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浙江大学“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全球著名学者共商“共同富裕”发展道路
2021年6月,中央印发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浙江因而承担起为共同富裕目标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提供理论支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和公共管理学院于9月24日联合主办了“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是浙江大学“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Z4G)”系列活动之一,由浙江大学-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国际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食物系统与政策”海外学术大师工作室承办,并得到IFPRI等海内外机构关注与支持。
本次会议邀请到多位全球著名学者参会,包括IFPRI所长Johan Swinnen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IFPRI高级研究员James Thurlow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教授、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教授、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波格利国际问题研究所Scott Rozelle(罗斯高)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张晓波教授、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教授、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培林博士等。会议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教授和IFPRI所长Johan Swinnen博士致开幕辞,分别由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院长陈志钢教授和院长钱文荣教授主持主旨演讲和圆桌讨论两个环节。
浙江大学近100位师生在现场参加了会议。另外,有近6000名海内外观众在线上观看了同步直播。
作为会议开幕致辞环节主持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院长陈志钢教授介绍了会议召开的背景。他指出,“共同富裕”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承诺。在今年3月于浙江大学召开的全球校长论坛上,吴朝晖校长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该计划聚焦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凝聚海内外高校学子,共建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桥梁。这意味着中国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支持者,也是重要的践行者。陈志钢教授认为,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富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因而本次会议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赵志荣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表示,目前中国在减贫领域已取得巨大成就,这在中国和全人类的历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为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从浙江省到浙江大学再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各自都应发挥重要作用。浙江具有高质量经济发展基础,需要作为“排头兵”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探索路径。浙江大学近年来积极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发挥资源优势助力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了系列行动方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和公共管理学院作为国内领先智库,对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等议题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研究,产生了丰富成果。他认为在上述背景下,本次会议有助于对探索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经验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出谋划策,能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复制的实践和模式,有望为共同富裕目标的达成提供多方面理论支持,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IFPRI所长 Johan Swinnen
IFPRI所长Johan Swinnen博士在开幕致辞中首先对中国在平衡区域发展和保护自然资源方面所做的巨大努力表示了肯定。他赞扬了浙江大学-IFPRI国际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在国际发展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为国家战略和全球发展提供政策咨询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他认为,全球广大农村地区实现的全面发展将深刻改变世界的未来。在开幕致辞后,Swinnen博士紧接着介绍了IFPRI 近期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开展的系列研究工作。其中,在埃塞俄比亚开展的研究显示,农村与城市间的距离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距离城市越近的农村地区,其农业产出价格越高、采用现代农业技术的比例越大、农业生产率也越高。这表明去中心化和分散发展城市可以将城市溢出效应辐射至更广阔的地区,有助于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院长
陈志钢
开幕致辞后,会议进入主旨演讲环节。该环节由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院长陈志钢教授主持,六位全球著名学者围绕“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问题分别做了主旨演讲。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姚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以“提高民众收入能力是共同富裕的关键”为题做了主旨演讲。他强调,让农村居民平等地接受优质教育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他回顾和肯定了农民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工业化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的历史贡献。他认为,持续存在的城乡收入差距意味着“如何发展农村”仍然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发展挑战。姚洋教授指出,指望通过新自由主义推崇的程序平等来实现共同富裕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很多农村居民缺乏增收能力。基于始终存在的城乡居民受教育年限差异和逐渐降低的代际流动性现象,他指出当前的教育系统对农村居民而言不利。对此,他提出了保障机会平等的观点,指出要将教育平等作为实现机会平等、提高农民收入的切实方案,这将有助于同时提升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为保证教育领域的公平性,姚洋教授建议进一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James Thurlow
IFPRI高级研究员James Thurlow博士主旨演讲的题目是“发展中国家的新冠疫情与城乡贫困:经验教训与剩余问题”。他介绍了一项有关新冠疫情对城市和农村经济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在不同疫情发展趋势假设下,对南亚和撒哈拉以南20多个发展中国家所受的疫情冲击进行了分析,发现疫情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影响巨大。以消费和收入降幅为衡量指标,他的研究显示农村所受疫情的影响与城镇更小。他还发现新冠疫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乡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公平性。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多波疫情,他指出要通过疫苗措施和公共卫生体系,强化应对疫情冲击的长期韧性。最后,他强调在新冠疫情期间仍需重点关注农村发展问题,特别是要通过大量投资来抵御农业脆弱性和塑造食物系统的安全网络。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刘守英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教授以“农民的共同富裕与权利开放”为题做了主旨演讲。通过梳理1978年以来中国城乡关系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刘守英教授发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和“对农民开放城市权利”息息相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发展、允许农民进城打工等改革措施均通过向农民开放权利,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向农民开放权利,他提出了四方面政策建议。一是要推动从城乡二分到城乡融合转型,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二是要促进农民收入和财富增长,让农民充分享受城市发展红利。三是要加快村落形态、要素和空间重构。四是要探索都市圈、乡村、城乡结合地区等不同区域的土地改革。
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 樊胜根
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教授就“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国际经验”为题做了主旨演讲。他指出,全球快速城镇化给农村带来了贫民窟、清洁水源缺乏、超重肥胖疾病等诸多挑战。他提出应通过三条路径加强城乡联系。一是要采用城乡经济学(Rurbanomics)方法,加强乡镇和中等城市间的经济和社会联系。二是要改善政策协调性和改变公共投资目标,发展垂直农业、都市农业,改善农村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网络和信息服务等基础设施水平。三是要构建高效包容的城乡价值链,通过纵向协调以建立粮食安全网络,统筹城乡收入、健康、教育、营养等社会保障政策。他还介绍了主要发达国家和泰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政策经验,指出中国在迈向共同富裕进程中,要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和改造食物系统以促进农村繁荣,要通过消除体制和政策壁垒以健全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要通过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帮助返乡青年创业。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李实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教授以“实现城乡发展融合的关键在‘两化’”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目前中国富裕程度还不高,相对贫困仍然存在,且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因此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针对农村相对贫困发生率上升、老幼病残相对贫困率高、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等一系列相对贫困问题,李实教授认为需要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来实现,且主要途径在于推进两化,即土地“民有化”和农民工市民化。李实教授呼吁,一方面应盘活土地,使农民充分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和交易权,提高其财产性收入。另一方面,应彻底取消户籍制度身份歧视、促进人口自由流动,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保障农民工及其家人享有同等的城市公共服务权利。
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波格利研究所教授 Scott Rozelle
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波格利国际问题研究所罗斯高教授主旨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农村的儿童早期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最大隐形挑战”。他指出,中国普查数据显示仅30%的人口具有高中学历,说明中国的人力资本落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力资本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巨大的城乡差异。他发现,农村学生的智力水平落后于城镇儿童约2个标准差,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儿童0-3岁期间的教育投入差别。中国农村家长很少意识到早期教育投资的重要性,超过60%的农村儿童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情感等方面存在发育迟缓问题。为此,他提出了“婴儿经济学(Baby Economics)”理念,并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他发现通过对孩子母亲的教育培训,促使其增加对孩子讲故事和唱歌等早期投入,6个月后孩子的智力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该效应在3年后仍然存在。最后他总结道,人力资本短缺是中国所需解决的最大挑战之一,其有效解决方案在于对农村家长进行干预,通过教育培训增加其对儿童的早期教育投资。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 钱文荣
主旨演讲环节后,会议进入圆桌讨论环节。该环节由浙江大学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钱文荣教授主持。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
黄祖辉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教授做了“农民农村是中国共同富裕发展的关键”的报告。他指出,中国共同富裕的短板在农民农村,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应遵循的基本思路是:经济发展应坚持效率优先,同时重视公平问题;公共保障与服务坚持公平优先,同时注重效率问题。就国民收入的三次分配问题,黄祖辉教授提出初次分配应“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其中,“提低”是基础,“扩中”是目的。二次分配应注重“扩面”和“提效”,注重公共资源分配中的公平覆盖和空间效率。三次分配则应着重“引导”和“激励”,引导高收入群体帮扶低收入群体。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 张晓波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张晓波教授做了“农村产业集群的形成和转移”的报告。他表示过去几十年,产业集群对促进中小微企业成长、带动就业、实现共同富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沿海地区工资大幅度上升,产业集群开始向内地转移,为实现地区间的共同富裕提供了宝贵机会。通过介绍河南平舆县产业集群的案例,张晓波教授指出地方的产业政策应从“招大引强”向“重视本土小微企业、扶植集群产业发展”的观念转变。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万广华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教授做了“关于‘共同富裕’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他指出,目前关于共同富裕的讨论中存在一些误解,应认识到“富裕”比“共同”更重要。富裕是基础和根本,不应为了“共同”而“共同”,应认识到“共同”的目的仍是实现富裕。他认为,不能忽视市场、资本、非国有企业在“共富”中的作用。他还指出,在推进共同富裕时不仅要考虑收入差距问题,也要考虑财富和房产等非收入差距问题。在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时,要意识到再分配本身就有成本且可能对经济造成扭曲,因此不宜对三次分配期望过高,而应着力完善经济扭曲最小化的一次分配。在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时,不仅要关注个体间的差距,还要关注GDP在资本和劳动以及在国家、企业和个人间的分配问题。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中心研究员 刘培林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培林博士做了“城乡一体化向末梢延伸与乡村发展”的报告。他基于浙江微观调研经验提出了“村际一体化”新型发展模式。他指出,村际间从现实需要出发相互协调,对资源开发利用和其他事项统一谋划,有助于提升农村产业的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有助于改善供应链、提升产品质量,有利于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村际一体化还有助于在乡村集群间创造就业岗位,能够促进农民本地化就业和提升生活质量,是一种更具内生活力的一体化模式,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最后,他强调村际一体化作为一种基层创新,不涉及复杂的体制调整,既能够做大蛋糕,也能够分好蛋糕,具有推广价值。不过,在向更大范围地域推广该模式时,要因地制宜地考察村际间的资源互补性和产业需求等现实因素。
会议最后,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院长陈志钢教授做了闭幕致辞。他指出,中国从最初基于“城乡发展二元论”的发展模式转向隐含城市偏向的“城乡发展一体化”,再到近年来提出的“城乡融合发展”,折射出城乡发展关系方面重大的理念转变。本次会议围绕“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主题,嘉宾观点精彩纷呈,尤其是对城乡间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和农村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问题开展的深入探讨,将对厘清共同富裕内涵、探索共同富裕路径、贡献共同富裕智慧产生重要贡献。最后,陈志钢教授代表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和公共管理学院,对全体参会嘉宾和会务工作者表达了衷心感谢。
本次会议全程回放链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直接打开)
https://app55djktnr7423.h5.xiaoeknow.com/v1/auth?redirect_url=https%3A%2F%2Fapp55djktnr7423.h5.xiaoeknow.com%2Fv2%2Fcourse%2Falive%2Fl_61405310e4b04518c6140d8c%3Fapp_id%3Dapp55djktNr7423%26available%3Dtrue%26entry%3D2%26entry_type%3D2001%26is_redirect%3D1%26pro_id%3D%26scene%3D%25E5%2588%2586%25E4%25BA%25AB%26share_type%3D5%26share_user_id%3Du_614d2ef3bd4be_SwWHZl6bVP%26type%3D2
本文作者:
茅锐(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
张云飞(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博士后)
徐润成(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生)
卡特简介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大CARD)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引育工作。2016年以来,浙大农经相继引进龚斌磊、陈帅、鄢贞、汪笑溪、史新杰、林雯六位“百人计划”研究员和钱振澜、胡伟斌两位博士。与此同时,青年教师不断成长,茅锐、梁巧和季晨分别晋升教授、副教授,龚斌磊和陈帅也先后获得浙江大学长聘制教职。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为浙大农经学科的持续发展与繁荣提供坚实的保障。浙大农经学科坚决落实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破五唯”专项行动的精神,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突出标志性成果的重要性。近年来,在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顶尖期刊发表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大大提升了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往期回顾
新闻速递|产学研结合 推动校企合作——浙大卡特郭红东团队赴新农都公司调研
新闻速递|全国知名学者汇聚崇州 纵论乡村振兴中“农民合作”那些事
卡特三农学术论坛之191期暨READ学术午餐会第八期通告 经验分享会:农经研究生职业选择和人生发展
卡特三农学术论坛之190期暨“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学术研讨会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