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人大时光 | 杨春萌:追寻和成长的美好七年

编者按

相遇人大,是一段美丽的缘分,也许像天真年少般懵懂,但总能将真心打动。把黄金般的四年光阴,交给人大这一方精致的校园,有水滴石穿,也有五彩斑斓。在【我的人大时光】栏目,我们邀请人大学子讲述他们在人大的故事,分享他们在人大的收获,以期让高中生朋友们通过学子的视角了解人大,勾画自己美好的未来。



杨春萌,高中毕业于云南省大理市第一中学,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14级本科生,2018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以来,她曾担任文学院学生会副主席,2014级本科基地班班长,曾四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获评2018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奖学金、“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本科及硕士期间曾赴台湾政治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交换学习。现已通过文学院2021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博连读项目申请。



追寻和成长的美好七年


2021年,是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的第七年,我即将从这里硕士毕业,幸运的是,我通过硕博连读项目,还能够继续“赖”在这里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七年前的盛夏,刚刚经历高考的我,偶然在微博上刷到一位教授在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他的寄语没有令人捧腹的段子,也没有赶时髦的热词,但却令当时刚刚离开高中校园的我非常感动,那是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的毕业典礼上文学院院长孙郁教授的发言。后来,我如愿考上了这所令人向往的大学,走进了文学院,开启了悠长美好的人大时光。




良师益友,切磋琢磨



来了才知道,人大是非常适合读书做学问的地方。

讲台上,先生们春风化雨循循善诱,几乎每一堂课都宛如一次高质量的学术报告,带领我们通向“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的道路。大一时,我曾在课间向老师提出了一个如今看起来有点“蠢”的小问题,却得到了老师认认真真答复的长篇邮件,还赞许我“有问题意识”,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在这里,永远不用担心“独学而无友”,因为身边聚集了一大群有趣有梦的“学霸”一起切磋琢磨,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在人大,每个学期都有非常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也许你刚在图书馆读到一部十分感兴趣的学术著作,就惊喜地发现这本书的作者即将来学校举办学术讲座,真有种“追星成功”的快乐。

从本科到硕士,我曾在世界汉学大会、古代文本中心工作坊举办的学术会议中担任志愿者,也曾协助外国学者举办系列学术讲座。和学者们每一封往来的邮件,每一次面对面交谈,都极大地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前沿研究的不同面向,也让我渐渐明确了以学术为业的未来志向。



来了才知道,人大是非常适合读书做学问的地方。


讲台上,先生们春风化雨循循善诱,几乎每一堂课都宛如一次高质量的学术报告,带领我们通向“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的道路。大一时,我曾在课间向老师提出了一个如今看起来有点“蠢”的小问题,却得到了老师认认真真答复的长篇邮件,还赞许我“有问题意识”,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在这里,永远不用担心“独学而无友”,因为身边聚集了一大群有趣有梦的“学霸”一起切磋琢磨,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在人大,每个学期都有非常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也许你刚在图书馆读到一部十分感兴趣的学术著作,就惊喜地发现这本书的作者即将来学校举办学术讲座,真有种“追星成功”的快乐。


从本科到硕士,我曾在世界汉学大会、古代文本中心工作坊举办的学术会议中担任志愿者,也曾协助外国学者举办系列学术讲座。和学者们每一封往来的邮件,每一次面对面交谈,都极大地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前沿研究的不同面向,也让我渐渐明确了以学术为业的未来志向。


古代文本中心第五期工作坊




立足人大,走向世界



来了才知道,人大是非常适合读书做学问的地方。

讲台上,先生们春风化雨循循善诱,几乎每一堂课都宛如一次高质量的学术报告,带领我们通向“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的道路。大一时,我曾在课间向老师提出了一个如今看起来有点“蠢”的小问题,却得到了老师认认真真答复的长篇邮件,还赞许我“有问题意识”,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在这里,永远不用担心“独学而无友”,因为身边聚集了一大群有趣有梦的“学霸”一起切磋琢磨,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在人大,每个学期都有非常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也许你刚在图书馆读到一部十分感兴趣的学术著作,就惊喜地发现这本书的作者即将来学校举办学术讲座,真有种“追星成功”的快乐。

从本科到硕士,我曾在世界汉学大会、古代文本中心工作坊举办的学术会议中担任志愿者,也曾协助外国学者举办系列学术讲座。和学者们每一封往来的邮件,每一次面对面交谈,都极大地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前沿研究的不同面向,也让我渐渐明确了以学术为业的未来志向。



人大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一方精致的校园,还打开了通向其他名校的窗口,让我有机会在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更好地认识我自己。


大二春季学期,我申请赴台湾政治大学交换学习。我不仅从校园中感受到了两岸不同的学习氛围,还与同学一起申请了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对“大陆文化娱乐节目对台湾大学生认知大陆影响机制”展开研究,并获得北京市市级立项,做到了交换、科研两不误。


访问日本东京大学


出于兴趣,我从本科起在课外学习日语,并多次参与文学院与日本东京大学的中日交流活动,还有幸作为学生代表随团赴日交流。研二上学期,我通过研究生院选拔推荐东渡日本,在北海道大学文学研究科中国文化论研究室做了半年的特别研究生,实现了几个小“突破”:学习上,在日本高强度高要求的研讨课程中,我大量浏览了日藏汉籍文献和日文论著,并用日语上课、做发表、写报告,突破了日语听说读写的障碍;除了在学校读书上课之外,我也抓紧业余时间独自到日本各地去看展访书,大饱眼福,突破岛内的局限;生活上,由于日本物价高昂和食物寡淡,我不得不突破书斋与厨房的边界,暂时离开书桌,走向灶台,访学期间学会了中式、洋式、日式等种种快手料理,每日带便当上学,还招待过研究室的朋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半年,也是交换中收获的意外之喜。


在日本北海道大学交换学习


突破书斋与厨房的边界




志愿服务,筑梦成长



来了才知道,人大是非常适合读书做学问的地方。

讲台上,先生们春风化雨循循善诱,几乎每一堂课都宛如一次高质量的学术报告,带领我们通向“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的道路。大一时,我曾在课间向老师提出了一个如今看起来有点“蠢”的小问题,却得到了老师认认真真答复的长篇邮件,还赞许我“有问题意识”,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在这里,永远不用担心“独学而无友”,因为身边聚集了一大群有趣有梦的“学霸”一起切磋琢磨,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在人大,每个学期都有非常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也许你刚在图书馆读到一部十分感兴趣的学术著作,就惊喜地发现这本书的作者即将来学校举办学术讲座,真有种“追星成功”的快乐。

从本科到硕士,我曾在世界汉学大会、古代文本中心工作坊举办的学术会议中担任志愿者,也曾协助外国学者举办系列学术讲座。和学者们每一封往来的邮件,每一次面对面交谈,都极大地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前沿研究的不同面向,也让我渐渐明确了以学术为业的未来志向。



从云南大理到首都北京,从大理一中到人大文院,一路走来,我得到了太多太多,而我能做的就是把我得到的继续传递下去。


志愿服务,是我从本科起一直“坚持”到现在的一件事。“坚持”二字之所以打了引号,是因为这么多年做志愿,完全出于发自内心的快乐,并不需要意志力的驱使。在青年志愿者协会,我们每周去给农民工子弟小学的孩子们上课,陪伴退休老教授聊天。每次去做志愿,都像是给自己心灵的一次充电,那一声声奶声奶气的“谢谢”,更是以心换心的美好宣言。


2019年夏天,在文学院的组织下,我终于有机会回到云南大山深处的漭水中学,为家乡的孩子们做些事情。从人大文院到澜沧江畔,我们教初中的孩子们品读诗歌之美,梳理文化差异,甚至学习一门新语言,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直到现在,还有学生在微信上和我交流最近的读书体会,分享他们的成长点滴。

在漭水中学支教


分享支教感悟


却顾所来径,有付出,有收获,更多的是爱与成长。成为人大人是我至今最骄傲无悔的选择,我也时刻谨记孙老师七年前的嘱托,“大学的文化是远世的,不是求同,而是求异,不是让自己成为别人,而是成为你自己。”


成为我自己,我的人大时光,依旧未完待续。



丨推荐阅读丨

孙郁教授:

不是让自己成为别人,而是让自己成为自己


供稿 / 杨春萌

图片 / 杨春萌

排版 / 刘伊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