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撷珍 | 轮回的延续与出离(下)
轮回的出离:
十二缘起之因即无明,无明指的是对真谛以及因果不了知,其中对因果不了知称为业果愚,对真谛不了知称为真实义愚。所谓对真谛不了知即是对佛陀阐述的无常、苦、空、无我不了知,如果通达了无常、苦、空、无我的真理,并依次修行必定能够断除十二缘起的源头,从而出离轮回。但人们往往连业果愚都没有办法去除,而直接断除真实义愚则会面对失去自我的恐惧,拒绝接受“无我”的真理。
十二缘起就如同互相牵连的链条一般,初学者若能从断除爱入手,则十二因缘的流转也会趋于薄弱,对初学者而言,若能断除爱,便不会对事物执为己有,也就不会造下能让我们引生到后世的善恶之业,因此先断除爱是中断此十二缘起的关键。如何断除爱呢?首先要了知,爱分为贪爱和乖离爱两种:贪爱即为对美好的人事物产生想据为己有的想法;乖离爱即是嗔恨之心,而断除这两种爱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第一,贪爱可分为对异性的贪执以及对财物的贪执。其中对异性的贪执应以修持不净观的方法断除:以浮肿想、啖食想对治认为异性婀娜多姿的贪心,以红肿想、青肿想、黑肿想对治认为异性红润、美白的贪心,以虫啖想、焚焦想主要对治认为异性身体柔软的贪心,以不动想和离散想对治由异性恭敬利养所生之贪心。而要断除对财物的贪爱则应修布施,由小布施而逐渐行持大布施,如《入菩萨行论》云:“佛陀先令行,菜蔬等布施,习此微施已,渐能施己肉。一旦觉自身,卑微如菜蔬,尔时舍身肉,于彼有何难?”即佛陀首先教人惠施菜蔬等容易施舍的物品,等到习惯了微小的布施后,渐渐就能修习施舍自身骨肉等大布施。一旦觉悟自身空性无我的本质,对之生起了像菜叶一样无足轻重的感觉,那时候舍施身肉也无有困难。
第二,若要断除属于乖离爱的嗔心,应修持慈悲观加以对治。应如是观想:就如同今生的母亲无微不至、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一样,每一位有情,甚至是怨敌,他们于过去生中没有不曾当过我们母亲的。正如龙树菩萨所著的《亲友书》中所说:“地土抟成枣核丸,其量不及为母数”,意思是即使把大地上的所有泥土抟成枣核般大小,其数量也不及众生互为母亲的次数。因此我们应该对每一位有情都舍弃嗔恨之心,像现世的父母一样恭敬。
依此修行则能断除十二缘起中的爱,进而接受无常、苦、空、无我的真谛,从而断除无明出离轮回。如在《佛本行集经》中记载:佛的弟弟难陀因贪恋自己的妻子故不愿出家,佛以神通将其带到天界,见到更加庄严的天女之后,就马上出家精进修行并发愿死后转生天界。佛为了让他能生起出离轮回之心,又以神通将其带到地狱,得知自己死后即使能转生于天界,当天福享尽之际就会堕入此地狱油锅中的时候,难陀方才彻底断除对轮回的贪爱之心,最后勇猛精进,得证圣果。由此可知,难陀也是通过断除对轮回的贪爱而接受佛陀传授的无常、 苦、空、无我正法,当然由于其因缘极为殊胜而得以上天界下地狱见到轮回的真实面目,而此种因缘非常人所具有的。作为初学者,在修行之初若能减少乃至断除对于钱财、美色等贪心以及对仇人的嗔心,则其修行必定会事半功倍。
结 论:
依止贪爱的心就如同想喝盐水解渴一样,使我们的身心始终处于热恼、烦躁的状态当中,根本无法生起修行的智慧。相反,若能止息贪爱之心,就会使我们的心趋于平静,如同平静的水面能清晰映现天上的月影,自心就很容易与断除无明的修法相应。
若能通过上述方法断除十二缘起支中的爱支,就不会对外境产生种种贪嗔之心,没有贪嗔之心就不会造下能让我们转生到后世的业,如同断除了树根就再也不会产生果实一样,从而接受并实践佛陀所宣说的真理,以此断除无明愚痴,轮回的大海必定干涸。
——转载自网络
推荐阅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