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贺雪峰:土地的租金
点击上方“乡村发现”可以关注哦!
内容提要:国家如果推动农民土地长期不可逆地流转给以大户为代表的所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即使这对农业发展是好事,对农民来说却可能是坏事,对中国现代化来讲就更是危险的事了。
正文阅读
一直以为流转土地租金超过1000元/亩,农业经营就一定风险极大,就要赔本跑路。今年国庆到射阳调研,发现当地规模土地流转的租金大都是1000元/亩,县农业科技服务站的陈书记以每亩1000元流转了400亩土地,种稻麦两季,每亩净利润竟然达到700元,400亩一年净收入有20多万元。陈书记之所以可以赚钱,想来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技术先进,陈书记长期从事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有能力用最好的农技和农艺来种田,他的水稻和小麦亩产都要高于已种几十年田的兄弟,二是近年来粮价持续上涨也使种田变得有利可图,三是射阳的温光条件十分适合种两季,几乎所有射阳的耕地都是种两季,而没有土地季节性抛荒一说,三者加起来,陈书记种400亩田,竟然在支付每亩1000元租金后,有不小的净利润。因为种田有利润,就有资本想到农村流转土地。海河镇一农机手也想到邻村以1000元/亩租地种,刚打算好了就听说东北玉米保护价下降一毛多,又听说粮食保护价收购似乎也难以敞开收购,担心粮价下跌,而犹豫起来。按稻麦两季吨粮田计算,粮价每斤降低0.1元,每亩就少收入200元,这个200元可能正是一年农业的净利润。
按射阳县农业系统同志们的说法,规模经营,200亩的规模可以保证产量,因为在机械化作业条件下,一家两个劳力可以大致管理200亩的农田。200亩的经营规模甚至可能比一家一户的农户经营有更高产量,至少产量不会差太多,原因是规模经营比较容易采用新农技和新农艺,可以使用大马力农机耕种收割。超过200亩,家庭劳动力就可能管理不过来,而容易出现农业的受灾,比如病虫害防治就不及时,播种收割也容易误农时。调研期间我们到一些大户农田参观,有的田块庄稼长势良好,有的田块则长势很差,尤其是病虫害防治出了问题,减产已成定局。
一般来讲,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作业计量复杂,雇工监督难度很大,因而家庭经营具有相对于雇工农场的优势。在当前农业生产力条件下面,家庭经营的上限大概在200亩。不过,随着机械化的推进,新的农业技术和农艺的使用,社会化服务的完善,而使雇工经营仍然可以保持一定效率。射阳县超过400亩的规模经营虽然也有破产跑路的,大部分却都好像赚了钱,也都还计划坚持下去。海河镇三河村2013年土地流转形成了三个较有规模的家庭农场,最大的有527亩,较小的也有300亩,看今年的水稻长势,较一般农户产量稍低,看来还不至于亏本,也就应当继续经营得下去。
2013年,海河镇三河村一组和二组有三片耕地流转给家庭农场,共计527亩+296亩+325亩,两个村民组几乎所有土地都流转出去了,土地租金为1000元/亩,租期为2013~2028年。
这样的大规模土地流转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因为规模经营,前提是土地必须连片,若有农户反对,不愿流转,这样的规模流转就无法进行。若没有规模流转,大户进入不来,外出务工农户将土地流转给邻里亲朋,土地租金就不可能达到1000元/亩。三河村现有农户之间对手流转的租金水平一般也就在300~400元/亩,兄弟之间流转土地还不好意思收租金。因此,外出务工不种田的农户就希望将土地流转给大户以获得每亩1000元租金,若有10亩承包地,一年的土地租金就达到1万元,比对手流转高出六、七千元。
外出务工经商不种田的农户有强烈的将土地流转给大户的愿望。这些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大户了,之前流入他们土地的农户也就失去了低价获得适度规模经营的机会,因此,在外来大户流转土地的过程中,这些过去流入土地的农户就成了坚决的反对派。这些反对派往往是农村中年富力强、具有很强农业生产能力者,他们通过流入亲朋邻里的承包地而形成了适度规模经营,往往购置有小型农机,在农村可以获得不低于外出务工的经济收入,又可以保持家庭生活的完整,是我们所说典型的“中坚农民”。这些“中坚农民”人数不大,能量很多,他们反对大户来流转土地往往有效。
除了外出务工经商不种田的农户和通过流入土地形成适度经营规模的“中坚农民”以外,村庄中最多的则是年轻子女进城务工经商、年老父母在家种田的老年人农业,这些老年人农业,因为体力比较弱,对新农技新农艺不熟悉,自备农机较少,对种田的态度就有两可性。若土地租金高,完全可以流转出去,租金不高就自己种。自己种的好处是,子女进城失败了还可以返乡种田。在租金达1000元/亩的情况下,老年人自己种田,每亩收入也就1500元左右,其中还没有扣除自身劳动投入,因此,他们对大户来流转土地有一定欢迎,家庭劳动力弱的农户则是相当欢迎。外出务工户和留村务农老年人都欢迎大户来流转土地,少数“中坚农民”的反对就显得孤立,最终,在倾向土地流转的乡村干部做工作的压力下面,“中坚农民”也不再坚持,土地就流转给大户了。“中坚农民”失去了邻里亲朋的土地,甚至失去了用小农机为农户提供服务获得收入的机会,仅仅种自家的承包地,无法获得在农村体面生活的最低限度的收入,他们也就只能将土地流转出来,而进城打工去。
2013年三河村一组和二组的土地都流转给了大户。2013年底三河村开始与全县同步开始“联耕联种”试点。“联耕联种”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合作社+农户”的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统一耕地、统一播种的服务,农户主要负责田间管理环节。“联耕联种”在不改变家庭经营的前提下面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规模化种植,不仅迅速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而且使农技服务等社会化服务更加健全有效,从而解决了农村劳动力比较弱的老年人和妇女种田所面临的技术、体力困难,由此调动了老年人种田的积极性。在射阳调研期间遇到多位70多岁老年人,他们都表示,“联耕联种”条件下,他们可以再增加一倍耕地也可以种好。“联耕联种”几乎受到所有老年农民的欢迎。实现“联耕联种”的村组普遍出现了老年人将过去流转出去承包地收回自种的情况。之前农民对手流转的300~400元/亩的租金也开始上涨到500~600元/亩。按射阳农民的说法,实行“联耕联种”解决了一家一户小农种田的社会化服务难题后,农村老年人就不愿再撂田了,因为他们种得动田了。
一旦老年人不愿撂田,外来大户若再来以1000元/亩流转土地,恐怕就不只是“中坚农民”反对,而且老年农民也不会太欢迎了。因此,“联耕联种”就会成为外来大户进入农村规模流转土地所越不过去的坎。
通过流入土地而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中坚农户”当然是坚决反对外来大户土地流转的,这些“中坚农民”对“联耕联种”也很警惕,因为“联耕联种”使村庄中劳动力比较弱的老年人和妇女也有能力种好田,甚至那些已经将土地流转给“中坚农民”的老年农民正将流转土地要回自种。外出务工不种田的农户也希望借此提高土地租金。“联耕联种”这样的可以一定程度为小农解决的农技推广难和农机作业难的社会化服务会引发农村和农业上一系列的有趣效应。
外出务工不种田的农户其实也有纠结。如果按1000元/亩将土地流转给大户,大户一般都会有一个较长的流转期限,目前普遍是流转到2028年。从现在到2028年,还有10多年,10多年的事情谁说得清啊。流转时间太长,心中无底,没有安全感。射阳县长荡镇三中村有一农户将七亩多地流转出去五年,结果,只过了三年,老婆和女儿打工的工厂就倒闭了,又不再愿意外出务工,就留在家中等再过二年将土地收回自种。有农户将土地租出去十多年,租期未到,进城却已失败,想回来回不来,进退不得。这种情况在射阳农村已有相当普遍性。因此,很多外出务工经商农户宁愿以较低租金短期租出土地,比如长荡镇三中村二组村民叶开宁承包了本组十多户农户流入的150亩耕地,租期五年,租金650元/年,这个租金低于大户成片长期流转的1000元/亩的价格,又高于农户之间对手流转通常的300~400元/亩的价格。对手流转的土地,外出农户可以随时回来要回自种。叶开宁租入150亩土地还有1.5年到期,他正打算续租。因为“联耕联种”的影响,土地租金可能还要提高。从目前情况来看,叶开宁现在租入的150亩土地大概只有一半稍多可以续租,另外接近一半的土地农户会要回自种,因为他们已经过了在城市打工的年龄。而另外一些农民家庭则因为父母年龄太大,不再合适种地,自己仍然可以在城市务工经商,而愿意将土地短期租出去。
土地的租金从不要钱(兄弟流转)到农户对手流转的300~400元,到短期规模流转的650元,到长期成片流转的1000元/亩,租金水平差异很大。决定土地租金的因素众多,既与土地规模经营状况、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关,又与农民的预期乃至农村复杂的结构有关。总体来讲,当前中国农民进城往往只是从城市获得务工经商收入,而很难在城市体面安居,农民进城失败后,很可能还要返回农村。国家如果推动农民土地长期不可逆地流转给以大户为代表的所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即使这对农业发展是好事,对农民来说却可能是坏事,对中国现代化来讲就更是危险的事了。
乡村发现转自:《区域中国》
相关链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