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川北灯戏遇见长乐火龙…南充这两个非遗项目融合讲述传承故事!
川北灯戏《跳磴》。(资料图)
川北灯戏,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流传于四川东北部的民间歌舞小戏,具有非常浓郁的地域风情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当川北灯戏遇上长乐火龙,会散发怎样的光芒呢?日前,记者从南充市川剧团了解到,该剧团目前正创作剧目《我的婆娘耍火龙》,剧本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最后的修改,演员、导演、作词、作曲人选均已全部敲定,准备正式排演。
两大非遗融合 讲述传承故事
“火龙耍的溜溜圆,腾挪自如好喜欢。自从爱上火龙舞,日子越过越香甜……”这是编剧李诚在《我家婆娘耍火龙》中编写的一段唱词。
李诚是南充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早年在高坪长乐当文化专职干部,十分喜欢长乐火龙,通过三年的时间写下了《我家婆娘耍火龙》这个剧目。该剧讲述火龙传承人任强与爱人玉珍在传承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因观念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冲突并最终化解的故事,概括了“非遗传承,人人有责”的主旨,展现长乐火龙之美,借此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珍贵的非遗活态保护发声。
“创作这部剧不仅仅是我个人观点的表达,也是非遗项目在传承中应该去除落后观念的需要。”李诚说。
李诚告诉记者,川北灯戏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用川北灯戏特有的诙谐幽默和插科打诨的方式来讲述另一非遗项目长乐火龙的传承故事,是一个十分新颖的做法。
“我们把长乐火龙通过川北灯戏的形式搬到舞台上,不仅能让观众感受川北灯戏的魅力,也能展示长乐火龙的惊艳。”李诚说,希望观众关注这部剧的同时,也更加关注非遗项目传承中的思想观念解放。
深入舞龙队 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每一个剧目的创作都离不开现实,只有在反映现实的基础上对文化的精炼和提升才会收获满满。
李诚说,尽管他对长乐火龙有一些了解,但是为了创作出更加出色的作品,还必须深入舞龙队,了解长乐火龙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演变。据他了解,长乐火龙每年从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进行表演,一般白天舞龙队的队员们会到各家各户和商铺拜年,而到晚上表演火龙时,最令人激动的就是“烧火龙”。人们会制作或者请人制作“花儿”,当舞龙队队员表演时,人们点燃引线,灿烂的“花儿”(烟花)便喷向舞龙者,“龙”与火交相辉映,十分壮观。
“长乐火龙深受群众喜爱,但是‘花儿’点燃后喷向舞龙队员,有烫伤队员的风险。”李诚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长乐火龙的表演也在一步步改进。“创作这个剧目的三年,每年过年我都会去观看长乐火龙表演,也曾经拿着‘花儿’与舞龙队员们一起欢腾,但是,随着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大部分的人都将‘花儿’举向了天空,防止队员烫伤。”李诚说,如今,长乐火龙渐渐走进大众视野,开始活跃在重大活动的舞台上,在南充举行的平昌冬奥会“熊猫队长”交接仪式上,长乐火龙表演的《龙腾盛世》就是开篇节目。
借力川北灯戏 让长乐火龙闪耀
市川剧团副团长赵谦告诉记者,目前《我的婆娘耍火龙》剧本已经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局部修改,而演员、导演、作词、作曲的人选都已经全部敲定。赵谦表示,这部剧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两个非遗项目的融合,更是为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赵谦说,“在剧中将大量选用年轻演员,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年轻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突出传承的主题。”
李诚告诉记者,创作剧目时,他还将目光聚焦到了乡村和基层,“《我的婆娘耍火龙》将反映乡村面貌的变化,反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物质满足的基础上,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高坪长乐火龙虽然是非遗项目,在当地深受群众喜爱,但是相比川北灯戏,在传承和发展上还存在着巨大差距。创作这个剧目,也是想借助川北灯戏的影响力,通过舞台的形式,让长乐火龙走进更多人的视线。”李诚说,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希望通过努力,去让更多人了解它、喜爱它、传承它、发扬它,“用川北灯戏的形式讲述长乐火龙的传承故事,让传统文化继续闪耀。”(记者 徐嗣千)
长乐火龙表演。(资料图) 记者 陈村铭 摄
在长乐镇,“舞火龙”“烧火龙”的传统历史悠久,据传始于清代。《南充县志》载,从清代开始,每逢元宵节等传统节日,长乐场镇都要大耍龙灯(即龙舞)。参与龙舞的道具主要是彩龙、火龙和水龙三种。其中最有看头的当属“烧火龙”。“烧龙”是“舞火龙”的一个主要环节。“烧火龙”是人们用木炭、雄黄、少量火药充填进竹筒制作出“花儿”,点燃引线,灿烂狂野的烟花喷出,“龙”与火交相辉映,十分壮观。
来源:南充日报
南充这几条旅游线路被全省推荐,你去玩过没?趁着暑假还不赶紧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