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大时光 | 林佳桦:奔着“档案学”来,发现更多可能性
编者按
相遇人大,是一段美丽的缘分,也许像天真年少般懵懂,但总能将真心打动。把黄金般的四年光阴,交给人大这一方精致的校园,有水滴石穿,也有五彩斑斓。在【我的人大时光】栏目,我们邀请人大学子讲述他们在人大的故事,分享他们在人大的收获,以期让高中生朋友们通过学子的视角了解人大,勾画自己美好的未来。
林佳桦,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16级档案学本科生,曾获2017年台湾学生奖学金一等奖、2018年港澳台侨学生国家奖学金特等奖、2019年宝钢港澳台优秀学生奖。“数字记忆”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第二期学员,2018年赴美国旧金山参加“Digital Heritage 2018”会议;作品“家有圣旨——明清文书之文化传承产品研发”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档案学专业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决赛二等奖、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薪火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北京市级结项。
虽然从一开始申请就读中国人民大学我就是奔着“档案学”来的,但大学四年里我对于这个学科的认知其实有着很大的变化。
基于对历史的兴趣,我最初是想做个档案修复者,因此我在高中期间便开始在网上搜集很多相关信息,从而才认识到人大的档案专业。而在升大三下学期的寒假之前,我一直四处寻找课外的学习机会,因为对于大一、大二的档案学专业本科生来说,课程中针对“档案修复”的内容不多,因此我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大一时我曾想过旁听学院张美芳老师的课程,但都碍于和其他必修课时间冲突而无法实现,所以我便修读了别的学院开设的历史相关课程,例如蒙古文、文字学等我认为有益于向档案修复者发展的知识。
为了有更多课外学习的机会,我在2017年7月成为台湾大学档案馆修护室年纪最小也是唯一的实习生,与许多退休的志愿者“阿姨”们一起学习。从缝制中式与西式装帧的书籍,到浆糊的制作、纸张的染色,最后实际把一张张破碎、皱褶的档案重新装裱成平滑的模样,从事这份工作给了我机会接触那些原本只能在橱窗中见到、在库房中保存的档案。这是跨越了70多年的感动,我相信这是没有人能抗拒的。
倘若问我觉得当时的自己与其他新手志愿者最大的不同,我想就是大一的第一个学期让我对“档案”有了更深的认识,使得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懂得尊重,即使起初是拿没有任何文字的宣纸练习,我也会小心翼翼地对待,因为我知道未来我所面对的档案不能允许我有犯错的机会。现在,我依旧维持着寒暑假回到档案馆学习的规划,并觉得这是一份有意义且单纯的工作,没有太多的利益需要去计算,只有对档案的喜爱而已。
但所谓的档案学并不是只教授我最开始所认知的“历史档案”而已,这是我在后来的学习中逐渐理解到的。原来档案不是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所特有的,在许多企业中也有档案管理的需求;原来档案不是只存在文科领域,在航空、建筑、科技行业也有档案的形成。发现这个学科和我想的不一样,比我想的更深奥、更广,也就更加喜欢了。
虽然对历史档案有着一定程度的热爱,但大学期间我对几乎所有机会都是持开放的态度。加入“数字记忆”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参与档案学大赛、组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申请英国柴郡档案馆远程志愿者等,这些都纯粹是因为自己感兴趣才去做的,然后在不知不觉中累积了一定的经历,并为我未来往不同方向发展增添更多可能性。
但我从未想过可能性是如此的多。
2019年寒假我拿到了亚马逊的电商实习机会,后来又拿到了小米有品的电商实习机会。一个曾经被说没有任何一点商业头脑的人竟然去做了电商,但我不觉得这对我的学科是一种背离,因为不管做什么事情,我都能很清晰地感受到档案学以及我所修过的每一门课程,是如何对我的工作方法产生影响。我把电子文件管理应用在实习工作的任务,对每一份文件做好版本管理,确保不丢失、易查找;把文书学应用在市场调查报告撰写,以及商家模板的制作,得到主管的评价是“你们学档案的都这么仔细吗?”把信息组织应用为电商品类划分的依据;还有把信息检索应用在竞品的信息搜集。这些虽然不比直接到档案部门所应用的更深入,但绝对都是有关联的。
那么对于从大一就修读数D的我而言,可能还握有什么选项?
前几个月我询问过一位在博物馆工作的前辈,我的背景是否适合往文博领域发展。他说我的经历很对口,可以坚持下去。但是考虑到未来读研环境的产业情况,我也希望能给自己多留一些选择。不讳言地说,一个是法律图书馆员,可在高等院校中的法学院或律所工作,另一个则是银行业的信息部门。而为了补充自己在这些领域的相关背景,我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就立意以法律数据库为题,并且也同时在自学RPA的操作。
其实我也很好奇自己未来究竟会做什么工作,或许上面提到的任一都不是,但现在一心只想着感兴趣就去尝试,毕竟试了才知道有没有机会。
“你根本还不知道你有没有能力、机会或毅力来继续一条追求知识的路。目前的阶段,有好奇心与想象就够了,但是只有投入研究或实践,才能确定你合适与否。想太多,想要掌控太多,只会让你焦虑无法前进。”这段文字是台湾大学人类学系系主任于2016年4月写给即将进入大学的我,四年来每遇困境时我都会看一看这封书信,希望对于现在的你们也同样受用。
来源:公众号“RUC信息资源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