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厨烹制 | 鼎科医疗CEO翁玉麟:国产替代无法“一蹴而就”,“从1到100”也是创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生物探索 Author 探索菌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头号健康杀手。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现状推动了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因其微创、快速、安全有效等优势,介入医疗在神经类、肿瘤等疾病领域的应用也在逐步拓展。而这背后,介入器械是支撑这一疗法的核心武器之一,从支架、球囊、导管到导丝,众多高新技术和产品聚集于此。
这类器械技术因壁垒较高,目前除发展较为成熟的冠脉支架已基本完成进口替代之外,大部分产品仍处于美敦力、雅培、波士顿科学的外企垄断的格局之下。如何发挥“后发优势”,瞄准未来10年中国介入市场的潜力,推陈出新国产化的医疗器械?这是鼎科医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CEO翁玉麟思考最多的事。
作为BioBAY园区内一家专门从事血管介入医疗产品研发和生产的初创型公司,自2015年决定创业、2016年落户苏州到2018年完成B轮融资,鼎科医疗一直以“快而稳”地姿态成长着。据悉,此次B轮融资是由启明创投领投、禾裕壹号共同投资,总额为6000万元。这是鼎科医疗继2017年2000万融资之后的又一轮融资。
“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心血管介入耗材的临床试验和注册,扩充其他血管介入产品的研发管线布局,并逐步建设商业团队。”翁玉麟在采访中介绍道。
01
创业:人生规划的必要环节,正加速实现
谈及创业机缘,翁玉麟坚定而有力地表示道:“这是我很早就有的一个人生规划。现在只是在加速实现它。”
2010年,“初出茅庐”的翁玉麟加入新加坡柏盛集团(现被蓝帆集团收购),一家主营业务为心脏手术器械的企业,其销售的心脏支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仅次于雅培、美敦力、波科,排名第四。
“我加入柏盛集团的时候,研发部只有7个人,伴随着公司一起成长为大型跨国企业。作为研发部的元老,从工艺改进、产品设计、临床注册到大规模生产,我参与了所有产品技术相关的工作。” 翁玉麟认为,这是一段很难得的经历。正是这六年半的技术累积为其随后的创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016年,翁玉麟选择了苏州BioBAY这片“创业沃土”,创立鼎科医疗。他说:“BioBAY是一个很有活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已经在全国乃至全球形成了品牌效应。这里聚集了众多药物、医疗器械企业,相关人才富集,同时也是投资界目光聚集较多的区域。”
02
产品:专注“介入无植入”,发挥后发优势
鼎科医疗的主打产品是冠脉药物球囊DCB(drug coated balloon),已完成三类器械产品的注册和动物实验,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药物球囊的出现顺应“介入无植入”的理念。随着抗凝药物的不断升级,冠心病介入治疗应用的支架已不再是唯一选择。多项研究显示,药物球囊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相比于传统的心脏支架植入,药物球囊介入可以避免永久植入物,在许多临床应用场景中弥补药物支架的治疗短板。
“除了DCB,我们还配套研发、生产各类球囊导管产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产品线,做到质量和性价比的双重保证。”翁玉麟介绍道,“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延伸产品线,比如外周血管介入领域。”
不同于其他企业单个产品依次研发再推出的模式,鼎科医疗倾向于对整套产品的储备。“免临床小产品先拿证后,磨合商业和大规模生产能力,待核心产品2020年左右上市,可以更顺利的进行商业覆盖。”这是翁玉麟对发挥“后发优势”的蓝图规划。
03
行业:从“1到100”,驱动国产替代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及医疗器械市场。然而,纵览市场份额,数量众多的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在体量及市值上都相对较小,多集中在中低端产品,高端医疗器械仍以进口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为主。
“我们现在分析国外的医疗器械巨头,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渠道强、产品精’的同时还专注于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服务。这种模式是当前多数国内企业所欠缺的。”翁玉麟客观地表示道。他认为,从医保控费的角度,国产替代是趋势,但前提是国产产品的质量需要无限接近进口产品。
如何实现国产替代?翁玉麟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国外企业从0做到了1,鼎科医疗需要在国外样品和数据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中国、医生和患者的需求后进行改进,提升性能和使用体验。“这是从1到100的创新。”他如此总结道。
采访最后,翁玉麟谈到一个概念——“市场教育”。他认为,除了“世界第一”,跟随者把同类产品做精做好也是一种创新,实力不够的企业没有能力教育市场的情况下,就踏踏实实做好跟随。过去1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是“渠道为王”,未来10年,他相信在“渠道为王”的基础上,“产品做精+一整套解决方案”将是决胜关键。
来源:生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