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人大时光丨景梦妮:心存敬畏,行之高远


编者按

相遇人大,是一段美丽的缘分,也许像天真年少般懵懂,但总能将真心打动。把黄金般的四年光阴,交给人大这一方精致的校园,有水滴石穿,也有五彩斑斓。在【我的人大时光】栏目,我们邀请人大学子讲述他们在人大的故事,分享他们在人大的收获,以期让高中生朋友们通过学子的视角了解人大,勾画自己美好的未来。



景梦妮,高中毕业于甘肃省通渭县第一中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2017级本科生。入学以来, 她担任了理学院辩论队副队长,《青年人大》人文编辑部副部长,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三好学生”“青年人大年度优秀编辑”等荣誉和奖励。2018年进入人大心理学系李欢欢教授课题组,作为负责人申请了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现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研究所录取为直博生。


心存敬畏,行之高远


提笔惊觉我已然在人大度过了三个年头了,个中感触良多,一时间不知从何谈起。我永远会记得三年前九月,我第一次踏进人大校园,满怀着对大学生活无穷无尽的美好想象,和诸多新生一起并肩走入西门,翻开我人生崭新的一页。


和心理学系的相遇是一次意料之外的偶遇,也是冥冥之中的一次必然选择。大一时我通过大类招生进入了理学院,经过整整一年的探索,我选择了心理学。由于最初我对于心理学的概念是模糊的,因此,曾有一段时间我是迷茫而无措的。但当我真正沉下心来进入到系统性的学习时,我渐渐能以心理学独特的视角去认识自己新的一面,甚至能让我在探索世界时有新的启发,我也因此决定了未来也要扎根于此。



我常常会想心理学带给了我什么,每每思忖过后最终的答案往往还是这两个字——“包容”。大二暑假我前往某医院的临床心理科实习,在那里我接触到了很多精神病人,他们不是“极端分子”或者“暴力狂”,正相反,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在倾听他们的自述时,我听到了远比想象中要丰富得多的生活经历,他们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遭遇了比常人更难的考验,需要让自己的心灵短暂地休憩一下。这段实习经历让我彻底摘下了对精神病人刻板的“有色眼镜”,让我更加深入的认识了自己所学的专业,开始理解为什么有少数人的想法就是不同于其他人,进而对这些“心理少数人群”有了更加宽容的态度。


在心理学系的学习不仅仅是在“理论的纸张上作画”,我们常常还要在“实践的田野里耕作”。在课表以外的时间里,我参与了很多科研课题,加入了心理学系李欢欢老师的课题组,科研逐渐从一个我无法触碰、无法具象化的滤镜中走了出来。我开始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用科学的观点去定义、分析它,再到设计实验的流程,一步步严格执行实验计划,最终探明并诠释这个问题的本质。相比其他专业的同学,我的微信朋友圈更多的是征集实验被试对象和心理调查问卷的转发,虽然整天泡在汇贤大厦的九楼做实验确实很累,而且每次实验还会有各种各样棘手的小问题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但每当进行数据处理时看到漂亮的结果,每一个小问题被解决掉,每一次破解自己提出的专业问题,让我对心理学的认识不断深入,我总会感觉一切的辛劳都很值得。



人大给我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交融和碰撞,借着人大的肩膀,我眺望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大三的时候我萌生了出去看看的想法,因此在秋季学期申请了台湾中正大学的境外交换学习项目。在为期四个多月的交换学习生活中,中正大学给了我收获满满的交换体验。除了感受到两岸大学教学模式的不同,我还收获了意想不到的跨岸友谊和难忘的旅途经历——我和来自台湾地区以及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同学共同完成了诸如话剧排练、海报设计等等新奇有趣的课堂作业,还一同游历了宝岛的自然风光。我还加入了“中正大学伙食团”,和很多台湾的素食青年人一起制作素食晚餐,跟随他们深入体验了台湾的佛教文化。这些经历丰富了我的世界和认知,我也因此了解了台湾年轻人的素食文化和台湾本土浓厚的佛教影响力。



现在回想起大一第一次看到“国表社栋”时,觉得离我自己太远太远,我好像永远也无法企及这样的目标。但这三年间,我能感受到人大给我的源源不断的力量,在支撑着我不断向上前进。虽然现在的我仍然很渺小,仍然对这一目标充满了敬畏,但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我能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期许,成为我心目中的“人大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