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国文化之源,千年丝绸之都——南充

南充文旅 2023-03-16



南充是三国文化和春节文化的发祥地

民风淳朴,民俗优雅

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和嘉陵江文化交融生辉

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

西充剪纸阆中皮影戏饮誉中外


川北大木偶戏

川北灯戏

西充剪纸

阆中皮影戏


今天让我们一起

跟着非遗游南充

感受“三国文化之源,千年丝绸之都”的魅力

👇👇👇





川北大木偶戏


     "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流传于四川东北部地区,迄今已有300年历史。川北大木偶戏是世界唯一的大木偶艺术,现仅存于南充市四川省大木偶剧院。



    苏联戏剧家、著名木偶大师奥布拉兹佐夫早在50年代就发表评论文章,称赞川北大木偶是“世界上罕见的木偶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冠冕”。2006年,川北大木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龙门传说》


    就演出形式而言,大木偶戏可概括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药发木偶五种。



    川北大木偶属于杖头木偶。杖头木偶具有丰富的真人技术表演,就是用竹杖或木棒支撑木偶的躯体,表演者一手握住竹杖或木棒,像撑伞一样把木偶举起,另一只手操作木偶上的两根铁签,从而让木偶比划各种动作。



忙而不乱,慢而不断

美轮美奂,氍毹英豪

这样的川北大木偶戏

一定要看!


点击下方文字浏览体验基地

四川非遗体验之旅 | 南充川北大木偶体验基地





川北灯戏


一堂歌舞一堂星,灯有戏文戏有灯

庭前庭后灯弦调,满座捧腹妙趣生


    川北灯戏的内容,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劳动人民的生活。喜剧多、悲剧少。就是正戏、苦戏,也带有浓重的喜剧色彩。



    川北灯戏的剧目多取材于民间生活,现有剧本200余个,唱腔曲牌分正调和花调两类,来源于民间小调、神歌、佛歌、嫁歌、圣谕调及端公调;表演以(丑)、(跩)、(笑)为特征,融会多种技艺。



    由于它生长于民间,反映的是民间的人生理念和审美情趣,因而为山乡民众所喜闻乐见,并称之为"农民戏"、"喜乐神"。2006年,川北灯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川北灯戏


有灯有戏有歌舞

尽显川北灯戏的迷人特色





西充剪纸


剪纸是中国汉族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

它源于汉,兴于唐,发端于民间

藏着古老文化的内涵


    2011年,四川手工剪纸(西充剪纸)被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西充剪纸的作品多以“福禄寿喜”“连年有鱼”“百年好合”等寓意吉祥的内容为题材。




    形式上以刺绣花样、礼花、灯花、窗花类型为主,另有人像剪影以及剪纸藏书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后产生了反映南充地域文化内容的剪纸作品,如《南充八景》等。


西充八景



西充八景

    西充剪纸既有北方剪纸的古拙、质朴、厚重、刚劲有力、粗犷豪放,又有南方剪纸的妩媚细腻、纤巧秀丽、气势宏伟、金碧辉煌,更有川北剪纸的“巴人文化”的韵味。





阆中皮影戏


一口述尽千古事

双手对舞百万兵


    “四川皮影戏(阆中皮影戏)”是产生并流传于四川北部大巴山南麓、嘉陵江中上游阆中市(县级市)辖区内的一种戏曲。2011年,四川皮影戏(阆中皮影戏)被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其特点是皮影造型美、身影适宜,结构均衡,雕刻技法娴熟,线条流畅细腻,镂空留实得体;面部椭圆,头帽胡须不固定;服饰多采用川北民间传统流行的花纹图案装饰,造型十分精致优美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皮影戏历经千年,融合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四川地区的“川北王皮影”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王皮影自清康熙初年传承至今已逾300年,采“南、北、土、广、渭”等众家所长,吸“雕、剪、绘、塑”等技艺之精要,融川北风情民俗之意趣。



阆中皮影戏


兼收并蓄,故旧创新

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美感

独具蜀地风格,自成一脉


点击下方文字浏览体验基地

四川非遗体验之旅 | 南充阆中皮影体验基地




嘉陵江畔南充城

崇文尚教,书香飘逸

历史悠久,风光锦秀

在这座千年丝绸之都

一起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内容来自四川非遗,部分图片来自南充新闻、南充非遗、看四川等

历经三百余年风霜,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庞家庵位置就在……

嘉陵名胜|历史人文景观 西兴乳泉山

南充,就这样从早美到晚……

最强“南充大全”来啦,巴适得板!

猕猴桃采摘节——小编“拍了拍”你!本周六记得去采摘节哦!!

松林花海、文化墙……南充这个“天然氧吧”赶紧收藏起来!

还等什么?快来快来!八尔湖水上乐园等你燃翻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