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文强:全面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王文强 乡村发现 2022-12-31

点击上方“乡村发现”可以关注哦!


全面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王文强


刚刚发布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该文件与往年中央一号文件既相联系,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相联系的是对往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体现了政策的延续性、连贯性。不同之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面性。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全面部署了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是一个涵盖面最广、内容最全面的文件。二是管长远。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近期、中期与远期的目标任务与主要路径,是一个目标明确,立足当前、谋划未来的纲领性文件。三是执行力强。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规格高的领导机制、体系广的规划引领、规范性强的法治保障、改革力度大的制度支撑,既有宏观思路与谋划,又有具体要求与措施,既管大局、又注重细微,因而是多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措施具体,最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文件之一。这是我对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个总体学习体会。

从更为具体的内容来谈自己的学习体会,我觉得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人才方面下足了功夫,提出了诸多创新举措。该中央一号文件将“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单独作为一个重要部分提出,这是在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比较少见的,文件明确指出,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体现出中央对乡村人才问题的高度重视。

一、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重中之重。

缓解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必然要求。是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中国部分的农村空心化不可避免,但是当前大量的农民虽然转移就业,但并未真正融入城市,没有真正成为市民,所以农村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暂时的空心化,这并非真正的空心化。但即使是大量的暂时性的空心化现象,已经对农村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影响,是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导致产业、文化的相对衰落以及资源闲置等问题。引导未融入城市的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盘活农村资源,促进农村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必然要求。与大规模优质农村劳务力转移就业相对应,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已经转换成为以留守老人、妇女为主,农民兼业化趋势日益明显,这种现象在较大程度上导致农业生产经营以粗放经营为主,对农业的投入意愿降低,短期行为普遍。由于中国农业人口的减少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即使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大规模的小农生产存在,谁来种地、谁来养猪依然在较长的时间内会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加快人才向农村流动,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当务之急。

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必然要求。人是众多要素中最关键的要素,是具有能动性、最具带动力的要素。在长期以来的城镇化进程中,城市要素向农村的单向流动,使农村成为城镇化的牺牲品,这是农村发展的不可承受之痛。这里最重要的仍然是农村优质人力资源单向向城市输出,带动了其他要素的单向输出。要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就必然要从人这一关键要素着手,首先促进人力资源的城乡双向流动,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其他要素的城乡双向流动。从这一意义上看,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是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最大动力。

二、乡村振兴人才资源开发离不开强有力的创新举措

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央一直高度重视的问题,但由于现代化进程中工业与城镇所具有的诱惑力远超过农业与农村,因而一般的引导性政策难以真正产生效果,需要更大力度的有针对性的举措。

乡村振兴人才资源开发需要激发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既要生产人才,也要经营管人才,既要经济能人,也要文化能人、技术能手,还要工作队伍、服务人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聚天下人才而用之”。并确立培育与吸引各方面人才的举措,包括如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如何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如何促进科技人才为农村服务,如何吸引社会各界的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将以前所提的投资者、农民工、高校学生、退伍军人、退休人员等群体扩大到社会各界人才,并明确提出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这是重要的创新。文件还对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针对县乡干部招才难、留才难的问题,明确提出要拓宽县级“三农”工作部门和乡镇干部来源渠道。这必将为乡村振兴全方位的人才支撑提供有力的保障。

乡村振兴人才资源开发需要超常规的举措。人才资源开发具有自身的规律,引导人才智力向乡村流动更具有与城镇人才资源开发不同的特点。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开发乡村振兴人才资源方面分类施策,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要求,并提出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的培训机制创新等创新举措。同时体现了“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人才智力开发理念,提出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等推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举措。这些举措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了乡村振兴人才资源开发的特点,必将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需要更进一步的激励与支撑

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培育引进使用并举,引导、激励、支撑同步。

构建促进人才向乡村流动的激励机制是关键。尽管在中央强有力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动下,乡村发展活力不断展现,发展机会日益增多,但从总体上看,乡村的待遇仍然普遍偏低,创业风险依然较大,环境条件难以与城镇相比。因此,短期内,乡村振兴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仍然会较弱,有一部分愿意抓住机遇、服务乡村的人会去乡村创新创业,也有更多的人才需要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才会愿意去乡村发展。从这一意义上看,促进人才智力向乡村流动,单靠市场行为是行不通的,而应该将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既要通过激活农村市场来体现,也要通过更有力的行政引导,如强化服务三农人才的晋升激励、待遇激励与责任等方式来体现。

构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支撑体系是保障。目前农村还不具备像城市那样的创新创业的软硬环境。湖南某村曾经通过各种途径培训了10多位职业农民,但最终真正在农村创业的只有4位职业农民。其真正的原因并非他们不愿意在农村创业,而是缺乏诸如资金、风险保障、技术服务等配套的支撑。因此,如何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是未来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开发的应注重的问题。而诸如户籍制度等仍然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乡人才的双向流动,进一步深化改革,形成像城市吸引农村人才那样的对等的制度安排,才能真正加快人才智力向乡村流动。

作者系湖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本文系作者在湖南省社科院举办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座谈会”上的发言,中国乡村发现网根据录音整理。

相关链接

省社科院举行“贯彻发展新理念  转型升级补短板——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主题研讨会

湖南省社科院农村研究团队举行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

跨区域学者在上海研讨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

陈文胜等应邀参加农业部调研乡村振兴座谈会

陈文胜参加隋忠诚副省长主持的乡村振兴战略座谈会

陈文胜应邀为湖南全省农业系统分管领导作专题报告

湖南省委、省政府重大委托课题专家评审会在京举行

声 明
本微信公众号系《中国乡村发现》官方微信,如无特殊说明,本微信内容均来自《中国乡村发现》杂志或网站,版权所有。欢迎转载,如有媒体或其他机构转载,请注明出处为“中国乡村发现网”。对于不注明出处的侵权行为,本刊保持追究法律责任权利。
征 订

★《中国乡村发现》官方网站:http://www.zgxcfx.com

★《中国乡村发现》书刊订阅:25元/期,全年150元

◎支付宝--账户名:陈明飞;账号:hnnyy@vip.163.com

◎银行汇款--户名: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长沙洪山桥支行

账号:18-077 1010 4000 2317

◎邮局汇款--地址:长沙浏河村巷37号

收款人:陈明飞;邮编:410003;电话:0731-84210181

◎汇款后请及时致电确认到账情况及收刊地址

★投稿邮箱:zhgxcfx@163.com

官方微信推荐

★ 论道三农:hncwsh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省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乡村发现主编陈文胜原创文章发布平台。

★ 湖湘智库:huxiangzhiku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直辖的综合型智库--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的官方微信。

★中国湘学:xiangxuecn

湖南省湘学研究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致力于成为湘学知识普及平台、湘学学者交流平台、湘学成果共享平台。

★乡村发现:zgxcfx

乡村品牌读物《中国乡村发现》刊物及中国乡村发现网的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