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人大时光丨梁希为、张若琳:斯人如彩虹,遇见方知有


编者按

相遇人大,是一段美丽的缘分,也许像天真年少般懵懂,但总能将真心打动。把黄金般的四年光阴,交给人大这一方精致的校园,有水滴石穿,也有五彩斑斓。在【我的人大时光】栏目,我们邀请人大学子讲述他们在人大的故事,分享他们在人大的收获,以期让高中生朋友们通过学子的视角了解人大,勾画自己美好的未来。



梁希为,中国人民大学2018级经济学院本科生;张若琳,中国人民大学2018级文学院本科生。她们都毕业于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是高中时的同桌。两人以同样的高考分数一同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分别就读于人文专业和社会科学专业,几重巧合让这段看似偶然的缘分更加紧密。


接续友谊的她们一如既往,在成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路上,携手共同奋斗着。让我们与希为和若琳一起,重温一段段温暖的回忆。


“她说她只想和我坐。”


2017年秋天,紧张的高三拉开序幕,也是希为和若琳同桌生涯的开始。“我们班有一段时间是按成绩选座位。”若琳告诉我们。这种“传统”的选座位方法,把成绩和排名的高低直接摆到台面上来,无形中既是激励,也是压力。“那次刚公布完大考成绩,天特别阴。不仅是天气,大家也很压抑。”若琳在回忆当时情形时说,“但我特别开心的是,希为当时找到我,拉着我的手说,她只想和我坐。”就这样,教室中间第二排连在一起的座位,成了接下来的奋斗岁月里两人最好的陪伴。


有关高中生活的众多细节,已经随着时间流逝进入了各自的记忆储藏。面对我们“有什么印象最深的事”的问题,若琳回忆道:“我有次身体不舒服从医院回来,看到希为正站在课桌旁学习。她一看到我就放下了手上的卷子,小声问我情况如何,在高三最紧张的岁月里,她那怕吵到同学而压低的温暖嗓音让我超级感动,直到今日在我脑海里还尤为清晰。”在希为眼里,若琳是个超级专注的人:“她上课的时候都是昂着头看着老师,全神贯注的,下了课也会和老师很用心地交流。”“现在想起高中时的若琳,用一句话评价的话,她永远是班上最认真的那个。”



“惊喜”“期待”


高考成绩如约而至。在知晓自己和对方并列市里第二名以后,希为和若琳除了感叹奇妙的缘分外,也对未来更加期待。“分数都出来了,那就能大大方方讨论志愿了。”这个时候的她们,报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这些有关未来和人生的讨论,都有彼此参与。“很惊喜,很期待,高三那一年做同桌,高考分数还一样,真是太有缘分了。”由于她们都很向往北京,都很喜欢人大,最终她们携手步入了这一方美丽的校园。


同样的高考分数,一个去了经济学院,一个去了文学院。在很多人眼里,这也许是个意外的结果。我们同样好奇背后原因。问题一提出,两个人都露出了“我就知道你们会问”的表情。



希为告诉我们,她小时候就对社会问题感兴趣,会和父母讨论很多问题。“比如黑车问题如何解决,比如山村到底应该大力发展本地教育还是应该侧重于让孩子去外地求学,比如城市贫民应该怎样扶助,比如为什么乞丐不愿意去救济站等等……”提到自己的想法,希为严肃而认真:“加上爸妈给我取名的时候就希望我有所作为,所以我一直希望长大后能够真正帮到别人,而我认为经济类专业是能帮助自己实现这一理想的。”



最终选择文学的若琳,同样有自己的理由。“我曾经参加过文学专业的夏令营,加上我又很喜欢文学,于是就去了。”对于一些不同的看法,若琳也很坦然:“我和希为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结果了。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人大也给了我想要的大学生活,这难道不是一件幸运的事么?”


“来到人大,我觉得很幸运。”


从2018年入学到现在,也已经有两年光景。通过采访我们发现,人大对于两人已不仅仅是一所学校那样简单。对于已经大三的希为和若琳来说,人大更像是一个家,栖息着她们学习、生活和奋斗的痕迹。


希为眼里“简洁方正,含蓄低调”的人大气韵,若琳眼里“温柔善良,理解包容”的人大气质,经过两年来在人大的生活,已经和她们本人融合在了一起。明德广场的鸽子,静园的苏式建筑,几十年的老银杏树,幸福感满满的小狗小猫……人大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一块拼图,拼成人大学子的独家记忆。“在人大,你几乎看不到高傲或古板。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在校园里都谈笑自若,气氛是轻松的、愉快的,师生是奋进的、向上的。实事求是的校训,已经渗入人大人的血脉。”


在写康桥的时候,徐志摩先生曾说:“一个人要写他最心爱的对象,不论是人是地,是多么使他为难的一个工作?你怕,你怕描坏了它,你怕说过分了恼了它,你怕说太谨慎了辜负了它。”对于希为和若琳来说,描述人大的时候亦是如此。语言的匮乏和感情的充沛有时候确实成反比。“总之,来到人大,我是幸运的。”若琳总结道。


尽管在不同学院,但两人奇妙的“人大学缘”还没有结束——她们恰好被分配在同一栋宿舍楼,两人都加入了同一个社团“阳光招生工作室”,课余时间也时常在一起挥洒青春。


和高中相同吗?好像不同了。不同的培养方案,不同的学习安排,高中那样一致的学习任务和统一的班级安排,不会再次出现在这对同桌身上。但就真的全然不同吗?好像又不尽然。“我们在同一个社团的同一个部门,经常一起工作和聚餐。”谈起温馨的生活日常,两人说:“我们经常一起种草,一起八卦,一起吐槽。”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默契和小确信。



在不同的道路上,成长


作为经济学院的学生,大概都有为数学头疼的时候。在和数学作业奋战之余,希为也会羡慕若琳“写各种文学著作的读后感的作业”。可对于若琳来说,阅读文学类文本也不总是美好:“我最大的感慨就是,觉得自己的爱好会在有些时候变成一种任务……以前都是在空闲时候看看书,现在学习得读,空闲也得读,不能像一个爱好那样轻松随便了,一打开书就会不由自主地‘正经’起来。”吐槽的同时,相爱相杀也是不可少的。“每次我吐槽数学,若琳都会补刀,说她选专业的时候,第一条依据就是不学数学。”对于希为的“控诉”,若琳揶揄道:“我也有羡慕经济学院的时候啊,比如经济学院学生比文学院多,各种活动里就会特别拉风。”


除了相互吐槽,两人也如高中时代那样,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在大学肯定会遇到挺多的困惑。比如去年有一段时间,我的心情十分低落,但是希为就很理解我,她就在我身边一直陪着我,让我感到很安心。”希为的幽默是化解若琳郁闷的“独家良方”,若琳的毅力和沉稳也在影响着希为。“我困扰的时候,其实不用去向她要一个答案。”希为和若琳自有一套相互汲取力量的方式:“我只要看她是怎么做的,就已经明白了。”


若琳身上“最听话的学生”和“晚上藏在被子里用手机看小说”的反差,成为希为眼里的萌点。若琳眼里的希为,同样有不为外人道的可爱之处。“你知道吗?有一次,希为的水杯从桌子上掉了下去,她一脸夸张地说‘杯子蹦极了’。当时我就在想,这种表达能力仿佛是她天生的,就很有灵气。”


生活明朗,朋友可爱。什么是美好?我们大概能在希为和若琳身上找到答案。



斯人如彩虹,遇见方知有。


前途漫漫,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但和高中时期相比,现在的她们谈到未来,更加自信,更加从容不迫。每个人都在成长。在人大的这几年,希为和若琳以自己想象不到的速度成长着。如果她们回过头去看看那时的自己,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她们比那时候想象的未来的自己更加优秀。那段珍贵的同桌友谊,也延续到了今天。


采访的最后,我们问道,有什么祝福想要送给对方吗?


若琳:“希为,你真的非常优秀。虽然未来会有迷茫,但美好也在前方啦!”


希为:“若琳,祝福你那可爱的前途光明。”




采编 / 张涵姝 周夏 孙廷萱 刘伊君 杜颖 金帅楠

图片 / 张腾骅 陈蓦然 林宇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