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湖南师大乡研院举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座谈会
3月3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举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座谈会,研究院全体成员与特约研究员共同就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讨论。
会议首先由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教授作2021年工作总结,他强调研究院按照中央对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要求,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方向,加速推进高等院校乡村振兴特色智库建设,锐意进取、大胆开拓,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并对来年的奋斗目标进行了简要汇报。随后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陆福兴教授、瞿理铜副教授分别就新著《大国种业安全之维》与《大国农村宅改》致发布词。
与会专家就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讨论,一致认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对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对于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省社科院人力与改革研究所所长王文强认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取向推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并且分类作出培养使用科技人才、高素质农民、专业人才、后备人才的部署。贯彻中央关于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需要从城乡关系的大视角中来看待乡村人才振兴问题,探索具体的落实之策。要正确认识城乡人才需求的矛盾,科学处理城乡人才互动的关系,把乡村人才振兴置于城乡融合发展框架之中。要推进城乡人才统筹性培养、联合性发展、等值化使用,鼓励人才在乡村锻炼成长,探索城市人才智力反哺乡村的机制,推动人才在城乡间的双向流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刘祚祥教授认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体制机制创新,主要通过金融供给和金融基础设施两大方面予以实现。一方面通过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激励力度,并强调建立长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有助于在微观主体层面建立更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业务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当前农村产业和区域经济都具有相比城市更快的增速,背后是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因此金融资源有动力更好地为乡村服务,但信用体系、金融教育、消费权益保护等金融基础设施的落后是金融资源进入乡村的梗阻。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南农顺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波认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像一个乡村振兴年度行动纲领和任务清单,中央财政下达的乡村振兴类专项债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推动手段和资金来源,而乡村振兴类专项债项目公益性和收益性兼备的特性,但是严格的财政资金管理模式,复杂的系统体系使得它的要求远高于一般项目,社会资本可以在项目策划,金融创新,专业整合实施等方面成为地方党委政府重要支撑。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事业中要贯穿四个思维,分别是创新思维,集成思维,精准思维,时效思维。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南建工乡村发展有限公司书记刘开稳认为,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党中央适时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文件相较以往内容更翔实,更务实接地气,具体个人认为主要表现在由以前的定性发展到了定量,由缺乏规范标准到有了具体的考核要求指标,由方向目标含混不清到目标清晰,并树立了标杆样板的转变;但主要还存在着对资源整合,特别是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体系彰显不足,不利于有志于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力量的实体与个人投资何和收益利益保护,确实解决后顾之忧,为乡村振兴赋能。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蒋俊毅认为,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推进乡村振兴,必然要求对发展形势保持清晰认识,充分估计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的挑战和风险,打好政策的提前量;必然要求遵循“三农”发展的基本规律,因地制宜、稳扎稳打,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必然要求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上要保持稳定,在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基础上,稳步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竞网集团)湖南谦益吉互联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庆红认为,关注区域公共品牌,聚焦乡村产业振兴。2022年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共同点是乡村振兴依然是主题,但去年突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更强调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区域公共品牌是品牌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带动产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提质溢价的保障。区域公共品牌建设融合乡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引导“一县一业”富民产业惠及乡村,促进乡村产业互联网建设,确保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宏伟战略目标的实现。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环境管理与评估中心主任傅晓华教授认为,农村畜禽粪污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把农村粪污问题理顺了,直接助力解决农村面源污染、有机肥、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等问题。一号文件提出农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抓住了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农鼻子”。以前讲粪污污染防治,一号文件提出粪污资源化利用,是对这个问题认识一个质的提升。农村粪污资源化利用需理顺畜禽养殖者、政府管理部门和处理运营者等直接主体的利益,还要发挥公众参与监督,发挥媒体和咨询者等隐形利益主体的作用。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教授唐智彬认为,面向乡村振兴需求,直面乡村发展的“技能陷阱”和乡村“人才洼地”的现实问题,以国家技能型社会建设为契机,构建“人人学技能、人人有技能”的技能乡村,提升乡村劳动者的产业技能和创业能力。通过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人群,推出技能型乡村建设工程,打造示范性技能乡村;充分利用职业教育体系,探索多元技能培训模式;服务区域建设,明确建设方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技能培训和营造技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尹怡诚从规划、保护、治理三个方面解读乡村建设的关键命题。规划方面,要推动乡村精准规划模式,摸清乡村演进规律、挖掘乡村空间特色两个基础,遵循多方主体参与、多元文化表征、多种规划融合、多维精准管理四条路径,同时还要注重多专业协同,多领域合作;保护方面,我省传统村落数量位居全国第三,要加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通过资源联动、保护开发激活传统村落的价值;治理方面,要突出模式创新,大力推动美丽宜居共同缔造,在乡村建设中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陆福兴教授认为,要抓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湖南打造种业创新高地带来的新机遇,进一步加快岳麓山现代种业高地建设进程,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要强化湖南本土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二是要打造种业高地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三是要强化种业创新各个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打造种业高地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有湖南特色的种业创新高地。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瞿理铜认为,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问题,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田长制”,以期通过层层压实责任来实现耕地保护的目标。但根据调研来看,很多有职有权的“田长”离田很远,担任“田长”大多也就是挂名,真正在村的“田长”权责不对等,同时由于在村“田长”耕地保护激励机制缺失,严重影响了在村“田长”保护耕地的积极性。要想让“田长制”充分发挥作用,必须不断强化在村“田长”的作用,创新耕地保护机制,解决在村“田长”权责不对等问题,构建在村“田长”保护耕地的激励机制,唯有这样方能充分发挥“田长制”的治理效能。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博士后游斌认为,以县域作为“主战场”,向上承接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下带动农民农业共同发展。以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和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双引擎”。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纵向延伸,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联结成完整产业系统;横向拓宽,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方面要求强化产业品牌发展示范引领,鼓励农业生产因地制宜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另一方面明确了品牌建设的具体路径,培育适合当地资源优势的品种,以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产品品质提升,加强对品牌的包装和推广。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李珺认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一以贯之强调“保护特色民族村寨”“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但更加具体、更接地气、更有实操性,充分吸纳基层探索的成功经验,首次提出“实施‘拯救老屋行动’”、“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针对传统农耕文明的保护进一步落细落实,可以真正给予基层可参考、可落地的指导性意见。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李珊珊认为,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土地制度方面的改革动向主要集中在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继续采取以耕地保护为目标、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土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中,“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成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的亮点,展现了党和政府保护耕地、牢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决心。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汪义力认为,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瞄准乡村治理薄弱环节,对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作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充分调动和发挥县级党委作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一线指挥部”作用。从县域来统筹推进,分级落实县、乡、村主体治理职责,建优建强乡镇党委这个关键,切实发挥好乡镇作为乡村治理和服务中心的功能。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教育、监督,提升基层干部治理能力,防止“一言堂”“微腐败”,促进包括农民在内的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认为,随着城乡结构、消费结构的变迁,南方农业面临重大的时代变迁。亟需破解三大关键问题:一是鲜活农产品季节性集中上市与全年均衡消费之间的矛盾亟需破解;二是大宗农产品供大于求、优质农产品同质竞争的问题亟需破解;三是人地矛盾与耕地抛荒并存的问题亟需破解。对此,建议:一是推进农产品区域分工,实现区域特色赋能;二是推进农业社会服务,实现种子与农机的科技赋能;三推进农产品向绿色、自然、生态发展,实现生态绿色赋能。以此全力建好南方“菜篮子”工程,推进南方农业高质高效。
觉得好看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