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大法学院陆海娜副教授在国际人权顶级期刊《人权季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2020年5月,法学院陆海娜副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人权领域的顶级刊物Human Rights Quarterly《人权季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China and the Special Procedures of the UN Human Rights Council: Is China Cooperative and Can They Work Better With Each Other?”。该论文也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地重大项目《我国参与联合国人权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18JJD820003)。




Human Rights Quarterly《人权季刊》创刊于1982年,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出版。刊物关注人权领域的最前沿议题,发表从法律、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研究人权的论文,是人权领域最重要的学术刊物之一,曾获得美国国家杂志奖,被收入SSCI等多个文献索引。


陆海娜副教授在比利时鲁汶大学法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师从现任欧洲人权法院法官Paul Lemmens教授。研究领域为工作权、劳动法、性别与法律、就业歧视等。著有中英文专著,在中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执行主任,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性别与科技中心主任。



论文简介:

特别程序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独特的人权监督机制。中国与特别程序之间的互动由来已久,但是却很少有人研究这些互动对双方产生了何种影响。与其他联合国人权机制相比,中国与特别程序的关系比较有挑战性,双方都曾公开表达过对彼此的不满。因此,本研究以改革开放以后双方互动的社会和国际政治状况为背景,考察中国与特别程序之间的互动细节,进而讨论它们是否以及如何能够更好地合作。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参与联合国人权机制的历史和发展,然后在此背景下梳理分析了“来函”和“国家访问”这两种中国与特别程序之间的主要互动方式。文章之后探讨了特殊程序与中国对彼此的期望,并分析了双方间的合作是否可以改善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文章来源:法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