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果丨林斌、汪笑溪、金松青、杨万江等在发展研究领域Top期刊《World Development》发表论文

浙大卡特三农智库 浙大卡特三农智库 2022-06-10

近日,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林斌博士生、汪笑溪研究员(通讯作者)、金松青教授、杨万江教授等合作撰写的学术论文Impacts of cooperative membership on rice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China,被发展研究领域Top期刊《World Development》录用,并于2021年10月15日在线发表。

本研究聚焦水稻生产部门,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农业合作社对水稻生产率的影响。由于水稻是中国重要主粮之一,因此,水稻生产率的高低也显著影响着国家的粮食安全。本研究主要评估了合作社在水稻全要素生产率、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增长和技术进步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合作社影响水稻生产率的机理。这篇研究为理解农业合作社的职能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


本研究利用2014-2018年中国水稻固定观察点的面板数据展开研究。首先,本研究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水稻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其次,本研究采用内生转换模型解决农户参与合作社的选择偏差问题,并将工具变量引入回归模型,从而更精准评估合作社对水稻生产率的影响。进一步地,本研究从地区分布、农场规模和机械水平方面对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分析。最后,本研究深入探索了合作社影响水稻生产率的潜在机制。


研究发现,加入合作社不仅能使水稻全要素生产率提高4.28%,更对生产率增长(11.51%)、技术效率增长(2.98%)和技术进步(24.57%)也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其机理主要表现为合作社向社员提供的优质农资、技术培训和机械耕作服务,促进了水稻生产率的增长。此外,本研究还采用基于异方差构建工具变量等方法证实了上述研究结果的稳健性。


研究进一步发现,合作社对水稻生产率的影响会因地区分布、农场规模的大小和机械化水平的差异而存在高度异质性。具体地,中部地区的合作社对水稻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显著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技术效率的增长是推动东部地区水稻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而技术进步则是中西部地区提高水稻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在农场规模方面,合作社对中小规模农场的水稻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对大规模农场的影响微乎其微。另外,合作社也帮助机械化水平较低省份的农户提高其水稻全要素生产率,但对机械化水平较高省份农户的帮助却适得其反。


基于此,本研究关于合作社与农业生产率关系的论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含义。鉴于合作社在水稻生产率的提高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应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以激励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但是政策的制定与落实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充分发挥合作社的职能,从而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户的生产需求。另外,本研究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提供了发展高效农业的思路与路径。本研究对未来合作社效应的相关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英文摘要

Abstract

Productivity growth is essential for food secur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Since rice is a major staple food in China, understand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ric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China’s future food security. Despite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agricultural TFP, rigorous evidence-based studies on the impacts of cooperative membership on agricultural TFP, especially rice TFP, are scant, hindering th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potential con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to TFP growth.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mpacts of cooperative membership on rice productivity in China using country-representative survey data from 2014 to 2018. An endogenous switching regression model is employed to account for selection bia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cooperative membership has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impact not only on rice TFP but also on TFP change, technical change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 The results are robust to alternative choice of instrument variables. The effects of cooperatives on rice productivity are highly heterogeneous with regard to regions, farm scales and mechanization levels. Rice TFP gains through cooperatives are larger for producers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while the effect on TFP growth is the highest in the western region. Regarding farm scales, cooperative membership has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impact on rice TFP for small and medium farms but not for large farms. Moreover, cooperatives help improve rice productivity for provinces with lower mechanization level of producers. This study further explores the underlying channels through which cooperative membership impacts rice productivity, and identifies mechanical cultivation, high-quality inputs and technical training as the main channels.


Lin, B., Wang, X., Jin, S., Yang, W., & Li, H. (2022). Impacts of cooperative membership on rice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China. World Development, 150, 105669.


原文链接(点击“阅读原文”跳转):

https://doi.org/10.1016/j.worlddev.2021.105669

 

免费下载链接(2021年12月4日前有效):

https://authors.elsevier.com/c/1dvyo,6yxDH11X

主要作者简介


林斌

林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博士研究生,哥廷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研究兴趣聚焦农业经济、生产率与效率研究、产业组织、资源与环境经济和气候变化及减缓等。


汪笑溪(通讯作者)

汪笑溪,柏林洪堡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教于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系、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大CARD),同时兼任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客座高级科学家,担任World DevelopmentAffiliate Editor。曾长期任职于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参与开发了国际知名的农业经济土地利用模型MAgPIE。研究主要关注食物系统、经济建模、土地利用建模、气候变化影响及减缓政策、国际贸易等领域。其研究成果发表《World Development》、《Nature Sustainability》、《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Geoscientific Development Forum》、《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cological Economics》等期刊。


金松青

金松青,密歇根州立大学农业、食物和资源经济系终身教授。目前担任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副主编、曾担任过美国农业和应用经济学会中国分会主席,长期担任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顾问、也担任过美洲发展银行和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顾问。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发展问题,研究内容包括农地产权和农地市场的效益和公平性;农业技术采用和农业生产率;农村非农经济;教师质量和学生成绩;性别和种姓歧视;农村合作社和食品安全行为、农业生产率;农村电商和农民创收等问题。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主要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World Development》、《Land Economics》、《Food Policy》等期刊。


杨万江

杨万江,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科学家、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国外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员、浙江省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农业软科学委员会委员,兼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西南科技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单位客座教授 (兼职研究员),农业农村部都市农业实验室 (广东)专家小组成员,中国水稻研究所高级职称专家组成员。研究聚焦于食物经济、农业农村发展、农业农村产业经济研究。曾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3项,出版学术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成果发表于《World Development》、《中国农村经济》、《经济地理》等期刊。


CARD 卡特简介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大CARD)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引育工作。2016年以来,浙大农经相继引进龚斌磊、陈帅、鄢贞、汪笑溪、史新杰、林雯六位“百人计划”研究员和钱振澜、胡伟斌两位博士。与此同时,青年教师不断成长,茅锐、梁巧和季晨分别晋升教授、副教授,龚斌磊和陈帅也先后获得浙江大学长聘制教职。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为浙大农经学科的持续发展与繁荣提供坚实的保障。浙大农经学科坚决落实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破五唯”专项行动的精神,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突出标志性成果的重要性。近年来,在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顶尖期刊发表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大大提升了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往期回顾

喜讯丨浙大卡特项目入选AMI“2021年中国智库特色案例”

2021年度“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农经系文奇奖学金”评选公告

关于第五届农业经济理论前沿论坛(2021)延期召开的通知

卡特三农学术论坛之191期暨READ“学术午餐会”第八期圆满落幕

观点|陈志钢 胡伟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迈向共同富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