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沙龙茶会 | 东方医疗器械创新中心9月启动 助力打造医械产业高地

BioBAY 2021-12-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Author 王方怡

苏州市已明确将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苏州在全球最有竞争力、最有影响力的地标产业。今年上半年,在全国各地因疫情原因产值下滑的大趋势下,苏州市生物制药逆势增长600%,表现抢眼。在新兴医疗产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势头下,作为苏州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医疗器械产业迎来了大好时机。


9月18日,东方创新中心启动大会暨院士论坛、东方心血管创新峰会将在苏州独墅湖畔开幕,大会聚焦医学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向,补足转化应用等链条短板,打造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的融合平台。现诚挚邀你乘风破浪,携手走进医疗器械创新的黄金时代!




院士论坛 共话创新


9月18日上午,在东方创新中心的启动仪式之后,院士论坛将拉开帷幕。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名誉院长张英泽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顾晓松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杨广中教授等名家巨匠将齐聚苏州,议创新、探转化、论方法、讲心得,现场碰撞思维火花,凝练真知灼见。




国际视野 顶尖峰会


9月18日下午,大会进入第二阶段——东方心血管创新峰会。


产学研医大咖云集,精彩纷呈。葛均波教授高瞻远瞩,从可降解支架话题切入中国医疗器械创新之路;以色列心血管联合会Lotan主席从国际视野介绍未来心血管医疗器械的热点发展方向;国际知名心血管专家王建安教授分享瓣膜创新的来之不易;材料领域大咖王云兵教授将用于支架、瓣膜、ECMO等产品的材料创新技术娓娓道来;投资界帅才沈南鹏先生将从资本角度看产业创新的机会和挑战;还有其他诸多大神级人物,共同奉献一场医工结合与产业创新的盛宴,全程干货不容错过。




CCI五周年之约


2015年9月,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成立,至今已培养4期300余名创新达人,发起百余个心血管创新项目。

此次东方创新中心启动之时,恰逢CCI成立5周年之际。

5岁的CCI,刚刚见证第4期创新学员的毕业,即将吸纳第5期创新学员的加入。在一届又一届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孵化中,CCI逐渐踏入发展快车道。

如果你错过了CCI的过去,不妨从关注东方创新中心开始,与CCI、EMDIC一起探索医学创新转化的中国道路!

报名参会请扫描二维码填写(或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东方创新中心请联系:
陈老师 18994429743  夏老师 15262474401 hr@e-mdic.cn



附演讲嘉宾简介(持续更新):



葛均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教授长期致力于推动重大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诊疗技术革新及成果转化,首次发现心肌桥特异性影像学特征——“半月现象”,使其检出率由不足5%提高到95%以上,成果被编入国际权威心血管病教科书;首创“逆向导丝技术”及系列辅助技术,使手术成功率由原来60%提高到90%以上,成为三大常规术式之一;国内首创“可降解涂层支架”、“生物完全可降解支架”,国际原创“As2O3新型药物支架”,使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由1.2%-1.9%降至0.34%;打破传统外科手术禁区,国内率先开展“经皮二尖瓣夹合术”,并首创“经心尖二尖瓣夹合术式”及微创器械ValveClamp,实现我国该领域技术和产品创新的重要突破。



潘建伟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教授是国际量子信息和量子通信实验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统计显示,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选英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5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9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樊嘉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肝肿瘤外科学家,他首创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多模式综合治疗技术, 使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晚期肝癌由“不可治”变为“部分可治”;提出肝癌肝移植“上海-复旦标准”和移植后转移复发防治综合策略,明显提高了肝癌病人移植术后生存率;系统解析了肝癌转移复发微环境调控分子机制,建立了肝癌早诊及转移复发预测模型,并实现多项临床技术转化。



李兆申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教授作为我国重要的消化病学专家,先后研发两代胶囊内镜,提出内镜体检新理念,建立质控标准和培训体系;建立慢性胰腺炎“药物-碎石-介入-手术”微创治疗新模式,创建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多项诊疗新技术。



张英泽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名誉院长。张教授是我国骨科创新与骨折微创治疗的首倡者,他原创提出了骨折顺势复位固定理论、骨折仿生固定理论、不均匀沉降理论等十几项创新理论,研发了系列微创复位固定技术、器械和内固定物;获授权专利127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9项获注册证并转化,其中3项同时在美国FDA注册;完成了我国首次骨折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创建了世界上样本量最大的骨折流行病学数据库。



顾晓松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通大学教育部·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顾教授身为医学组织工程学与神经再生专家,长期从事组织工程神经与神经再生研究,曾提出“构建生物可降解组织工程神经”的学术观点,被载入英国剑桥大学教科书;发明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发明生物可降解人工神经移植物,在国际上率先将壳聚糖人工神经移植物应用于临床,为我国组织工程神经研究与转化走在国际前沿作出了突出贡献。



杨广中院士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杨教授长期致力于医疗成像技术、传感技术与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在成像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磁共振相位对比速度成像与计算建模技术,应用于体内血流量化与可视化。在传感技术方面,首先提出了可实现普适化、智能化、个性化并结合情境感知的健康监控前端平台-躯域传感网络。在机器人方面,首先提出了机器人控制感知对接概念,将面向机器人运动和感知/认知行为的学习和知识获取方法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杨教授是Science Robotics的创刊者和主编,积极引领国际医疗机器人科技发展。


本文来源: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往期精选▼

沙龙茶会 | 2011-2020 DeviceChina十年医疗器械征途路

沙龙茶会 | 科学家和企业家对话第二季——肿瘤药物研发新动向

沙龙茶会 | 你想知道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要点都在这里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