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厨烹制 | 亘喜生物创始人兼CEO曹卫:有计划国际市场IPO,“游戏规则改变者”将用技术革新降低成本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峰客访谈 Author 峰客访谈
2020年5月29日,随着疫情后的顺利复工复产,B村桑田岛区举办了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C区签约暨B区开业仪式,至此定位于B村基地的二期项目全部启用。本次落户客官集中在抗体药、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其中,国内领先的细胞治疗企业亘喜生物创始人兼CEO曹卫博士接受了媒体采访,从资本、临床、行业挑战、人才、监管等方面分享了公司的情况和他独到的见解,与大家分享:
亘喜生物成立于2017年5月,这是CAR-T细胞治疗展露头角的一年,一个被业界称为“免疫细胞治疗元年”的年份,FDA在当年先后批准了全球两个首款CAR-T细胞疗法的商业产品,由此,癌症免疫治疗进入一个新时代。亘喜生物于2017年8月完成A轮1000美元融资,于2019年2月完成B轮8500万美元融资,公司成立两年融资近1亿美元。
当记者问道,对比国内外同行,亘喜的优势是什么?是技术平台还是商务模式?
曹卫回答说,技术平台是第一位,技术平台当然也包含了商务模式。企业的定位是引进产品,还是技术创新,这个是商务模式,投资人认可的还是技术平台。第二是经营团队。创业团队、经营团队如果没有经验的话,企业也是做不成的。此外,亘喜开发的产品要么是first in class,要么是best in class,这是公司立足和与资本运作的基础。
他还透露,公司有计划近期或者不久之后上市,并且有考虑国际资本市场IPO,目前正在评估美国和香港。他说:“亘喜作为一个生物制药企业,不担心近期发生的中国企业审计问题,我们从一开始的红筹架构等各方面都搭建的非常好,非常干净。我们团队有过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经历,熟悉基本要求,所以在财务、法务、整个组织架构都做的非常干净。所以,我们觉得我们这样的企业去纳斯达克是没有问题的,香港当然应该也没有问题。”
曹卫认为,亘喜定位在纳斯达克,在国际资本市场,可能更合适一些,有利于之后与美国研究所和企业合作、license in或者并购。
2020年4月,亘喜获得了国内首张异体CAR-T临床批文,GC007g供者来源的靶向CD19 CAR-T产品也是该公司首个进入临床的候选产品,拟用于治疗经异基因移植后复发的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
为什么要做异体CAR-T呢?曹卫表示,因为自体CAR-T不能满足所有病人的需求,他列举了几类病人:经过多轮的化疗或者治疗的晚期癌症病人、所谓的老弱病残病人和肿瘤负荷特别高的病人,以及自体CAR-T治疗无效或者治疗后有效但复发的病人。异体CAR-T治疗人群涵盖了这四类病人。异体CAR-T分两种,一种是需要配型的,我们叫异体(Allogeneic)CAR-T;一种是不需要配型的UCAR-T,一个供者生产一大批,几百人份,上千人份,不但成本降低了,而且为病人省去了一个配型的麻烦。
据报道,CAR-T生产的失败率可以达到7%,甚至有的高达10%。在这个漫长的治疗过程当中,有一些病人在准备生产过程中就去世了,都是晚期的病人。异体CAR-T有望缩短病人等待治疗的时间,提供更好的选择。
鉴于B细胞和T细胞恶性肿瘤的表现和性质相似,CAR-T细胞可能在治疗T细胞恶性肿瘤方面具有相似的价值。
4月底,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中,亘喜报告了其通用型TruUCAR GC027产品的一项1期临床试验数据,旨在验证其治疗复发或难治(R/R)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可行性。结果显示,5名(100%)受试者获得完全缓解,其中包括血细胞数量完全或未完全恢复(CR/CRi);4名(80%)受试者获得最小残留疾病阴性的完全缓解(MRD-CR)。
当记者问道如何看待临床中出现的CRS(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副作用,曹卫表示副作用需要客观、专业地看待。影响因素很多,比如其他药物的使用,需要医学专家根据具体原因来分析。另外,CRS的持续时间也是关键,如果持续时间很短,几天到一个礼拜都不算严重,但是目前的分级标准没有考虑到这点。
T细胞肿瘤是一个小众且治疗需求未得到满足的领域。虽说小众,但市场容量比一般的孤儿病也要大的多了。T细胞恶性肿瘤进展凶险,再加上入组的是晚期复发/难治性的病人,曹卫说:“单药方案能够得到这样的应答,是一个很令人鼓舞的结果。”
“我们立足于既然做UCAR,就最好不要联合用药,因为联合用药不但增加了成本,也增加了另外一个药物所带来的问题。现在国际上最知名的UCAR公司做的是与抗CD52抗体联合用药,如果不用抗CD52抗体,UCAR扩增得就不好,疗效就不好。我们通过技术创新,把联合用药去掉,这是一个关键点。所以才会在AACR大会发言。这个背后的意义就是创新,创新里有UCAR技术平台,同时又进入到临床阶段,这个具有很大的意义。”
据悉,亘喜研发团队正在开发新的产品,很快会有临床结果,可能在今年12月公布。
生物医药从公司成立到药品上市,一般来说需要十年时间。需要经过体外研究、体内动物研究,然后申报临床,再进行漫长的临床试验。截止目前,亘喜成立仅三年时间,预计按照我们这样的速度,曹卫表示:“在三年之内,快则两年慢则三年,第一个产品,符合老百姓承受力的(药品),可以上市。”
背景备注:亘喜生物已经开发出FasT CAR-T技术和TruUCAR-T技术。FasT CAR-T技术可以在一天生产出CAR-T细胞,而TruUCAR-T技术则是从健康的供者获得的T细胞制作成百上千个剂量的CAR-T细胞。
另一方面,曹卫表示,有很多企业对Fast CAR和TruUCAR GC027感兴趣,有可能通过合作产生现金收入。目前,公司希望做好自己产品线的推进,同时也开放跟各个战略性的药厂合作伙伴们展开交流,利用这个技术平台来开发自己的产品。他说:“目前,我们会寻找更合适的合作伙伴,尤其是重大的策略,战略性意义的合作伙伴会考虑联合开发。”
美国上市的两款CAR-T产品价格在四十万美金左右,其中一个产品在日本的价格是两百万人民币(约三十万美金),这个价格对广大的中国患者来说是不能承受的。高价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的挑战,但很难有办法去解决。
曹卫说:“成本很难降下来,这话对了一半----如果沿用我们现在常规的技术是很难降下来。成本降低是有限的,几百万的价格降低一半,也要一两百万。所以,这样的降低不是革命性的,真正的成本降低,一定是大幅度的下降。那么要做到大幅度下降,只能技术革新、技术进步、技术取代。比如,生产时间不能随意缩短,缩短了细胞就不够了。所有事物都有一定的自然规律;要想打破常规,要靠技术革新。”
亘喜希望可以为癌症患者带来高效但同时实惠的治疗方案。公司使命很朴素,但是技术要求非常高。曹卫解释道,这里的“实惠”指的是又能够让企业、让投资者有一定的回报,同时,让老百姓能够承担得起,这是一个巨大的命题。他说:“我们公司成立三年,‘提供高效实惠的药物给广大患者’这一愿景到现在都没有变过,而且越走越觉得这一条路是对的。”目前,亘喜这个团队聚集在三年,前后陆续陆续吸引到国内外这个行业最优秀的科学家、管理者,都是因为这个愿景。大家都觉得“我学了一辈子生物医药,我到底做什么事情能够更有意义?”如果在国际大药厂里面工作,或许做一辈子可能一个药都做不出来,因为都是在前期的研发当中。
技术革新是出路,整个行业都在朝这个方向走。曹卫说,也有专家在国际大会上提到过,私下也表达这个意思:“谁要是能够把成本降一半,这就是行业的game changer(游戏规则改变者)。”而就亘喜目前的潜在产品来说,曹卫透露,成本降低绝对不止一半,可能降低好几倍,这就是game changer。
亘喜致力于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把细胞基因治疗的成本降下来。目前,亘喜的创新性技术已经经过很多临床研究的验证,总病人数加起来超过200个。初步临床结果显示,该技术是安全可行的,而且效果比上一代疗法的效果还要好得多,同时成本也低得多。这增添了细胞疗法在将来成为主流治疗手段的可能性。
此前的报道显示,亘喜FasT CAR-T生产平台只需要1天的生产时间(但应监管要求,质量放行测试需要7天时间),而传统CAR-T疗法(C-CAR-T)生产一般需要大约两周时间,再加上7天的测试时间,因此,FasT CAR-T可以提前约10天左右的时间回输给患者,这对疾病正在快速进展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曹卫表示:“FasT CAR技术被个别的专家误解了,以为是简单的缩短时间,这样的话,知识产权当然会有一个疑问,但这是一个技术革新。所以,知识产权申请的国际专利,请国际上知名的知识产权的律师事务所做的专利,有几百个权利要求。我们有相当的理由跟信心申请国际专利,因为这项技术在概念、创新性、创造性上都有申请专利的基础。”
大多CAR-T治疗实体瘤的临床试验结果不尽如人意,有效性远远低于CAR-T治疗血液肿瘤,且常伴随毒性。如何看待CAR-T治疗实体瘤?曹卫从另外一个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说:“一个优秀的企业不是说你什么都去碰,你哪怕在一个疾病上,哪怕在一个孤儿病上,你做成全球一流的,就成功了。横向地去看美国的Kite和Juno,就一个产品,在还没有被批准上市之前,都被大手笔资金收购了,这就已经说明问题了。”
“资本行业看中的是企业能够把一个产品,治疗一种疾病做到极致,做到最好。所以我们这样的一个小小的企业,成立到现在三年时间,能够在两个平台上打造出整个行业最先进的技术,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另外,他补充说,亘喜也有关注CAR-T治疗实体瘤方面的动态,但有一个原则,如果临床数据不足够惊艳,就不冒进。
谈到人才队伍的建设,曹卫表示:“这也是我们选择BioBAY的原因之一,这里目前有25家以上的大专院校了,从我们当初开始研究BioBAY,那个时候大概是20或者18家,这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人才基础,苏州是又比较适合科研人员生活的地方。在上海,企业和员工生活成本面临很大的挑战,很多员工早上上班路程一两个小时,这很痛苦,尽管企业的办公室都布局在地铁旁边,但时间压力还是很大。”
为了解决高技术人才的招募问题,曹卫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美国各地寻找合适的人选,各种中国留学生有关的活动都会去参加,只要合适的人才都会跟他们联系。因此,挖掘到的人才真是一流的人才。他说,一流人才指的是不光技术上一流,而且一定是在最先进的CAR-T公司工作的,这是先决条件;第二,有创业的激情,绝对不是在大公司里混日子的打工者。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才符合亘喜的人才标准,相对应的待遇是非常高的,比美国要高。工作环境好,加上待遇高,才能够吸引的优秀的人才回国。
此外,曹卫认为,在人才方面,光讲激情是不够的,要有一个平台让他能够发展,要解决他职业发展当中的一些关键的问题,他所关心的是什么。曹卫是做研发出身的,所以非常了解科研人员思考的一些问题,因此亘喜目前的技术团队非常稳定。
问
记者:细胞和基因治疗在中国发展很快,但可能还是属于起步阶段,对比美国,国内的监管路径还没有那么的清晰明确,您是在开发第一线,您觉得目前政府监管对细胞治疗问题指导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变化?您觉得在监管路径方面,目前有些哪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答
曹卫:通过我们第一个产品小试牛刀。第一个产品我们报批通过速度非常快,我们把资料送进去,三个月就批下来了。
这个说明什么呢?需要有经验的报批团队,对报批的资料要素掌握到位。中国的报批起步比美国人要晚,人员也非常的少。相比美国来说,报批人员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但现在报批的压力很大。我们手里了解到,他们的工作非常辛苦,而且非常的开放,愿意听企业一些合理的解释。
比如我们公司这个异体CAR-T,这个产品的报批在行业中是第一家,这对中国报批来说是一个挑战。我们本来预计会花时间很长,但这个资料交进去,这么快获批,原因是在pre-IND meeting的时候,我们与CDE的老师有很好的交流。报批部门也很开放,对新的信息一直在学习,沟通交流比较顺畅。
问
记者:那您从监管、政策法规方面有一些什么样的建议或受益?
答
曹卫:政策法规的话还是有成熟的空间,有一些中国特色的监管在里边,例如,对生产场地的硬件要求,中国的条款比较多比较细。
过高要求的监管其实对投资也好,对一个企业的投入也好,都会增加时间和硬成本。如果说在监管上,采取动态的管理,其实对企业的要求更高,但是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可能会少一些,生产设施的利用率可能会高一些。
本文来源:医麦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