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人大时光 | 陈瑞齐:我与这方剧场的缘分

编者按

相遇人大,是一段美丽的缘分,也许像天真年少般懵懂,但总能将真心打动。把黄金般的四年光阴,交给人大这一方精致的校园,有水滴石穿,也有五彩斑斓。在【我的人大时光】栏目,我们邀请人大学子讲述他们在人大的故事,分享他们在人大的收获,以期让高中生朋友们通过学子的视角了解人大,勾画自己美好的未来。


陈瑞齐高中毕业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物理学系2017级本科生。“求是思源”六期学员,物理班班长。曾获国家奖学金,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


我与这方剧场的缘分




我越来越清晰地感到,本科选择的专业并不直接指向某种既定的发展轨迹,它们都只是我们理解世界时所暂时凭依的船。


物理学系本科设置的课程不算轻松,许多门专业课都让我体验到了烧脑的感觉。我清晰地记得电动力学考试前,我与德扬同学深夜三点还在明德楼里互相讲题,绞尽脑汁地复习相对论协变。对于大多数其他物理学系同学来说这大概也是考试周的家常便饭。幸运的是,这般辛苦的学习中也从来不缺少喜悦。记得电磁学的最后几节课上,大名鼎鼎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千呼万唤始出来,以四条简洁对称的方程包罗了一学期以来所学的诸条电磁学定律,短小、精悍,几近于完美。也许人人天生都或多或少有一种渴望解释世界的冲动,而当它被如此优雅地满足时,我猜,没有人不会经历一次小小的震撼。作为物理学系学生的一个好处,就是能时常体验到这样的“奇迹时刻”。


回想三年多以前,我非常感谢自己选择了物理学。这是一门可爱的学科,学好它能培养另一种看待世界的视角,也能锻炼出扎实的基本功。物理学专业课是众多理工学科的基础,正是在大二时季威老师的热学课上,我初次了解了与物理相关的微电子学,并由此出发,一点点作出了我研究生阶段的专业选择。


视野


很幸运的是,人大让我拥有了不少走出去看看的机会。大一暑假,我跟随求是思源团队去湖南怀化进行支教。一开始,我自信地认为支教就是把自己中学时的经验复制到课堂,让孩子们能按图索骥地提升应试能力。我们组织手工课堂,课后跟孩子们闲聊,交换日记本与他们说悄悄话。随着接触的深入,我了解到了由于教育实力的薄弱,继续升学在当地普遍是件很难的事,而这些孩子们还面对着读书与及早就业的两难选择。于是,之前那种确定感消失了,我也开始自问,班上这些孩子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那段经历让我第一次切身体会了现实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几年后,看到南方周末一篇关于985研究生支教团的文章中写道:“小镇做题家觉得可以靠做题改变命运,因为我们成功靠考试、做题改变了一次命运,我们以为循着这样的路径可以一直走下去,但其实并不是这样。有些人因为不擅长做题,所以更早明白了这个道理。”这也是我通过支教被及时补上的重要一课。


在湖南支教度过的夏天,校园之外是更大的课堂。


大二暑期,我有幸作为友好访问团成员前往日本,和朋友们痛痛快快地“玩”了一场。之后又去耶鲁大学上暑期学校,在人大,参与这个项目的同学都能得到奖学金资助。除了感受了美式的校园氛围外,这一趟我还收获了许多愉快的回忆,比如纽约街头富有律动感的涂鸦,在波士顿意外尝到的鲜美三文鱼,以及在纽黑文海岸边目睹的一场最壮丽的日落。对我而言,世界是越走越大的。


京都大学里,我们与该校学生进行了一场讨论会和报告展示,印象同样深刻的还有餐会上美味的寿司。


在物理尺度的意义上,我看得最远的一次经历,是借助天文望远镜在夜空下观星。那是大四时,得益于理学院的“双青优培”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我们前往国家天文台兴隆站参观实践。除了了解红移蓝移、瑞利判据、原子分子光谱等物理概念如何被应用于国内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我最喜欢的是其中一个晚上,所有人都摸黑来到观测台楼顶,仰头欣赏满天的星星。一边跺脚取暖,一边兴奋地小声讨论着土星环、银河,以及种种无比遥远的东西。


伙伴


有一种说法是同行的人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在人大里,我最为珍视的莫过于陪伴我的人们。


这几年里我参加了许多场数学建模比赛,有朋友好奇地问过我:建模那么累,为什么还每次都报名参赛?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喜欢建模时一群人为着同一个目标拼尽全力的过程。算起来,我总共和来自六个不同学院的朋友们合作过,他们性格不同,也各有专长,每一次比赛都带给我难忘的体验。记得大三时参加国赛,我和队友子文、艳子三人天天坐在明商楼的过道里一起熬夜,除了不时的讨论,大家都长时间地盯着自己的屏幕,噼里啪啦地写程序或是改论文,似乎进入了某种共振状态,获得了集体心流体验。当然,合作并不是始终顺畅的,我们也曾在进展不顺时互怼,但总能及时控制住情绪并尝试理解队友的意见。通宵达旦的日子结束后,赛后聚餐当然是惯例,到那时,所有的辛苦劳累都会消散于火锅腾起的热气中,留下的都是闪光的回忆。我十分感激队友们,正是他们的批评与包容,帮助我不断克服性格上能力上的弱点,从而在历次比赛中获得一点点的长进。


在宿舍和室友讨论讲题是学习专业课时的常态,拍照时我们正为高等量子力学绞尽脑汁。


除了同学们,人大校园内还有太多可爱的人们。记得有一年跨年夜,我独自一人很晚回到宿舍。一进门,宿管阿姨就把我叫住,她掏出两个黄澄澄的小橘子塞给我说:“图个吉利!你们这一年也要好好努力。等毕业的时候,我们要一起拍照的,知道吗!”同样不得不提的,还有我的班主任王善才老师。他想到许多同学初入大学后,也许是第一次不在家人身边过生日。于是王老师订了几个蛋糕,在班会上给全班同学一起过了次热闹的生日。也许正是因为有身边的这些人在,中关村59号大院一直很有家的感觉。


结语


回忆本科时光,会发现许多缘分在很早时就悄悄埋下伏笔。高中毕业后我初来人大参加招生考试,排队报到登记时,我与站在前面和后面的俩同学闲聊。没想到,后来我们都顺利进入了人大,现在已经是三年的好哥们儿了。同样是在考试的间隙,我们在一勺池边偶遇了几个拍毕业照的物理学系毕业生,他们红黑色的学士服令我看得出神。不过在那时,我并未仔细设想过自己会入读人大物理学系,也不知道未来将以怎样的剧本展开。然而一转眼,如今我也即将是穿着红黑学士服挥别母校的师兄了。站在本科的尾巴上,我想说,感谢人大这方小巧精致的剧场,让我们这群人一同享受、见证彼此酣畅淋漓的青春。


人大校园的随手拍。十月国庆节一过,大概每个人大人心里都开始期待一勺池的秋景。




图文 / 陈瑞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