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暑期出游,才是检验你教育成果的最好时机!

2017-08-09 简单初中生

点上方蓝字,关注“简单初中生”

每天一起涨知识!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暑假期间,对各位家长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行万里路”了。


为了扩展孩子的眼界、提高认识、接触新事物,同时不让孩子在同级小伙伴中丢份子,加上各个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家长对孩子暑假出游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暑假是亲子游的旺季,在旅途除了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还可以见识不少新鲜事物,收获不一样的感受。


但是!(又是这个让人警醒的但是!)


如果各位家长仅仅就这样认为,还是不够的,因为除了要关注上面提到的这些,还要关注的就是对孩子的教育。


作为学生,在学校要接受老师和各项规章制度的管理,在家要接受父母的管理,所以在家很难完全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暑期出游就不同了,出国旅行就是进入一个和以前完全不同的新环境,孩子的好奇心强,不知不觉就会放飞天性,释放自我。这时候孩子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就可以反映出父母在日常的教育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正所谓“见微知著”!


那都有哪些见微知著的点呢?豆姐今天就和大家说道说道!


是否有入乡随俗

尊重多元文化的能力

在选择出国游时,泰国往往是很多家长想到的第一选择,因为离国内近,出游方便,同时花费也不高因而成为很多家长的首选。


说起泰国除了想到的曼谷、清迈,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遍地的佛教寺庙了。因为中国不是一个信教氛围浓厚的国家,所以在国内关于宗教的禁忌并不是特别的明显。


泰国则不相同,泰国信奉佛教,所以全国各地都有很多的佛教寺庙。泰国寺院是泰国人公认的神圣地方。请在进入佛教寺庙时衣着得体端庄,身着任何的短裙、短裤或袒胸露背装都将不得入内。在进入到佛堂、回教寺或私人住宅时,游客需要脱鞋,并注意不可脚踏门槛。


因为国内不是很常见,所以很多游客会对此不以为意,家长领着孩子在游览时口头上会同意,但在实际行动中孩子并不会注意,所以有些家长和孩子在游览时会对此感到不解,认为没有拖鞋或者不小心踩到门槛并没有什么,对于泰国人的“强烈反应”表示反感。


▷由此照出的教育问题

为什么有的孩子出门旅行的时候,对入乡随俗这回事经常持嗤之以鼻、阳奉阴违的态度?究其根本,是家长心里就没有“尊重多元文化”这根弦,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带孩子去异国他乡之前,需要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需要对这些风俗背后的人文背景、民族自尊进行有益的探讨。


于是,孩子去了旅游胜地,一旦受到指责或鄙视,从家长到孩子都非常不服气,甚至说“你们外国人(外地人)条条框框就是多”,“我们来旅游是给你们送钱的,还受这些约束,吃这些气!”


然而,你要知道,对当地人来说,他们的家园,可不是旅行者的“花果山”!你在别人的地盘上翻筋斗云,撒泼喧闹,追跑碰撞,违规拍摄,往小里说,是让原本热情友善的当地人看到了我们“皮袄底下藏着的小”,看到“没教养的家长带出了没素质的孩子”,把自己活生生拴上了鄙视链;往大里说,就是让别人误以为“那地方出来的人都这样没素质、没礼貌”,这就是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家乡抹黑。


入乡随俗这件事,从根本上说,就是对当地人基本的尊重与礼貌,就是表明“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文化,但我对你的所有礼仪、习俗,以及情感表达方式持尊敬的态度”,“我虽然出来开眼界,但我尽可能不打扰你们的正常生活”。


否则,当地人为何要对蜂拥而至的旅行者表达他们的友善呢?而缺少当地人的帮助,缺少地陪、导游、出租车司机、民宿老板的友善态度,旅行注定是不愉快的,也不会迅速打开孩子的眼界,给他带来更深入的收获。


是否有随遇而安

打破思维定势的能力

这些年随着国人收入的提高,出国游大热,世界各地的旅游胜地都会有通晓中文的向导,尤其是在旅游地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得益于这些中国留学生,组团出游可以说是一路畅通无阻,在什么地方吃饭,几点出发,几点到景点,几点回酒店,几点上飞机,安排得当,可以说是环环相扣,家长和孩子只管放心游玩。


一旦行程中出现各种BUG,比如飞机晚点,原来的酒店预订撤消,孩子一定会抱怨被民宿里的蚊子搞得心烦意乱,抱怨外国餐馆的网络时断时续,抱怨前台听不懂英语需要手势比画;再比如行程中出现突来的极端气候,临时变更的行程变得崎岖艰难,孩子马上一路发脾气,连一心向往的景点也不想细看了。


▷由此照出的教育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带孩子出门旅行?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健全心智与独立生活的能力,锻炼他不畏变化,能迅速融入陌生环境与文化的能力;锻炼他不畏艰苦,在与陌生环境发生摩擦时,迅速表现出一种强大的适应性;锻炼他在舒适区被打破的时候,依旧能够找到令自己开怀大笑的点。


而现在,过度保护式的旅行,已经不再具备这些潜在的可能性。我们的孩子到了另一个城市、另一个国家、另一个大洲,却仿佛从头到脚穿着宇航服出门,宇航服里的压力、空气成分、湿度,都和我们住惯的地方一模一样;家长与孩子,相当于来到异国他乡,却带了一层「家乡」来。这样随时包着缓冲垫与安全罩,当然很舒适,很安全,却让孩子与当地人和当地环境的体验如此隔膜与疏离。


在旅行中,如何成为一个内心收获极为丰沛的人?首先就要打破心灵深处的优越感,打破井底之蛙才有的思维定势。


这个道理,带孩子出门的家长尤其应该了解:旅行,应该是突破舒适区的某种尝试,应该带有随遇而安的即兴效果,你可以吃颜色可疑的手抓饼或菜糊糊,可以尝试一下坐着小船去买水果,可以戴上面具走进水泄不通的狂欢队伍,可以尝试一下两天没有热水喝的痛苦。生活不只有舒适的、计划内的一面,它也有可能有艰苦的、需要爆发小宇宙去适应的一面,此时此刻,你有没有化险为夷、化戾气为祥和的本领,不就是有见识与没器量的区别?


是否有专心听讲

对终身学习的态度

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很多家庭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开始注意到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出国游一个重要的目的地就是各地有名的博物馆。


那在参观博物馆时家长和孩子的举动是什么呢?四处走动,忙着拍照,忙着使用P图软件上传朋友圈,让大家点赞。对于在博物馆认真讲解的导游并不在意。


家长和孩子不注意听讲的后果是什么?往小里说,是让讲解者不由自主地敷衍起来,偷工减料,让你学不到东西,走马观花,接触的全是皮毛;往大里说,是打击了导游或讲解专家的自尊心。很多旅游地的导游认为,游客如此浮躁喧哗,对讲解的内容不在意,就是对他的不尊重。


▷由此照出的教育问题

旅途中的孩子,就像一面哈哈镜,放大了家长教育中的盲点与弱点。你不能指望一个热衷于在旅途中晒奢侈品、晒五星级美食及在优美景点打麻将、打扑克牌的家长,能教育出一个拿着笔记本认真听讲的孩子出来。


在完全放松的情形下,在没有考试压力的情形下,愿不愿意多了解这个大千世界的奇妙之处,了解我们这个星球留下的人文瑰宝、建筑奇迹与心智成果,去发现自己对博物、对艺术、对科技、对历史的志趣,这是一个人有没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与心胸的表现。


一位在国家博物馆担当讲解员长达15年的朋友说:唯有听讲者那颗求知若渴的心,可以推动他不断地去看书、学习、研究,不断地找出现有讲解词中的粗率、疏漏之处,不断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听众喜闻乐见的故事。


他说,职业的自豪感与责任心,都是这些参观者给的。所以他分外感谢他们,遇到这样的参观体验者,他也讲授得格外用心。这是一种施与受的、互相回馈的过程,可以让旅行者摆脱肤浅的走马观花,开阔眼界,找到研究的兴致,获得真正的心灵滋养,而这,不才是我们家长不辞辛苦带孩子旅游、希望孩子拥有的吗?


是否有信守承诺

对待规则的态度

多次告知,酒店的小物品,不可以带走,但依旧有家长和孩子在看到好看的小物件后带走。毛巾不能用来擦鞋,但家长依旧会选择用毛巾擦鞋。


答应了不在博物馆拍照,但是在看到文物或者画作时家长和孩子还是忍不住地按下快门,导致被保安架出博物馆, 48 31666 48 15287 0 0 3588 0 0:00:08 0:00:04 0:00:04 3587并要求罚款。


禁止在游览地点进行涂鸦,但是还是有熊孩子在墙上涂抹,被发现后家长也只是回一句“他还是小孩子,不懂事”敷衍了事。


因此在国外的很多景点与酒店,出现了一些令人难堪的中文标示:“不要拿走桌上的调料罐”,“不要在温泉水池里搓澡”,“不要在石柱上涂鸦”,甚至还会严肃地标上“违者罚款某某元”。


▷由此照出的教育问题

为什么在知道这些要求的同时,家长和孩子还是会犯相同的错误?原因就是从家长到孩子,都没有确立强烈的规则意识。


从上文家长对孩子辩护中,就可以看出一些家长是如何充满了对规则的藐视。这种不但替藐视规则的行为开脱、辩护,为了面子拒不认错,或者反而觉得对方夹生的护犊子行为,只会造就更加无视规则、任性自私、无法与他人共处的孩子,最终,孩子心中没有界线、没有敬畏,没有他人与公众的利益,他到哪里都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这样的后果是谁包庇出来的?



最后给父母的提醒:真诚的歉意应该大声说出来。


都是凡人,因各自经历见识也有限,加上文化环境不同,在出游时犯错误在所难免。这时如果有人指出我们的问题,需要做的不是为了面子四处辩驳,这样只会给人一种素质低下、蛮不讲理的印象,长此以往对孩子的影响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负责任。


可能您会说,知错就改就好,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当面忍受这样的难堪呢?要知道,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作“知耻而后勇”,知道羞耻,这是孩子有勇气当面道歉,真诚悔过,剖析自己行为不当的深层原因,这是让孩子对教训记忆犹新的必经之路。


感受到耻辱,感受到荣誉与羞愧的边界在哪儿,这不但不会对孩子产生持久性的伤害,还能把他那颗浑不论的心,借着这个契机搓掉硬壳,看看这粒顽固的种子,有没有可能生出新芽。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意识到,犯错后的些微疼痛、些微难过是必要的,这也是行万里路的收获之一啊。


文章整理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更多精选文章

● 放暑假了,请不要这样带孩子去旅行!让万千父母反思的好文

● 广州妈妈月薪3万撑不起孩子暑假?与其“高调培养”,孩子更需要“低到尘埃”

● 你以为暑假多给孩子报几个辅导班就能“反超”了?真正的反超秘籍是……


准高一的同学领福利啦!长按二维码关注“简单高中生”,即可领取学习资料:


进群交流分享

初中QQ群⑤: 561435943

精彩生活,共同学习,

一起成长,我们等你来!

也可以加豆姐微信:real_erdou

(复制搜索就可以啦)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我们一起涨知识!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试听名师同步辅导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