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朱启臻:从生态文明视角看乡村价值
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和农耕历史造就了乡土社会,也造就了各种形态的村落。但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农业社会的基础逐渐瓦解,结构不断解体,这种趋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变得愈发明显和不可扭转。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等一个个现代主义字眼里所包含的实际意义并非像字面上所反映的那样简单——实质上,对中国的乡村社会而言,它们更像一张无所不包的大网,将广大村落的乡土根基慢慢拔出,并用各种现代性的要素替代之。
据统计,2000年,中国还有370万个乡村;到了2010年,中国乡村数量削减到260万个——也就是说,乡村正以每天300个的速度消亡。村落的消失不仅意味着农田、建筑和农业人口的消失,更可能是上千年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农业文化和传统伦理的消失。这些不适应工业文明的元素正在以“落后”之名被放弃和遗忘,然而,将之放进历史和文化的长河里,我们失去的远非暂时获得的可比。如何不让村落与我们渐行渐远,从而留住美丽乡愁,机遇或许便在当前生态文明意识的崛起和建设中。
当人们用工业文明视角看待乡村时,或许乡村不能提供诱人的物质收益,对推动GDP增长效果也不显著。乡村不能成为人们获取经济利益的场域,因而似乎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必然为城市所取代。
然而,当我们从生态文明的视角看待乡村时,就会发现乡村具有城市不可替代的价值。
首先,乡村智慧农业是可持续的循环利用农业,不是单纯依靠化肥、农药、除草剂伤害环境或“有水快流”的掠夺性农业。
其次,乡村生活不是“能挣会花”和“时间就是金钱”理念支配下的繁忙状态,而是与大自然节拍相吻合的自洽节奏;它崇尚的不是高消费,而是去货币化的低碳生活方式——一种近自然的有利于生态、生活和生命健康的可持续生活方式。
再次,乡村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无论是生产、生活方式,还是信仰与习俗,都协调和维系着人与环境、人与生态的和谐。
最后,乡村具有传统文化的保存功能,诸如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以及追求和谐等优秀品质,都在乡村环境中得以很好地保存和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
不论在能量还是物质上,城市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在城市化进程中,人类将大多数野生生物限制在越来越狭小的范围内,同时也将自己圈在钢筋水泥和各种污染构成的人工环境中,远离了人类祖先所拥有的野趣盎然的生活环境,从而产生了种种文明病。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凸显出乡村生态的重要性。在“大城市病”普遍流行的当下,农民享有的这种免费生态环境显得弥足珍贵。因此,思考乡村生态价值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特殊的启迪作用。
乡村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也是人工生态的结果;而且,在人与自然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生态文化、理念渗透在乡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其他形态的社区所不具备的。
笔者以为,乡村生态系统应当是一个完整的复合系统,它以村落地域为空间载体,将村落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机制,综合作用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乡村生态系统的结构相应包含三个子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这三个子系统在各自层面上相对完整但并不独立,彼此交织、相辅相成,共同维持着乡村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乡村,承载了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的生活哲学,哺育着人类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理想。自然、自足、自养、自乐,是乡村生活的最大魅力;顺应自然、有限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智慧产业,则是乡村发展最宝贵的思想财富。因此,新型的城乡关系,一定是尊重城乡差异基础上的互补;而美丽乡村建设,则是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而不是用城市替代乡村,或在乡村复制城市。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23日
★《中国乡村发现》官方网站:http://www.zgxcfx.com
★《中国乡村发现》书刊订阅:25元/期,全年150元
◎支付宝--账户名:陈明飞;账号:hnnyy@vip.163.com
◎银行汇款--户名: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长沙洪山桥支行
账号:18-077 1010 4000 2317
◎邮局汇款--地址:长沙浏河村巷37号
收款人:陈明飞;邮编:410003;电话:0731-84210181
◎汇款后请及时致电确认到账情况及收刊地址
★投稿邮箱:zhgxcfx@163.com
★ 湖湘智库:huxiangzhiku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直辖的综合型智库--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的官方微信。
★中国湘学:xiangxuecn
湖南省湘学研究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致力于成为湘学知识普及平台、湘学学者交流平台、湘学成果共享平台。
★乡村发现:zgxcfx
乡村品牌读物《中国乡村发现》刊物及中国乡村发现网的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