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情况如何?美国、中国香港和大陆三地资本市场各自有何特点?我们能从已上市企业上借鉴哪些经验?这些问题也许能够在研发客最新出炉《2019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蓝皮书》找到答案。让我们来听一听研发客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储旻华在四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对这本《蓝皮书》的详细介绍(以下简称《蓝皮书》,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在线浏览或下载《蓝皮书》PDF版)。
“对于国内未盈利生物研发药企,在美国、中国香港和大陆三地上市的情况可用‘已知’、‘新知’和‘未知’三个词来形容。”正如在储旻华院长在《蓝皮书》的序言中写道,美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的资本市场都看到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巨大潜力,纷纷出台鼓励生物医药企业上市的相关政策,甚至允许未盈利的生物医药研发企业上市。2018年全球生物医药公司的IPO融资创纪录地达到了83亿美元,而在中国,随着港交所新政的实施、科创板落地,给了未盈利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上市的可能。“这是资本市场的创新。”储旻华说。
因此,系统研究分析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已上市企业的成功经验,从而为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提出发展建议,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是这次研发客撰写《蓝皮书》的背景和意义。
《蓝皮书》用“已知”、“新知”和“未知”来形容三地资本市场。具体而言,储旻华指出,“已知”指的是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是全球最成熟最发达的资本市场之一,过去20年一直是世界一流科技和医药研发公司融资最主要渠道,也是最优秀的生物医药公司的首选上市之地。因此,之前在没有太多选择的情况下,不少国内生物医药研发公司选择在纳斯达克上市。但随后因为缺少国际投资者的认可,其中的多数选择退市或转板至国内。当然,近两年来,也有一批新的企业凭借其优异的研发管线在纳斯达克站稳脚跟。
“新知”指的是香港证券联合交易所。2017年底,港交所推出新政,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这一政策被资本市场认为是近24年来意义最为重大的港股上市制度改革。新政实施后,过去一年,共有8家国内生物研发企业陆续上市,其中大部分是中国生物医药研发的明星企业。港交所新政实施至今只有一年多时间,对这个新生事物,资本市场普遍持谨慎乐观心态,有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以观察。
即将走上资本舞台的国内创业板,对资本市场来说是“未知”的。但是,国家政策的支持,自上而下的推动使投资人和创新企业对科创板报以极大的信心。第一批发行募集的科创板主题基金,在一天之内就募集了超过8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
“我们期待国内创业板的正式落地,同时又要保持冷静,加以理性的看待。”储旻华说。
数据+访谈调研获取企业全貌和投资价值
以上仅是《蓝皮书》中五大章节关于资本市场的分析分享。据储旻华介绍,《蓝皮书》最大的特色是将客观的数据分析和一手的访谈调研相结合,囊括生物医药产业概述(全球)、我国生物医药公司资本市场上市情况、行业技术热点和未来展望。全书逾9万字,通过数据分析,以及对跨国药企、创业者、创新企业高管、投资机构合伙人一手访谈而形成。
在资本市场上市情况中,蓝皮书分析了三地资本市场及19家分别在美国、中国内地和香港已经上市或计划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
“这些公司都是研发客采访过的企业创始人,在报告中,我们都用鲜活的案例将每家公司的特质、核心技术和产品线进行总结。例如,我们描述微芯生物是中国新药探路者进驻科创板,问鼎首个中国生物类似药的是复宏汉霖,万春药业是中美同步研发的先行者,还有百济、和黄、信达、歌礼、华领等等,您将了解中国资本市场中最顶尖生物医药企业的全貌。”
而在行业技术热点章节,储旻华认为,技术创新和提升始终是行业发展最基本的驱动力之一。了解行业创新技术,自然就找到投资机会和价值。
《蓝皮书》写到,过去几十年来,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趋势是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转向以生物技术为中心的开发策略。单克隆抗体药物和靶向药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外,细胞疗法和基因疗法等新一代的治疗手段也在稳步前进中。
细分领域可以看到,在癌症治疗在研药物中,占比最大的是免疫肿瘤,且呈持续稳定增长态势。2019年1月较上一年增长16.5%。接下来是基因疗法。在经历了2002~2014年的衰退期后,基因疗法强势反弹,出现了例如Spark Therapeutics等明星企业。除了传统的基因疗法,新的工具CRISPR等的应用,也为基因疗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未来IT技术应用是新一波投资热点?
此外,储旻华特别提及未来IT技术在生物医药行业的应用。以“人工智能”为例,近年来,IT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生物医药行业就是重要的IT应用领域。
对于生物医药投资展望,储旻华引用《蓝皮书》指出,投资者热衷于投资众望所归的优质企业和产品,各种优质的投资标的将不断涌现。储旻华预计,未来生物医药行业将受到外在和内在的双重因素推动,继续以高速发展。她特别提及,国内生物医药园区也将随之蓬勃发展。
以苏州BioBAY为例,那里汇聚着400余家创新生物医药的公司,园区的支持对它们的成长至关重要。《蓝皮书》对我国生物园区提出启示和建议,包括对初创阶段的创新企业给予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扶持,引导规划园区内企业实现差异化发展等。
“无论是已知、新知还是未知的交易市场,都需要警惕其风险。对于拟上市企业高管、风险投资人、保荐机构或者是二级市场投资者,投资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本身就是一种无法回避的风险。三地的交易所均希望通过严苛而又规范的交易制度,降低上市公司或市场投机者主观逆道德选择的风险。”《蓝皮书》中写道。
研发客现场采访听众认为,《蓝皮书》给予产业宏观的视角和信心,是政府政策研究、新药研发、行业投资、园区发展规划从业人员必不可少的报告。“与其他报告不同,《蓝皮书》的报告以新闻式、客观中立的口吻和大量面对面访谈加上详实的数据分析得出每一个结论。”某企业与会者说。
储旻华(右一)与研发客大会报道组同事(左起殷丹妮、毛冬蕾、程昊红)
除在创投大会上发布《蓝皮书》,发表主题报告外,研发客还是本次大会的合作媒体。研发客派出了由主编毛冬蕾、资深编辑程昊红、殷丹妮组成的报道组,向读者发回一线报道。
本文来源:研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