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盛世华年,文脉相承——邹安音 非虚构纪实文学集《嘉陵江从镜头前流过》创作手记
2018年12月8日,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中,《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以半个版的篇幅,发表了我的散文《嘉陵江从镜头前流过》。“巍巍秦岭,源出涓涓细流。它一路纳溪成河,汇聚成川,终孕育出长江上游最大支流。它由北至南穿过中游四川省南充市,总长达三百多公里。它依次流过南充所有的古码头和两千二百多年的建城史,在重庆朝天门码头汇入长江。”
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在亚洲的东方,有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度——中国。在这里,山为脊,水为魂,雄风浩荡五千年,文明一脉相承至今。
中国西部,八百里大秦岭巍然屹立。涓涓泉水出山麓,汇成长江最大支流嘉陵江。它头枕秦岭和巴山,像一条血脉,逶迤连绵在中国西部的丘陵,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北纬30度上美丽的奇观。
她由南而北穿境南充,在四川盆地的东北部搏动。她流过米仓山的古栈道,流过武皇故里的红军渡,流过阆中的锦屏山,流过蓬安的周子古镇和濂溪祠,流过高坪青居的嘉陵第一曲流,流过合川的钓鱼城,流进重庆的朝天门……而《嘉陵江从镜头前流过》这篇纪实散文,试图再现嘉陵江流域人民生活和各个古镇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嘉陵江婀娜腾转一千三百多公里,却把三百公里最曼妙的身姿留在了南充。她积淀了丰厚的文化精神,就那样憧憬着海的梦想,滚滚东流。是被誉为“春节老人”的落下闳,是有“赋圣”之称的司马相如,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民主革命家张澜,是红军之父朱德,是开国大将罗瑞卿……铸就南充美丽的风骨。
自上而下,她见证了嘉陵第一江山的伟岸、嘉陵第一桑梓的浪漫、嘉陵第一曲流的传奇。美丽的南充,不只有那山那水那人,还有那一脉相承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精神。是韩国平昌冬奥会上惊艳八分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大木偶,是震惊世人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王皮影,是获得中国群星奖的阆中老观镇民俗表演亮花鞋,是散落在民间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灯戏,还有那营山的翻山铰子、蓬安的蚌舞、南部的傩戏和根雕……让她熠熠生辉。
蒹葭苍苍,在水一方。
清澈纯净的嘉陵江,滋养着这块土地。山之侧,水之畔,土地肥沃,盛产桑茶,遍种果树,成就“绸都”和“果州”的美誉。这里是古老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宛如《诗经》般美好,像丝一样源远流长。
我对南充最初的印象,是因为南充作家魏继新老师写的小说《燕儿窝之夜》。记忆中,有这样一群南充人,在那个黑夜,为了国家财产同风雨搏击。那时我想不到,作为一个重庆人,日后会定居南充。多年以来,魏老师一直关心、支持和鼓励我。让我悲伤的是:那年我在国外得知他去世的消息,竟然没能见他最后一面。他和他的南充,就这样留在了我的心里。
我第一次到南充,是1995年春节,从重庆坐了七个小时的车后,刚到嘉陵区凤垭山,看见一江水,是那样的清透,它就像一条丝带,柔柔绕过山岗,也温润了我的心灵。
我成为南充人,是2002年。这一年,我到《南充晚报》当了一名记者。印象中,市中心的北湖公园有高高的围墙,嘉陵江上的西河桥还有收费站。只有一条通往成都的公路,要坐9个多小时的大巴车才到。
作为一名记者,我亲眼见证了南充的变化。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飞机场建起来了,动车也有了。北湖公园破墙开放,嘉陵江的水引到了市中心,西河桥上的收费站也拆了。开放包容的南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我融入南充,是2011年深秋。这一年,我来到南充市旅游局工作。第二年6月,我陪央视《走遍中国》栏目组到南充拍摄。嘉陵第一江山、嘉陵第一桑梓、嘉陵第一曲流……嘉陵江南充段的美,深深地震撼了人们。
南充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深深地爱上了它!2013年1月,我们带着嘉陵江南充段旷世夺目的美,在香港尖沙咀地铁站出口,展出南充本土摄影家的精美作品。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驻足观看:在中国的西部,有这样一个地方,美得让人神往。
2014年4月,在蓬安第五届嘉陵江放牛节上,由南充牵头,陕甘川渝联合开展寻找嘉陵江边的“最美”,包括“最美女儿”“最美风情小镇”等……嘉陵江边南充的美,就是由这些丰厚的人文风情和故事奠基起来的。
2019年5月,我的非虚构纪实文学集《嘉陵江从镜头前流过》成功申报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项目。那以后,我努力深入嘉陵江流域南充段的各个古镇,搜集整理各种文化遗存,深度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我走进了营山竹编师父何启荣的家里,看他怎么用各种各样的刀子,把一根竹子划成丝,编成竹子扇面画;我到阆中,听川北王皮影传承人王彪讲述怎么变卖家产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悲情故事;我走进川剧大师陈雪的家里,看她在简陋的家里唱歌跳舞……应和着他们的心律,我跟着或歌或舞。《三国志和万卷楼》《周子古镇 相如故里》等散文相继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
南充人民正在用自己智慧和坚强,写下新的华彩篇章。
而今,嘉陵江畔的人们又打响了一场看不见的战役——扶贫攻坚战,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像一缕春风,吹进了川东北的这片土地。政府对贫困村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一批批扶贫驻村干部走进了大山深处。“你的家就是我的家”,他们奔波在田间地头,为修路架桥、播种抢收、栽桑养蚕、养鸡养鸭而忙碌……我写了《八尔湖情思》《春风化雨润乡情》等纪实文学,发表在《中国报告文学》等刊物。
爱情故事里总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而我是因为一座城,爱上了这座城的一切。我爱它的过去,也爱它的现在。嘉陵江是一个动人的音符,在南充广袤的大地上吟唱,随着日月斗转星移,跟着四季更迭永远。青青桑林、迢迢古渡,一幅写满“乡愁”的布衣图,成为我新的精神原乡。
看吧,是青山湖的锦绣田园,是曾经荒滩的中法农业科技园,是爱与孝义传承的天乐谷,是海棠花盛开的阆中小院,是双龙桥的玫瑰谷,是太蓬山下的“耕读原乡”,是太阳岛上的百牛渡江,是客家人的八大碗……这片土地上到处是人们创造出的美好生活。
一条江流过,一座城崛起。
继往开来的南充,如嘉陵江上的彩蝶,正翩翩起舞。嘉陵江畔的南充人,正在续写着古老的千年传奇,谱写着新时代华美的动人乐章。风正好扬帆。在新的机遇、新的时代面前,我们有理由相信南充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邹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