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产业生鲜 | 苏州创业人才数全国居首,全球引智是秘诀

BioBAY 2021-12-17

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上市,引人注目的是,其中3家来自苏州。苏州科创为何如此抢眼?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苏州有个修炼了长达十年的“秘笈”:锲而不舍,全球引智。从而吸引了像迈博斯、亚盛医药这样的创新企业选择苏州、选择“B村”,作为创业的起点。


2019年(第十一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现场(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组委会办公室供图)


江苏北人的扎根苏州,缘于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这是苏州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高层次人才引智平台。自2009 年开始,每年的7月,海外高端人才便汇聚苏州,以“汇聚全球智慧、打造创业天堂”为主题,围绕苏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 进行项目对接和洽谈考察,有效促进了人才、项目、资本、技术、载体的高效合作和互动融合。这场持续举办了11届的创业周活动,给苏州带来十足发展后劲:截至2018年,创业周累计落户项目4737个;引进、培养国家级重大人才引进工程入选者125人。历届落户项目中,95%集中在苏州重点新兴产业,拥有授权专利8465项;目前,创业周创业落户项目,年销售额过亿27个,新三板挂牌12个,累计融资超过56亿元。


东哥很好奇,背后是怎样的机制,能让这个活动延续至今?又给转型中的苏州带来什么变化?


“只长骨头不长肉”?“人到苏州才无忧”!


2009年,正是苏州经济增速最快的时候。外资蜂拥而来,沪宁高速苏州段堵一堵,全球笔记本电脑的价格都要涨一涨;仅2009年,苏州GDP就达7851亿元。


苏州人没有沾沾自喜,反而多了几分忧虑。有人调侃,外资对苏州的影响是“只长骨头不长肉”,苏州其实很清醒,不可能永远都靠外资,转型是必须的。彼时站在十字路口的苏州,该何去何从?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一景。陈雨禾摄


“创新是动力,人才是关键”——苏州发展到这一步,接下来的动力引擎来自于创新。

人才何来?


十年前,论对人才的吸引力,苏州显然不及北京上海;论自我造血能力,苏州高校资源更弱于南京武汉。怎么才能“无中生有”?苏州的选择是向全球人才抛出橄榄枝,向全球最新的科技创新领域进军。“吸引人才需要平台,要让人才、项目、技术和资本、载体互动对接,才能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目标。”苏州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2009年,苏州举办首届国际精英创业周,收到1000余份海外人才参会申请。经过遴选,加上中科院、985高校人才等,最终有367位高层次人才赴苏州开了个大Party——这下子,苏州在海内外人才圈中出了名儿。


经过十余年精心打造,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紧扣“高层次人才落户,高品质项目落地”,独具特色的品牌优势,使之成为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人才项目集聚平台。


“人到苏州才无忧”,这句2019年苏州人才工作宣传语,在海内外人才圈被津津乐道。


钱雪明在求学海外,投身生物医药研发20年后,决定回国创业。2012年,他通过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落户苏州工业园区,创办迈博斯生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接下来的3年,借助技术服务收入、人才资金补助和天使投资,持续保障和助力了产品研发开发,顺利渡过初创期。目前,钱雪明不仅建成了以免疫耐受屏障突破技术为基础的抗体发现平台,还开发了包括全球首个pH依赖性结合PD-L1抗体(MSB2311)在内的一系列产品,成为具有全整合型产业开发能力的生物医药公司,相继获得了礼来亚洲基金、淡马锡和高岭资本等顶尖机构的投资。


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海外分会场布点


2019年创业周期间,共有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4529名人才,携4653个项目参会,正式签约项目1110个,签约项目数量较2018年增长近三成。


构建全球人才生态圈,科技创新表现全国抢眼


亲商服务是苏州这些年发展的一张王牌。如今,苏州与31个海外组织合作,设立11个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14家国内外创客育成中心,一张覆盖全球的人才生态网初具规模。


人才能不能留得住、干得好,不只是待遇问题。苏州纳微科技董事长江必旺回国创业,对家人许诺,用两年时间把产品打回美国!但时隔10年,辗转几个城市,他才在苏州实现这一目标。


创业艰辛,谁干谁知道。这些年,苏州为了给人才发展创造空间,没少下绣花功夫。


江苏北人董事长朱振友把苏州看作福地。“厂房第一年免租,第二年减半;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征收比例从25%减至15%;资金支持上,可获得多类人才补贴……”实打实的支持力度,让朱振友走出靠抵押贷款度日的初创期。


为解决制约人才创新创业的融资难题,苏州率先在国内建成中国创业人才投资中心,集聚各类创投机构超过300家,帮助近5000家企业融资1400余亿元,有效解决了企业“首贷”“首投”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苏州制定支持领军人才创新创业的“金融10条”,全面提升领军人才及领军人才企业金融服务满足率,仅2018年就为260家领军人才企业解决1086项融资需求,共获融资98.1亿元,让更多创新型人才找到“源头活水”。


苏州市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


一套组合拳,打造了苏州全球招才引智的生态圈,夯实了人才家底。截止2018年底,苏州人才总量已达276.48万人。目前该市自主申报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引进工程达262人,其中创业类135人,创业类人才数量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2019年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又出台系列人才政策“组合拳”,对顶尖人才尝试按照“一人一策、一事一议”模式给予特殊支持。


众多企业享受了“人才红利”。同心医疗在苏州工业园区走出初创期,研发出厚度26毫米,直径50毫米,重量不到180克的磁悬浮式人工心脏(血泵),首席执行官陈琛告诉东哥,“这个泵不仅运行安静,还能允许患者参加体育锻炼。”对近千万心衰患者而言,又多了一个选择——可以选择心脏移植,也可以安装人工心脏。


强劲活跃的科技创新表现,让苏州企业成为资本市场宠儿。截至6月底,苏州企业获科创板受理的已有12家,受理总数仅次于京沪,成为全国“受理企业超两位数”的三大城市之一。这背后,离不开苏州多年来聚焦创新、厚植人才科创沃土的执着坚持。


招才门槛补齐短板,创新链、产业链加速融合


2009年,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刚办,就设定了招才门槛——能够补齐苏州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短板的人才项目。2019年,创业周重点邀请四大先导产业领域的人才和团队,开展集项目路演、投融资对接、学术研讨等于一体的产业垂直活动,参会项目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占12.33%、生物医药占10.30%、纳米技术占3.55%、人工智能占15.54%。通过人才与创新机构协同发力,使得苏州‘创新链’与‘产业链’加速融合,不断释放创新动能。


两条链的交织互促发展,在生物医药发展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近年来,生物医药成了风口,苏州也将生物医药列为苏州四大先导产业之一。据东哥了解,苏州一开始布局,并没有太多优势。


亚盛医药实验室。康义瑶摄


2007年,原苏州生物纳米园开园,生物医药产业被列为特色产业。当时,亚盛医药并没有选择苏州。来苏州前,亚盛医药曾搬了两次家。落户苏州,其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和资金链融合发展,是亚盛医药总经理郭明的最大感受。他告诉东哥,和其它地方相比,在苏州做创新药,企业只需要瞄准产业方向,专注创新,做出好的项目,资金、配套服务都不用愁。如今,亚盛医药已完成10亿元C轮融资,8个新药进入临床阶段。


加速融合,在苏州下辖县区中也充分体现。2015年,第七届创业周引进的苏州诺存微电子有限公司落户昆山,它推出的首款高端三维NOR闪存,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这是昆山按照“强芯亮屏”的全产业链布局,在当时补足的又一环短板。近两年,相城区持续加大智能驾驶等产业和人才集聚力度,成功吸引初速度、智加科技、禾多科技等优秀智能驾驶企业落户,实现了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持续布局。目前,相城区已集聚智能驾驶企业45家,相关产业领域区级以上领军人才达29名。


十余载引智,苏州引来了人才,建立了平台,更实现了人才引领创新与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同频共振,人才个人成长与城市配套支持的对接。


苏州在科创方面的后来居上,秘诀便在于此。


来源:人民日报


客官们对于苏州在科创方面的表现怎么看?欢迎在文末留言,小二将有好礼相送哦


本期礼品: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蓝皮书(留言经选用的客官别忘了在微信对话框留下邮箱,以便接收蓝皮书哦~)

往期精选▼

产业生鲜 | 药监局重磅发布:2018年度药品审评报告

产业生鲜 | “科创板医药第一股”诞生!证监会批准微芯生物科创板IPO注册

产业生鲜 | 常喝甜饮料或纯果汁,需警惕癌症风险升高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