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治堵在线丨近期,杭州几家医院门口排队等停车的车子少了、队伍短了?这和“它”大有关系!

杭州交通 2021-07-1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都市快报 Author 都市快报


看病20分钟,排队找车位1小时。最夸张的时候,排队进医院的车从浣纱路排到学士路、孝女路,有七八十辆之多。这是过去在市一医院周边常见的景象。


转机发生在2019年夏天,市一医院利用城市大脑,数清楚了周边车位的家底,盘活了方圆2公里的公共车位。现在到市一医院看病,可以清楚地知道哪里有空车位,几乎不用再排队等候。


城市大脑是杭州献给世界的礼物,是杭州数字赋能城市治理、努力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范例。


从最初的1.0版本到现在的3.0版本,目前杭州城市大脑已建成涵盖公共交通、城市管理、卫生健康、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建成162个数字驾驶舱、48个应用场景。这其中又数交通治堵市民感受最深。


也不单是市一医院,昨天的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说,浙大一院、浙大儿院滨江院区等经常拥堵地段,通过城市大脑赋能,目前通行情况也大为改善。


最近,有车主惊喜地发现,在浙大一院、浙大二院、浙大儿院滨江院区周边的道路上,新出现了几块停车引导屏,实时反映着医院与周边停车场的大致位置以及剩余泊位信息,告诉你附近“哪里有泊位”“最近停哪里”。


几块小小的电子显示屏,真有那么神奇?我们一起去现场看看......


浙大一院:

拆除了门前的硬隔离

拥堵状态明显改善


实地探访的第一站,我们选择了庆春路上的浙大一院。


从中河路左转进入庆春路,开出两百米,一块很大的停车引导屏映入眼帘。引导屏上是一张简化版的地图,注明了浙大一院、浙大二院两家医院与周边两家较大停车场的位置与车位余量。



继续往前开,穿过新华路,是另一块停车引导屏,显示浙大一院及附近停车场的车位余量,下方还有红字告知:医院门口即停即走,限时3分钟,违停抓拍。


来到浙大一院北门口,原先庆春路上入院通道的硬隔离已经被拆除,医院门口秩序井然。保安邹师傅正对着一辆辆开进医院的车辆验码测温。“我们医院车位不多,只有200个左右,而且收费便宜(5元1小时,30元一天),很多住院的车开进来就不走了。这样一来,能用的车位就更少了。” 


两周前,医院门口的硬隔离拆除了,浙大一院的停车模式也有所变化:“现在车子停满之后,我们就不放车进来了。交警会疏导车子按照路牌的指引,去别的停车场停车。”邹师傅说,“这样一来,停车的压力也小了,道路拥堵也消失了,一举两得。”


浙大二院:

停车电子引导屏

余位信息显示“0延迟”


实地体验的第二站,我们前往浙大二院。从解放路的辅道转入马市街,在医院西侧停车场的入口处,同样竖着一块停车引导屏,显示院内的余位是0。


西门口保安室内的师傅说,我们车位就200个,以前最早五点半就有人来停了,排队一直从门口绕一个大弯,排到解放路上,来停车的人就坐在车里干等,排三四个小时是常事……最近两周车辆排队的少了很多,很多来看病的车子看到马路上停车引导屏的提示,会选择停到附近的停车场去,他们的工作压力也小了不少。


我绕着浙大二院附近走了一圈,发现在这段解放路上,还有3块显示余位的电子引导屏,引导车主去往附近的天工艺苑、五柳巷、香溢大酒店等地停车。



在医院西侧100米的香溢大酒店,是推荐的停车场之一。酒店门前有一块小型的电子屏显示,还有93个停车位。酒店的保安师傅告诉我,自从电子屏设立了以后,白天会有一些去浙大二院就诊的车子停到酒店里来,但不算特别多,停车的压力不大。


市一医院:

成为试点单位1年

停车不再难


浣纱路曾经是老司机们能避就避的一条路。这条路上,有省妇保、省中医院、市一医院3家医院,在市一医院门口,排队入院就诊的车可以一直拐弯排到学士路,甚至孝女路上去……


自从去年6月开始,市一医院成为利用城市大脑以及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的试点单位,原本只有127个停车位的市一医院,把方圆两公里商场内的一千多个停车资源都整合了起来。


一年多过去了,市一医院的停车怎么样?探访的第三站,我们前往市一看看。刚驶过学士路的人行天桥,头顶的大屏就向我们送达了停车信息:医院余位是0,附近的湖滨银泰,工联CC还有120多个车位。



医院门口,立着另一块停车引导屏,除了同步显示所剩车位的数据信息,还显示了医院周边的停车指数——71%。



医院保安沈师傅说,自从大屏幕立起来之后,入院通道硬隔离拆除,医院只要停满了车,就不再继续放行,需要车主前往周边停车。现在很多来看病的车辆已经摸清了路数,高峰期会直接停到附近的商场里去,医院门口不再排长队了,医院的停车难逐步缓解,他看在眼里。


浙大儿院 滨江院区

手机扫一扫 

停车信息全知晓


探访的最后一站,我们前往浙大儿院滨江院区。从江南大道下高架转入建业路,可看到一块显示着医院及附近停车场余位的停车引导屏。值得注意的是,这块引导屏上右侧,多了一个二维码。



扫码之后,直接唤起了手机内的“高德地图”。医院及周边7个停车场的位置,余位状态一目了然。手指一点,还可以一键预约和导航,非常方便。


相较于前几家医院,浙大儿院滨江院区的地下停车场算是比较大的,共有500多个停车位。


在医院干了3年多保安的夏师傅说,儿康路这段辅路,原先是入院车辆排队的通道,那个堵哦!现在儿康路成了单行线,辅路已经封起来了,医院门口不再像过去那样排长队,道路顺畅了很多。



“现在在不远处的滨盛路,有一个500多个停车位的临时停车场,要是医院里停满了,就指挥来院车辆绕到那里去,要是那边也停满了,还可以按照路牌的指引,去周边的停车场停车,基本走过来都只需要5分钟,非常方便。”




以上这些改变,与“城市大脑”的应用有着很大的关系。


摸排医院周边停车资源

将3000个车位接入“城市大脑”


停车难,一直是困扰浙大一院和浙大二院周边的问题。两家医院分布在窄窄的直大方伯两端,这里是浙江日门诊量最高的医院之一,日门诊32529人次,日入院87489人次。


这给周边地区的交通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日机动车辆为10887辆,停车排队最多时,有408辆车同时在排队,最长等候时间260分钟。


之前,相关部门以及两家医院内部,已经通过建造停车场、优化车位设置等方式,充分挖掘停车资源,力争为市民提供更多的车位。然而,因等候停车而导致车辆大排长龙的场景,在两家医院的道路上仍较为常见。


“两大医院内部的停车位比较紧张,难以满足市民的需求,但在医院周边,还分布着一些停车资源,这部分的资源,也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为来医院就诊,有着停车需求的市民提供服务。”


上城区小营街道党工委书记陆霞说,为了解决属地内停车难问题,他们想到了“城市大脑”,先化零为整,将两大医院周边可利用的停车资源,全部接入“城市大脑”。


他们先对医院周边的停车资源再次进行摸排,包括商务楼宇停车场、酒店停车场、公共停车场以及路面泊位等。


“并不是每一个停车场都适合作为两大医院停车的承载点。”陆霞表示,有的停车场本身车位停车需求很大,车位空余不多,有的停车场与医院的距离太远,停车后的步行距离太长,还有的停车场根本不对外开放。


经过一番摸排挑选,小营街道最终选定了十余个停车场库,共近3000个车位接入“城市大脑”,承载两大医院的停车需求。


化零为整后“城市大脑”统一指挥

为司机找到更符合需求的停车位


将原本分散在两大医院周边的停车场库和车位,纳入“城市大脑”的统一指挥,这是化零为整的体现,而将原本零散低效的资源统一纳集后,再通过智慧运用,将停车资源重新归类分发,让有需要的司机获得符合自己需求的停车资源,是下一步的关键。


迈出这一步的关键,多方协同非常重要。小营街道与浙大一院、“浙里办”、“浙江健康导航”进行沟通协调,将停车信息与市民前往医院前的预约挂号信息相结合,根据其所去的医院、挂号的时间段等要素,在其挂号完毕的同时,为其提供相应的停车推荐信息。


陆霞给我们举了个例子,“比如一位市民要在上午前往浙一看病,‘城市大脑’获取信息后,将模拟大概的市民停车需求,通过App提示等渠道,为他推荐庆春路周边嘉德广场等停车场,这样他停车后步行去医院的距离或许会更近一些,临近就诊时,司机还会在手机上收到相关提示,告诉他最新的停车场运行情况以及周边路况,为其推荐更合适的停车场。”


而手机App只是进行停车优选推送的其中一个渠道,在两大医院附近的庆春路、解放路和建国路等道路上,还设置了38块引导牌,实时显示通过“城市大脑”获取的停车场路面距离、拥堵情况、场库空余和步行距离等信息,让司机抬头就能见到泊位的最新情况,智能导航实现快速停车。


怎样的停车位更符合司机需求

“城市大脑”考虑路况、距离和费用


零散的停车资源化零为整,也拥有了向司机传递停车信息的多种渠道,可毕竟每一位司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停车需求,如何为其推荐更符合其需求的车位,“城市大脑”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陆霞告诉我们,在患者挂号成功后,“城市大脑”将按照路况、距离和费用三项指标,定向推送出行方案,综合推荐医院周边最优的五个停车场库作为目的地。


说着,她打开了App页面,给我们演示起来,只见页面上出现了五个停车场,五个停车场有不同的颜色显示,分别是绿色、蓝色和黄色,“绿色是‘城市大脑’根据路况、距离等指标算出的最优停车场,蓝色是第二备选的停车场,黄色则是第三备选,司机拥有充分的选择空间。”


“停车价格是很多司机非常关心的,所以‘城市大脑’也考虑了费用,争取为司机找到更方便实惠的停车场。”陆霞说。


此外,小营街道与交警和公安部门做好现场治理预热,引导车辆有序出行,确保提供稳定的数据支撑,并将组建城市大脑街区治理场景应用综合执法队。


据小营街道相关工作人员透露,从6月20日开始运用“城市大脑”对停车进行管理之后,日均导流车辆384辆,400多辆的排队车辆消失了,甚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刮擦事故降低了50%,浙一、浙二合围区域的拥堵指数已在不断下降。


城市大脑是如何赋能城市治理的?


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城市大脑是城市未来的新型基础设施,随着城市大脑功能的日益完善,它对城市服务是全方位、全周期的。


可以全面实时感知城市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并预测变化趋势;可以全程实时服务市民群众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的民生需求,还可以全域实时处置生产、生活、生态各领域发生的事件,最后全景呈现常态运行情况、精准预警研判风险隐患、高效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复盘提出补短堵漏建议。


比如今后可以在桥体上安装传感器,实时感知大桥的细微变化,及时作出处置,防止意外发生;再比如看病就医,以前挂号付一次钱,就诊付一次钱,拿药付一次钱,一场病看下来,光付钱就要四五次,现在通过城市大脑,看病只需付一次即可,大大方便了老百姓就医;还比如交通治堵,以前杭州为什么堵,因为我们不知道每时每刻有多少车跑在路上,杭州到底有多少车位,这些车位都在哪里,有没有在使用。有了城市大脑,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通过城市大脑合理调配、精准匹配,交通状况自然就改善了。


有了城市大脑,未来我们的城市将会“思考”,会自我感知、自我调节,并作出最优决策,到那时候,我们的城市将真正成为一座引领未来的新型智慧城市。


稿源:都市快报


往期精彩回顾
锋行风采丨不忘初心,99如一,杭州交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员担当
公益助农第二弹!鲜甜可口的水蜜桃又来了,锁定明日直播,一大波福利等你来
交通执法队开展“红色七月,铸魂行动”主题活动
杭州港航举办“红色传承——最忆是港航”诗歌朗诵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