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讯|浙大卡特龚斌磊教授项目获“浙江大学2022年度十大学术进展提名”获奖项目

浙大卡特三农智库 浙大卡特三农智库 2023-10-24



/ 浙江大学2022年度十大学术进展 /


“浙江大学2022年度十大学术进展”评选活动于2023年1月启动,在全校范围内共征集到39个项目参评。经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特邀评委评审,在全校师生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本届共遴选出 “浙江大学2022年度突出学术贡献奖”1项、“浙江大学2022年度十大学术进展”10项、“浙江大学2022年度十大学术进展提名”6项。


其中,全校文科2项入选、1项提名,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龚斌磊教授“农业强国之路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项目获选“十大学术进展提名”获奖项目。



项目介绍:



“十大学术进展提名”获奖项目


项目名称:农业强国之路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申报单位: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龚斌磊,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教授,现任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要研究方为发展经济、农业技术与生产率、能源经济等。


项目解读:


一、农业强国的现实困境:“农业区域生产率差距扩大”之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要素流动的逐渐畅通,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地流转的规模不断扩大:农业部门劳动力占比从1978年的70.5%降至2021年的22.8%;2021年中国家庭承包耕地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超过5.32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4.08%。从理论上看,要素市场化条件下,各地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会呈现出收敛态势。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区域差距却在逐渐扩大:从土地生产率来看,最高省份与最低省份的差距从1990年的3.4倍上升到2020年的6.8倍;从劳动生产率来看,最高省份与最低省份的差距从1990年的4.7倍上升到2010年的6.0倍;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最高的东部地区与最低的西部地区的差距从1985年的2.1倍扩大到2015年的2.5倍。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和区域生产率差距逐步扩大的矛盾,被称为“农业区域生产率差距扩大”之谜。


农业强国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二、现实困境的原因探索:技术扩散弱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要素流动日趋自由的背景下,为什么区域间差距不降反升?发表于《经济研究》的论文《中国农业技术扩散与生产率区域差异》以适宜性技术创新理论和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为核心,创新地构建了多维前沿生产率赶超模型,实证考察中国农业技术扩散和生产率赶超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资源禀赋、地理距离和行政管辖范围的扩大,技术扩散和生产率赶超速度显著下降且衰减极快。特别是行政管辖方面,与市内生产前沿相比,省内和全国生产前沿技术扩散的直接效应仅为7%和1%。同时,相比于低生产率组,高生产率组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因此,高生产率组的前沿县比低生产率组的前沿县生产率增速更快,对高生产率组其他县的拉动更大,加之更多自主创新的叠加效应,其生产率增速将高于低生产率组的其他县,导致“强者(组)更强、弱者(组)更弱”,使得全国范围内农业生产率差距趋于扩大。


三、现实困境的突破路径:中央政府“输血”与地方政府“造血”


要突破“农业生产率区域差距扩大”的现实困境,必须破除行政辖区对农业技术扩散的约束。突破路径包括强化中央政府外生扶持(输血)和地方政府内生动力(造血)。一方面,基于“西部大开发”“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区域一体化政策对落后地区进行“输血”,保证区域内前沿地区有足够资源对周围进行技术扩散,按下区域农业生产率赶超的“启动键”。另一方面,在以GDP和税收为导向的激励体系下,地方政府会产生“离农”行为,必须通过“财政分权+定向激励”的政策组合修正地方政府行为,前者决定地方政府“能不能”支农,后者决定地方政府“愿不愿意”支农。《管理世界》两篇论文分别对两条突破路径的实际效果进行验证,肯定了中国政府近年来在这两方面的突出成就,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提供了学理支撑。


新闻速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粮食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建构与政策体系研究”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


卡特三农学术论坛之234期暨学术午餐会第二十五期 张英男:政策使然还是市场驱动?耕地利用“温室化”的机制解析


新闻速递|浙大卡特举行2022年度农经系文奇奖学金颁奖仪式


喜讯|浙大卡特教材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批十四五规划教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