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风采丨盛世泰科余强:FIC在内卷中如何跑出加速度?

BioBAY
2024-10-09



2月初,BioBAY园内企业盛世泰科研发的新药DPP-4抑制剂盛格列汀的上市申请(NDA)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这是盛世泰科自去年首款国产特立氟胺片上市销售后在商业化进程中的又一重大里程碑,其速度之快令人惊叹。(相关阅读:研发动态丨盛世泰科:糖尿病新药!盛格列汀上市申请获受理
盛世泰科是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跑出自己的“加速度”的?今天我们为大家分享一篇IDC2023论坛组委会对盛世泰科CEO余强博士的采访,一起听听他的答案。


盛世泰科CEO 余强博士

余强博士,国家级人才,正高级职称,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之后在美国堪萨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医药领域有近30年新药研究和创业经验,发表论文近3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近20项,主持和参加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2项,获地方到国家级人才的多项荣誉称号。2010年,余强博士回国创办了盛世泰科,构建了包括糖代谢、肿瘤等疾病领域的药物管线,从临床前到商业化阶段的产品分布,形成持续发展的梯次阵型。其中多个研发项目获得美国临床许可,迈出创新药出海的坚实一步。


Q:成功的小分子药物设计需要一个具有内在治疗潜力的分子靶点和一个具有正确特性的分子来释放其潜力,如何设计能够快速识别平衡风险的临床候选药物,将临床经验转化为有意义的差异化策略,以及扩大可药用的蛋白质组?


余强博士:在靶点选择方面,我们注重以下三点:首先靶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基本明确的生物医学机制和创新空间,其次, 靶点所涵盖的适应症和公司临床发展方向匹配,最后,靶点需要适合我们的新药研发平台(ID3). 而最后这一点,正是发现“具有正确特性的分子”的核心和关键。ID3 (Integrated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集成化药物研发)包括我公司专有的TALENT (Target And Ligand Evolution Network Technology靶点与药物分子空间作用技术) 平台和两个关键技术,一个是基于片段的药物研发(Fragment-based Drug Discovery, FD2),另一个是精准化抗癌药物开发 (Precision anti-cancer Drug Development, PD2)。


基于片段的药物研发(FD2)是我公司极具特色的小分子药物研发技术,它的核心是一个自有的,经多年内部研发积累而建立的高质量小分子片段库,这些小分子片段经严格删选,精心匹配能产生高质量的苗头和先导化合物,不仅确保结构的新颖性,而且在研发起跑线上就保持领先。更为显著的是,FD2能帮助设计针对多个靶标的苗头化合物。对于多靶标的多个结合口袋,一般筛选较难发现符合预期的多结合化合物,而片段结构方法则用不同片段分别识别和结合不同靶点,然后通过设计链接来达到目的。


精准化抗癌药物开发 (PD2) 的核心是以基因变异为主导的抗癌药开发,通过深入细致的转化研究,探索新型化合物的特点和优势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临床方向,在进一步突出差异化特点的同时也为临床成功率打下基础。


通过以上的技术平台和策略,我们公司近期已经有多个创新化合物进入临床,它们有的属于多作用机制,有的则用于全新的临床方向,而共同之处是各具优势且差异化特征明显。


Q:许多靶点是已知的或被认为是人类疾病的基础,在治疗上却难以捉摸,但对于小分子方法而言,既和靶点紧密结合又具有很好的生物物理属性是其挑战点,为了使其具有"可药性",凭借您多年的研发经验,您有什么可分享的吗?

余强博士:小分子药物研发的特点是它们具有更丰富的结构变化,日新月异的合成手段使各种核心结构优化以及细节微调成为可能,大幅度提升研发效率;同时,除了生物活性外,小分子的生物物理属性对它们的成药性和安全性等都有深远的影响,很多时候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败。因此,同步推进靶点结合活性和生物物理属性的优化一直是我们公司研发的主线。


上面讲到我们所有的苗头化合物都源自我们的片段分子库,而在选择和设计这些片段结构的时候,我们就设定了较为严格的生物物理属性门槛,从源头开始就控制化合物结构的品质, 使它们有更好的成药性。在活性优化阶段,我们的经验是需要根据不同的靶点,适应症和先导化合物的骨架结构来制定几乎是个性化的生物物理属性控制标准,使之成为甄别和比较化合物优劣的最重要的参数, 这样才能高效率地开发出临床化合物。


Q:贵司研发1类新药获批进入临床,堪称药物研发跑出“加速度”,而Chimera也被称为医药江湖的多头兽,在您看来,哪些核心优势能够加快临床获批速度?


余强博士:我们的核心优势有三个方面:


首先,选择合适的靶点和临床方向,前面提到,我们希望靶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明确的生物医学机制和创新空间。在此前提下,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ID3技术平台为根基重点研究针对双靶点和机制的创新项目,一方面利用双靶点协同作用增强药效,同时开拓具有差异化特点的产品;


其次,研发高质量的临床前化合物,尽早淘汰可能存在问题的候选结构,同时预备一个或几个后备化合物是成功的关键。小分子创新药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但高质量的化合物依然具有很好的潜力和市场,在这里,“高质量”包括新的作用机制,更好的药效,选择性和安全性等等,如果在上述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优势,不仅能加快临床获批,而且也为将来成功市场化铺平道路;


最后,经验丰富,高效的管理和研发团队,这是创新企业的最根本的优势。我们的团队有多年研发经验,既有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又极富团队协作精神,大家目标一致,最终成功推进了多个项目。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新药获批临床并不是点石成金,一蹴而就的魔术,我们现在能跑出“加速度”根本上得益于公司长期的技术铺垫和经验积累,包括技术平台和片段分子库, 所以“加速度”的背后是坚持不懈的恒心和十年磨一剑的耐心。


Q:您预期,未来十年,小分子药物研发领域有望迎来哪些关键里程碑进展?


余强博士:我预期关键里程碑会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突飞猛进,新作用机制和新靶点不断涌现,这将成为小分子药的创新源泉,具体机制和靶点而言,在肿瘤领域,免疫疗法尤其是相应肿瘤微环境调节将是一个小分子新药研发重点,由于对生物机理理解不断深入,小分子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包括和已知的一些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用,另外随着技术进步,传统意义上“不可成药”的靶点将迎来新生,小分子将当仁不让成为主力;代谢领域是小分子药研发的活跃领域,目前在NASH,慢性肾病和肥胖症等衍生领域值得期待;CNS领域是小分子创新的传统阵地,目前针对老年痴呆症临床研究有三分之二是小分子药,随着对神经退化性疾病包括帕金森和老年痴呆症等致病机理有更新的研究,小分子药在这一领域有望迎来突破;最后,由于易于口服等特点,小分子在抗菌抗病毒领域依然是重点。


另一方面,ADC, PROTAC,分子胶和环状RNA等新型小分子架构近年层出不穷,经过多年积累,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收获期,这些化合物有些头脚并用,双手互搏,充分发挥“多头兽”Chimera的特长(ADC, PROTAC);有些通过ligase, 借力打力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PROTAC, 分子胶) ,也有些得益于近期疫苗领域的技术突破,枯树逢春(环状RNA)。所有这些的共同之处是小分子的优化仍是这类新药研究的核心。


文章来源:盛世泰科



责编:赵家帅
校对:杜姝
审核:任旭

推荐阅读

人物风采丨亚盛医药杨大俊:要活下去,但不止要活下去!
人物风采丨华深智药:朱祯平博士出任总裁及联席首席执行官
人物风采丨英矽智能任峰:AI制药,向春天迈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BioBA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