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发展看校友丨用信息推开金融的大门 ——访上海华宝证券公司总裁陈林

编者按

大学之大,乃学生之大。作为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大学最根本的目标和任务是人才培养。在现代高等教育中,校友已成为评价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而校友的职业成长与人生体验也将为大学的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发展看校友】栏目,我们将展示人大杰出校友的求学故事、绚丽多彩的人生历程,引导和激励高中阶段的“准人大人”砥砺前行,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

陈林,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系1991级本科生,现任上海华宝证券公司总裁。


初入大学:信息与选择

人的一生,充斥着无数的选择。


选择大学,选择工作,选择人生态度,选择伴侣家庭。有些选择无关紧要,有些却是刻不容缓,不给彷徨的我们充足的考虑时间,却又极为重要,甚至一个小小的决定,便已足够决定人生走向。选择大学专业,便是其中之一。


“当初选择人大是有准备的,但上信息专业就有点误打误撞了。当时我对信息专业有些误解,后来真正接触了才知道是学计算机的。”当谈到为何选择信息专业的时候,陈林这样解释道。信息,对于十几年前的寻常人家来说不过是一个出现在报纸上的概念,就这样阴差阳错地闯进了少年陈林的生活,又在其后的几十年里,引领着陈林的人生。


提起信息专业,陈林又讲起了当年的一件小事:“还记得第一节课老师就问:‘有多少同学在高中的时候上过机啊?’然后我就发现班里有一多半的同学都举手了,我当时心里就发毛了,我那时还不知道什么叫‘上机’,甚至连计算机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然后一看班里这么多同学居然都有过上机经历,我才知道自己的专业居然是学计算机的。”当年的窘迫,现在讲出来却如同笑话一般云淡风轻。人生的选择大抵如此,重大而仓促,迷茫却有力,本没有什么对错之分。而那些所谓“睿智”“成功”的选择,更多的是在于我们自身对所做选择的坚持,在于我们与所谓命运的不懈奋斗、不断抗争。


“很多同学来人大,都是冲着金融、经济学院来的,没考上便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整天闷闷不乐,其实我觉得这是没有必要的。本科学习金融、经济等专业未必将来就比学习其他专业的人优秀或更容易进入金融领域。因为如果你本科学习的是工科、数学或是统计等这方面的专业,将来不管你打算读研还是工作,想转到经济等领域都是非常容易的。因为你已经拥有了数理的基础,这些也是学习金融知识的基础。其实不管本科学习的专业是什么,那些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本身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所掌握的那种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陈林一路走来的心得体会。的确,专业并不是决定我们未来出路的唯一指标。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同一个专业;而最后,只有几个人,因为一个共同的原因走向了成功。那个原因便是——执着。


正如陈林所说:“我对自己所做的选择并不后悔。因为我觉得信息专业培养了一种逻辑思维判断的能力,另外编程等课程也培养了我一种系统性的思维,而这种系统性的思维对于考虑社会科学中的很多东西都是非常有帮助、有借鉴的。”



校园生活:编程苦与乐

执着,不仅体现在对所选专业的不放弃、不后悔,更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不断汲取、不懈钻研。


“当初我并不喜欢编程,虽然偶尔编出一两个程序也会兴奋一下,然而编程总体来说并不是我的长项。还记得那个时候,我不喜欢计算机,学得也不是很好。班上有很多同学高中时就已经接触计算机了。当我还在熟悉计算机时,他们便已经能够编出很多比较大的程序了。我也曾经很郁闷,想换一个专业。但后来一个老师跟我说:‘仔细想一想,学习计算机能对你的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对你未来的帮助会很大。’现在我回过头来想,如果真的能够把不太喜欢的事情学好,那么这本身就是一种坚持和对自己的肯定。而如果不喜欢的事情都能够做好的话,那么对于喜欢的事物,则可能会做得更好、更成功。”就是这样,凭借着一份坚持的力量,陈林赢得了对自我的肯定。也正是这股力量,帮助陈林在转向金融领域的时候,仍能快速地掌握知识,并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除了专业课以外,陈林也会在课外时间翻看一些金融方面的书。那时沪深交易所刚刚成立,陈林作为学校证券协会的第一批会员,经常去参加一些模拟股市类的活动。再后来,在选修课上学到了一些金融知识,又听了一门吴晓球老师的证券投资学,随着对金融这个领域的了解不断加深,陈林发现自己越发喜欢这个变幻莫测的学科。“我觉得多学习一些知识是非常有用的,所以那时候我一有时间就去读书,去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有一句话叫作‘活在当下’,就是说一定要知道这段时间最适合去做什么事情——读书、学习、交流。交流,也就是大家交流思想、交朋友。我觉得这是我大学阶段最重要的三件事。”这就是陈林的执着,对不喜爱的事情执着攻坚,对感兴趣的领域执着钻研,也正是这些执着,化作了一块一块基石,承载着陈林不断向上、向前的脚步。



走进金融:铺垫与转变

有了大学积累的金融知识的铺垫,毕业后的陈林,顺利地完成了从信息管理到金融领域的完美转身。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奇怪,怎么会在大学专业与毕业后的工作间有那么大的一个跨度。其实我觉得,学什么专业只是一个敲门砖。像大学的专业只能算一个大类,就像学汽车维修这种应用技术专业的一般都会去从事汽车服务相关的工作,学电工的一般都会去从事电工工作,他们的工作与学的专业很相关。但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岗位其实层次越高,最终由‘外行’来领导‘内行’的情况越常发生。若看企业或政府,你会发现,越做到高层,越需要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因为一个行业,到达一定层次以后,其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都是相通的。我觉得信息专业有一个好处,就是信息、数学、财会这方面,都可以称为工具。而熟练掌握工具有助于你去从事经济、金融方面的工作,所以对于你的将来是非常有帮助的。华尔街的很多金融精英就是学数学、物理出身的。因为从事金融行业除了需要你对宏观、微观经济的综合判断外,同时需要你对数字非常敏感,因为金融经常需要计算,因此对计算的能力要求非常高。”谈及从信息到金融的转变,陈林感慨良多。


触类所以旁通,因为拥有金融与信息共同需要的严谨的性格与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陈林在金融界的打拼如鱼得水。在参加工作之后,不辍进修的陈林又攻读了一个中国社科院的金融学博士与一个在职的MBA,不断充实自己。“我一直觉得学习是终生的事情,一方面是在学校的学习,而在步入社会后的不断充电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会发现工作带给你不断充电的压力,同时也能激发你不断学习的动力。在经济金融工作中用到很多复杂的模型,归结到底还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在起作用。不管是经济还是其他领域,你会发现如果忽略了最基本的原理、定理,很多大的判断都会出问题。所以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去思考一些根本性、本质的规律。”


对比当年那个不认识计算机的少年,现在的陈林虽事业有成,却仍有一股自内而外的“倔强”的劲头散发出来,这或许就是他之所以能成功的内在原因。因为倔强,不肯向不喜欢的事物低头,他攻克了编程;因为倔强,他自学经济,为自己铺设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因为倔强,不肯就这样满足于现状,从而一世碌碌无为,他重返课堂,再度进修,许自己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于是,当我们听到“陈林”这个名字以及尾随其后的职位时,我们会羡慕,会感叹,但我们所不知道的,是他的倔强、他的执着、他的不甘心。


采访过程中,他多次提到“活在当下”。他说:“大学四年,本就是一个人一生中主要用来学习的阶段。所以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读书。这个所谓的‘好好读书’与前面的‘好好学习’还不一样,现在学校有着非常好的条件与设施,有很大的图书馆,里面有很多很多的书,因此我们要珍惜现有的资源。另外就是要注意人际交往,要学会多交朋友。好学习、读好书、交好朋友,把我们这个阶段该做的事情做好,这就足够了。”这是陈林对我们的寄语,也是他这几十年一路走来的心得体会。活在当下,然而对于陈林来说,他做到的已经不仅仅是活,而是活得聪明,活得执着,活得充实而无憾,活出了真正的自我。


秦宇泉 / 文    刘宜卫 / 整理

选自《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第七集)


信息学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以数学、计算机为基础学科,以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为应用学科,是国内高校中极其少有的同时拥有理学、工学和管理学热门学科的学院。为了落实“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理念,人大信息学院从2009年开始本科不区分专业按学院进行招生,学生按照个人兴趣,选择课程模块进行学习,获得相关专业的学位,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同时获得两个学位,即“不分专业、自助培养”“组合专业、复合学位”。此外,信息学院与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合作开办数学—经济学、数学—金融学等实验班培养复合型人才。从2016年开始,信息学院开设了“图灵实验班”,旨在培养在计算机领域富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在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从信息学院走出了一大批计算机、信息管理、数学、经济学、金融学等领域的知名教授、政界商界高层管理人员和业界精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