀人或被杀,灵魂都将直升天堂,这样的好事还能上哪去找呢?


就这样,这些来自欧洲各地的一股股队伍,边走边壮大、汇成了十来万人的洪流涌入东南欧这个陌生土地。饥饿、疲劳交加,这支穷人大军死亡过半,剩下的人终于进入了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皇帝亚历克修斯没想到向西欧求援,竟招来了这么一帮又像叫花子又像土匪的队伍


拜占庭皇帝亚历克修一世早就对这支队伍充满了厌恶,为了避免君士坦丁堡遭受任何意想不到的损失,拒绝让他们进城,并且很快就送他们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让他们到小亚细亚去打塞尔柱突厥人。这支队伍没有前进多远就被突厥人消灭殆尽,只有少数人侥幸逃回。


由虔诚与狂热掀起的这场声势浩大的远征,在充满苦难、罪恶、屠杀、死亡的一系列事件中凄惨收场。


1096年秋天,贵族骑士们的大军终于分头出动,欧洲战乱不已的地区出现了四支大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郭方)

“十字军东侵是一路烧杀抢掠,尤其在耶路撒冷犯下了骇人听闻的罪行。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十字军战士把宗教狂热,即把杀死一切异教徒、夺回圣地作为他们的信仰,还有战争狂热,就是他们一路的战争中倍受艰苦和危险和各种袭击,使他们成为一种战争狂人,还有一个就是掠夺财富的狂热,大多数十字军东侵都听说东方是遍地财宝,所以说他们在征服过程中遇房子就拆就烧,甚至抓住活人就搜珠宝和各种财富。”


耶路撒冷的意思是和平之城,它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耶稣的圣墓就建在城中。


注释③:

公元前1000年左右,犹太古代历史进入最辉煌的大卫王统治时期。在这个时期,他开始兴建耶路撒冷城,耶路撒冷即和平之城在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士气建成,圣殿也是这个士气建成的。具体可参见世界历史第五集内容中的犹太文明。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来到耶路撒冷,穆斯林在此地建造圣岩拱顶清真寺。在这方圆不过一平方公里的地方,是全世界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共同景仰的圣地。


穆罕默德教导伊斯兰教徒,犹太教信仰的《旧约》和基督教徒信仰的《旧约》和《新约》都是神圣的,应当予以宽容。因此,在阿拉伯人统治下,三大宗教的信徒基本上还能和平共处,各自虔诚的祈祷朝拜。


11世纪塞尔柱王朝的突厥人的入侵确实杀死、抢掠和勒索了一些朝圣者,传到欧洲就夸大成了伊斯兰教徒对圣地和朝圣者骇人听闻的亵渎和迫害。


罗马教皇和教会对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历史,知道的不比阿拉伯人少,可野心和贪欲使他们成了偏执狂和迫害狂,并向十字军战士们大加煽动。


十字军离开君士坦丁堡不远,就进入了对他们来说是陌生可怕的世界,崎岖的地形、酷热的气候、突厥人的不断袭击,加上饥渴、孤独、恐惧,使这些十字军战士成了嗜血成性的野兽和疯狂的强盗。


当然征战获取的土地和大批财富要归于领队的封建贵族。直到1099年7月,才打到耶路撒冷,那时这伙十字军战士已杀红眼抢红了眼。



1099耶路撒冷攻城战


两万多十字军涌入只有一千多名守军的耶路撒冷,对城内七万多穆斯林居民及犹太人开始屠杀和抢掠,据当时的亲历者的记述,他们是在赤脚在血泊中前进,妇女被强奸,小孩被被摔死。



十字军的编年史家们只好用虚幻的东西来调和这种血腥场面,他们声称发现了钉死耶稣的真十字架和刺伤耶稣的圣矛等奇迹。


这些征服者开始为坐地分赃争执起来,罗马教会想将圣地置于教皇任命的主教统治之下,可贵族骑士们要在被征服的土地上称王称霸,终于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安提柯公国、的黎波里伯国和伊德萨伯国几个封建国家和大大小小的领地,并力图把西欧的封君封臣关系和农奴制整个移植过来。


Part3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暨骑士团的成立


一些十字军参加者带着战利品回乡,这使得更多的人从欧洲动身要分享圣地的财富,可这次小亚细亚的突厥战士有了准备,几乎将其全歼。


稳稳当当发财的是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城市的大商人。至于那些运到欧洲的东方丝绸、纺织品、珍宝、香料、蔗糖、工艺品,更是让他们发了大财。


注释④

战争爆发后,西欧的城市商人,特别是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的商人,从阿拉伯和拜占庭手中夺取地中海东部地区的贸易港口和市场,于是发了大财。


罗马教会也不甘心让权力和财富都掌握在圣地世俗贵族手中,于是出现了合修士与骑士为一体的宗教骑士团,他们立下安贫、守贞、绝对服从三大誓言,却又是披甲跨马作战的骑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郭方)

“这些骑士团和其它骑士团不同的是,他们既是进行军事征服的骑士,他们又是严守宗教和信条的修士,所以他们只服从罗马教皇的命令,而不服从各个封建主的命令,他们都是独身的,是集体生活、集体训练、集体作战、集体拥有财富,这就使他们成为一支团结很紧密、战斗力很强的队伍,并且他们成为罗马教会最有力的工具,他们相对的力量就很大。


这些骑士团都延续到了十字军东侵运动以后,比如医院骑士团,可以讲对后来医院的成立,做出了一定贡献。神庙骑士团最先是在欧洲骑士中进行了放高利贷、经营财产的活动,最终被法国国王消灭。”



注释⑤:历史上的欧洲三大骑士团:

医院骑士团、条顿骑士团和圣殿骑士团并称为三大骑士团。


耶路撒冷圣约翰医院骑士团(医院骑士团)

医院骑士团(英语:Knights Hospitaller),亦名罗得骑士团或圣约翰骑士团,最后演变成马耳他骑士团,成为联合国观察员的“准国家”组织持续至今,是最为古老的天主教修道骑士会之一,为历史上著名的三大骑士团之一。成立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后,其影响一直持续至今日。

医院骑士团口号“守卫信仰,援助苦难!”(英语:Defence of the faith and assistance to the suffering)


耶路撒冷的德意志圣玛丽医院骑士团(条顿骑士团)

条顿骑士团的德文全称是“Orden der Brüder vom Deutschen Haus St. Mariens in Jerusalem”(耶路撒冷的德意志圣玛丽医院骑士团),它的拉丁文名称是“Ordo Teutonicus”(缩写为OT),因此通常被称为条顿骑士团,早期成员全来自德意志民族,骑士团屈服波兰后被迫接受波兰人。”,

条顿骑士团的口号是“帮助、救治、守卫(Helfen,Heilen,Wehren)”


条顿骑士团全盛时期,控制了东西普鲁士,整个波罗的海东岸,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在南部意大利、希腊、西班牙、法国的属地。


基督和所罗门圣殿的贫苦骑士团

圣殿骑士团全称是“基督和所罗门圣殿的贫苦骑士团”。(Poor knights of Christ and temple of Solomen)它成立的时间并不确定,但一般认为不迟于1120年。其首领最初驻扎在阿克萨清真寺的一角,该寺位于耶路撒冷圣殿山,传说是建在所罗门王的神殿(The Temple Of Solomen)之上,因此得其团名。

1129年,圣殿骑士团得到罗马教廷正式支持,拥有诸多特权,遂迅速增长其规模、势力和财富,甚至发展出最早的银行业



神庙骑士团(又称圣殿骑士团)以所罗门神殿得名,这些骑士团组织严密、装备精良,并达到了聚敛财富的目的,不少定居下来的欧洲人逐步感到东方的生活条件比欧洲好,有的人甚至学会了当地的语言,与当地人通婚,可这种和谐不是那个时代的主调,十字军国家仍不断四处扩张抢夺,激起了伊斯兰教徒发扬吉哈德或者说圣战的精神,即穆斯林无论王公还是平民都有义务保卫伊斯兰教的土地,驱逐异教徒。


1144年,十字军的伊德萨伯国被攻陷,于是在欧洲又掀起了宗教狂热(第二次十字军的起因),修道院长伯尔纳再次宣扬十字军神圣的陈词滥调,教皇尤金三世给予十字军参加者的特权更为具体,尽管如此,也没能掀起民众多大热情,第二次十字军无功而返,而穆斯林圣战势头越来越大。


Part4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1175年,穆斯林杰出的领袖萨拉丁成为苏丹,包围了十字军国家。库尔德人萨拉丁是一位富有政治军事才能,善于赢得民众拥护的智者君王。1187年,萨拉丁领导圣战,在哈丁全歼耶路撒冷王国的军队,萨拉丁没有对十字军定居者进行屠杀,而是释放,耶路撒冷国王也在释放之列,这使萨拉丁赢得了仁慈慷慨的名声。



伊斯兰战神 萨拉丁


圣城的陷落震惊了欧洲,此时欧洲有三个野心勃勃的君主,他们都想借东征增加威望和财富,他们是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一世,人称巴巴罗沙、英国国王-狮心理查和法国国王腓力二世。


巴巴罗沙率大队人马直奔巴尔干到达小亚细亚,企图控制东地中海地区,不料他路途溺水身亡,德意志军队打道回府。


年轻的英格兰国王狮心理查更是雄心勃勃、横跨地中海,他同法兰西、奥地利的远征军围攻一个沿海要塞。攻下阿克之后,俘虏了2700名穆斯林,理查因没勒索到赎金,就在广场上将他们全部斩首示众,落下了恶名。


理查又因狂傲贪婪与法兰西国王、与奥地利公爵结下怨仇。


面对萨拉丁的强大军队,他无力攻打,只得与萨拉丁谈判,企图不战而得到耶路撒冷,可萨拉丁只同意基督徒可以到耶路撒冷朝圣,理查也只得就此罢兵,只身化装成商人回国,结果他不幸落到东征军结怨的奥地利仇人手中,当了两年俘虏,还得英格兰用巨款把他赎回。


Part5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权倾全欧洲的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不能忍受十字军失败这种耻辱,严令全欧贵族、教士,出钱、出人进行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可参加十字军的只是一些贵族的乌合之众,一心想到东方靠掠夺发财,他们连给威尼斯渡海的船费也付不起。


在威尼斯总督的唆使下,他们转而攻打拜占庭帝国,于1204年攻占了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攻陷君士坦丁堡后,他们对城中居民抢劫和破坏后血腥屠杀三天。




这个号称世界上最富庶的城市,遭到空前的烧杀掠劫。千年来的建筑、艺术品、图书、文物被掠夺,大部分被运回装扮威尼斯。参战的王公贵族、威尼斯商人都发了横财,并在拜占庭领土上建立了一个拉丁帝国,并持续了50年。可是所谓的神圣的事业还得继续。


Part6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儿童十字军)


罗马教会于是宣扬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失败是由于那些意志薄弱的成年人的贪婪和欲望。就连纯结的处女大军在东征中也难免堕落为妓女,只有无罪的儿童才能担负解救圣地的使命。


1212年,法国的牧童斯蒂芬居然成功的聚集了3万儿童大军,他们到了海边,却只有奴隶贩子的船队在那里迎接这大批送上门的活财宝,可悲的是,那些侥幸渡海的儿童的下场,却是被卖给北非人当奴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郭方)

“在中世纪封建社会里儿童没有任何社会地位,也往往得不到家庭的关爱,因此他们活泼好动、寻求新事物的本性,很容易被宗教上的狂热诱惑所蒙蔽,也同时很容易受到一些别有用心人的操纵,借儿童十字军来达到他们成名和牟利的目的,因此在法国和德国才会出现规模那么大的儿童十字军这种历史上的奇特现象。但是这种儿童十字军的下场,注定是悲惨的,大部分儿童不是死在途中,就是被卖到西亚、北非,变成了奴隶。”


此后的十字军已失去可信性,第五次十字军根本对收复圣地不感兴趣,而去攻打埃及。


Part7 第六、七次十字军东征


腓特烈二世发起了第六次十字军东征,这位对阿拉伯人颇有了解的皇帝,运用自己的外交技巧通过谈判,在1229年收回耶路撒冷,当然也允许伊斯兰教徒保留清真寺和自由进行礼拜。教皇对这桩与魔鬼的交易大为震怒,将腓特烈革出教门。


不过好景不长,1244年,耶路撒冷又落入穆斯林之手,有圣徒美名的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又率第七次十字军,于1250年进入埃及,结果这位圣路易成了俘虏,交了巨额赎金,并撤军才得释放。


就在十字军因伪善和一事无成而名声败坏之际,罗马教皇和路易九世发现了一根救命稻草。在遥远的东方,出现一个蒙古大帝国并发动西征,尽管俄罗斯和东欧的基督教诸国大遭蹂躏,但蒙古人对西亚的伊斯兰教诸国也是步步进逼。


罗马教皇突发奇想,派出伯郎嘉傧使团远赴和林拜见蒙古大汗,企图说服蒙古人皈依基督教,以合力进攻伊斯兰教徒。大汗的回答是,每个人都有按自己的方式信仰宗教的自由,但这番努力无意中引发的影响却颇为深远。欧洲人首次知道,东方有一个土地人口规模大的不可想象有国家,在那里信基督、安拉和佛祖的人们各不相扰、生活安定、物产丰饶、奇珍异品无数。



马可·波罗就是随这股潮流带回这种让欧洲人瞠目结舌的奇闻的人之一。


Part8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


1270年,路易九世在第八次十字军东侵中,病死于突尼斯。此后穆斯林军队从埃及向十字军国家步步进逼,消灭了巴勒斯坦与黎巴嫩的各十字军国家。

1291年,最后一个十字军要塞阿克陷落,十字军东侵至此告终。



两百年的十字军运动煽起了各种宗教仇恨,造成了大量的生命财产损失,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欧洲与地中海地区,甚至远到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附录:

世界上最著名的十次演讲为:

10、肯尼迪就职演讲 约翰·F·肯尼迪,1961

9、伯里克利葬礼演说  伯里克利,公元前五世纪
8、自由或死亡  埃米林·潘克赫斯特,1913
7、因父之名  教皇乌尔班二世,1095
6、阅读的喜悦  威廉·里昂·菲尔普斯,1933
5、难道我不是个女人?  索琼娜·特鲁斯,1851
4、我是第一个被指控的人 纳尔逊·曼德拉,196/4
3、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1963
2、葛底斯堡演说  亚伯拉罕·林肯,1863
1、我们将战斗到底 丘吉尔,1940年6月4日



谢谢大家,本集内容完

明天内容预告

世界历史023 | 文艺复兴(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