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近Netflix出品了一部电影《最幸运的女孩》/《Luckiest girl Alive》,在看到电影中主人公的经历,从令人唏嘘到为她祝贺的过程中,也让我想到了很多

心理学中学到的理论。文章涉及一些剧透,可以看过电影之后再看文章。各位来访如果看到类似自己的议题,请勿代入,因为很多人们的议题都是类似的,所以心理学才能总结出规律变成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暴露某个人的隐私。


影片主人公安妮,在开场的时候好像已经是人生赢家了,和名门望族的男朋友订了婚,男朋友卢克是校球队运动员,他家给她的订婚戒指是祖传的,钻石有那么大,在一家名为《女性圣经》的杂志社任高级编辑,之后还有机会去纽约时报或者跟着卢克的工作调遣到伦敦大学读艺术硕士,身材完美,因为卢克喜欢她苗条,只吃低卡素食,爱健身,只是在卢克去卫生间时,把披萨狼吞虎咽下去。

但同时安妮随时都在show,随时都要表现给别人自己好的一面,展现出自己完美无缺的形象,好像喜欢别人眼里羡慕的感觉,或者肯定的感觉。向卢克表现自己好的一面,认为自己有几个小的“缺点”未婚夫都知道还那么爱自己,自己表示非常感激,好身材,有趣,坚强,婚纱不能让卢克丢脸。她向别人展示,自己有个好未婚夫,名门望族,不光有钱还是祖上都有钱的那种,让别人注意到自己的大钻


戒。她告诉每个朋友自己要去伦敦了,要去纽约时报了。安妮很有才华,却因为领导喜欢“标题党”形式标题,帮领导想各种花里胡哨的标题,但她的工资却没有很高,也没跟老板提,老板也只是许诺再努努力能去纽约时报。


垂直分裂(严苛的父母):你要优秀

前面的剧情都在展示安妮对所有的客体,都只会展现自己好的一方面,说明安妮在早期的客体中也只被要求不能有缺点,怎么样都不够优秀,有一点不好的污点都是羞耻的。安妮在自己未婚夫这个重要客体身上也表现的很明显,未婚夫喜欢什么自己就做什么,从身材到形象,把自己“捏”成卢克想要的样子。

确实安妮的母亲一登场就和预想的一样,对安妮指指点点,别人都说婚纱漂亮,她却说太素了,要是加一条腰带就好了,安妮反驳,母亲却一脸无辜,甚至狡辩。安妮回忆起小时候,母亲也对她的衣服指指点点,说怎么穿能掩盖缺点。安妮在进入贵族学校的时候,母亲把安妮打扮得花枝招展也是为了让她能被贵族公子看上,嫁入豪门。

父母有时候会因为自己的议题,要求儿女按照父母的要求成长,不管是出于虚荣,自己没实现的梦想,权力财富目的等。所以儿女只能按照父母的喜好去发展自己,因为儿童是需要依赖父母为生的,对父母的爱也是无限的,如果碰到比较自我的父母,儿童的自我就会被挤占。
这时候儿童就会出现两个议题,垂直分裂,在能力上满足父母的要求看似光鲜,水平分裂在情绪上因为不被看到,不被照顾,自我感缺失,这也是很多看似光鲜、朋友很多,但自我在进入社会之后感觉非常迷茫和无意义感的人的共同议题。

水平分裂:不处理孩子情绪的父母

事实上,安妮在高中经历过非常痛苦的回忆,还经历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校园枪击案。虽然安妮享受着学校的福利,也很受有些有钱人家孩子的喜欢,参加派对、交朋友,但她却在一次派对上被几个男生强暴了,在不知道被灌醉还是被投了药之后,虽然她恍惚间明显表现出了拒绝........安妮逃走之后一位男老师发现并帮助了他,帮他到学校报告被强暴的事,但当学校说要先通知父母的时候,安妮却跟要见鬼了一样,说不能告诉她妈妈,并且放弃了告发几个男同学,随后男老师也莫名其妙也被开除了。这里可见安妮知道她的妈妈不会支持


她,只会怪她,所以这让她感觉恐惧,而这种恐惧可能源自幼年,孩子犯错了父母会只会让孩子处理情绪,然后怪孩子,所以孩子只要碰到不顺利的时候都不敢跟父母讲,什么都是自己错了,自己不好。
安妮的表现让一个好朋友亚瑟感觉太没尊严了,亚瑟知道强奸她的人还欺负了他们另一个朋友Ben,导致Ben都有了自杀行为,平时亚瑟和那帮纨绔子弟就不对付,他帮她出头打架却不小心打到老师,也被开除了。但亚瑟却没有计较,只劝安妮要告发他们,多少要有些骨气,相反安妮却说我又没让你帮我,最后还怪亚瑟,说亚瑟是loser。亚瑟也是一个有原生家庭议题的孩子,虽然影片只有几个镜头给出

了几个元素,父亲,父亲遗留的帽子,还有亚瑟对受欺负要回击的执着,我们能猜到一些。但这也让亚瑟觉得要做些什么了,亚瑟和Ben一起带了两把步枪,一些炸药,炸毁了学校餐厅,打死了几个平时就持强凌弱的同学,对于其他同学都没有伤害他们,让他们都走了,

亚瑟找到安妮,把枪给安妮,让她杀掉强奸她的主谋迪恩,安妮不敢,亚瑟骂她没有脊梁的女孩,开枪打了迪恩,安妮却因为担心被杀掉,拿出藏好的刀刺在亚瑟的脖子上,亚瑟眼神里充满了被误会的不解,像是被安妮冤枉了自己会杀她,亚瑟被安妮杀死了。Ben在最后也开枪自杀了。


但在事后被打残的迪恩却倒打一耙,把救了大家的安妮一通污蔑,说安妮因为和好几个人都发生了关系,自己甩掉了安妮,导致安妮生气报复,串通亚瑟和本搞了枪击案。安妮母女在去参加葬礼的路上被拉住去做调查,所有人都在议论她。安妮的母亲这时候才知道了,安妮被强奸的事,说安妮让她恶心,安妮不敢说什么,乖乖道歉。发生了枪击案这么大的事,母亲却没有安慰女儿,却还在说女儿被强

奸让她丢人,说你不是我女儿。我们能联想到,可能从小安妮就被要求不要犯错,不要找麻烦,找麻烦会被骂,会被全然否定,会被抛弃。所以安妮的求生欲是从小就养成的,她随时在想办法“活下去”,可能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其他同学都乱做一团,她还能指挥大家要

逃出去,但有人拖后腿她也不会一直等,哪怕同学被杀掉,还能在碰到持枪的好友,毫不留情的刺中对方要害,她已经擅长了让自己“存活”。背叛朋友、被侮辱、三观尽毁,都不及被母亲嫌弃可怕。


虽然没有安妮这么不幸,但临床中也有相似的案例,不管自己多苦,多委屈,都不敢让自己犯错,导致被抛弃,但什么是犯错,他们并不知道,甚至是以重要他人是否生气为准。这可能就是原生家庭习得的客体关系,延续下来的相处模式。

焦虑型依恋:讨好伴着憎恨

“苟延残喘”的安妮并没有在事后反驳,说不想在几个迫害者身上浪费时间,并且他们都死了,没死的迪恩半身不遂,在枪击案后变成了励志演说家,拿当年的事件到处演讲、赚钱,甚至要竞选国会议员,但他还没有改口对安妮当年的说法。安妮也像要甩掉厄运一样,想把过去忘的一干二净,没有被强暴,没有经历过枪击案,把原名蒂芙安妮改成安妮,变成再也没有人能伤害自己的样子。想通过这样和过去撇清关系,继续变得优秀就行了。
但怎么能和过去的自己完全分裂呢?在相处模式上,安妮还在讨好别人,一边在讨好一边在潜意识里想攻击讨好的人,比如安妮经常会有自己拿刀捅了男朋友的闪念画面,当然和自己从前有用刀刺人的经历有关,但安妮也感觉,每次在讨好完卢克之后就会有想伤害对方

的冲动。讨好和攻击都是我们会对父母的感受的移情,讨好让人痛苦,所以也伴随着攻击性,但同时反向形成会让我们觉得我们不应该攻击我们爱的人,又会自责。这也是焦虑型依恋来访的常有模式,想要人陪伴但又会攻击对方。比如看似很“贤惠”的妻子,却会用丈夫的牙刷刷马桶。

安妮也隐约感觉自己哪里不对,经常会闪回从前的画面,被强奸,枪击案,自己和男朋友的关系也变得很差,越临近婚期越差,闹了很多矛盾。再加上偶尔还能听到迪恩的新闻,还有一个纪录片记者想要采访当年的枪击案幸存者,尤其想采访这位“最幸运的女孩儿”,安妮在接受完采访后,安妮越发觉得自己要把自己的经历写成文章发表出来,和老板辞了职,老板使用了她对安妮从前有效的招数,“你猜怎么着,我生气了,你看着办”,这招为什么从前对安妮有用呢?可想而知。


安妮只是把自己写好的故事拿给老板,老板看后也回忆起了自己有被性骚扰的经历,并支持安妮的做法,还从怎么宣传更好的层面给了安妮很多建议。

安妮也鼓起勇气找到了迪恩,迪恩也也在一开始表达了自己不应该污蔑安妮,说自己当时也年轻,害怕困惑。但安妮说自己被强奸的事,需要迪恩给她一个道歉,迪恩却说自己也不清醒,喝醉了,打算赖掉,还威胁说连之前的污蔑也不会改口。还装可怜说自己这些年也算赎罪了啊,安妮逼着迪恩,说想要他说他强奸了自己,迪恩出于羞愧承认说:“我强奸了你”,好在安妮全程录了音,并公之于众。


安妮的文章发布后被广泛关注,正好在安妮婚礼这天,收到了纽约时报的约稿,这下所有人都知道了。安妮觉得也需要和卢克谈谈了,卢克不能接受,为什么要在结婚这天,怎么就这样了,眼前的人就变了,想让安妮变回去,“你从前那么不一样,那么有趣”,“我们可以一起解决”。安妮说:“我不知道那部分自己是真实的,那部分是我为了让人么喜欢我刻意制造的,我从前还自以为很聪明,我能像变色龙一样,聪明得我自己都不认识了,我只把你当成我自己要完成的一件事,我爱你,但是我一直在利用你,我怨恨你,我把我过去的愤怒发泄在你身上,我一直都在说你想听的,我一直压抑自己受到的伤害,否认自己,不承认,但我内心逐渐积累了愤怒........”
能看到安妮是在讨好卢克,但在内心随时在攻击卢克,卢克说没感受到攻击,可能是卢克本身是安全型依恋,也有可能安妮把自己扮演的很好,一点不好都没有漏出来,自己压抑了。所以讨好型人格不光在折磨自己也在折磨别人,并不只是那么的无辜。最终两人没有走到一起,但安妮选择袒露自己,其实也是对两个人都负责的做法。安妮选择了进入纽约时报,自己一直梦想的工作,她的文章也激励了很多女性,把自己的经历讲出来。

安妮觉得最重要的意义是让人能自由表达,自己能自由表达自我,不用考虑别人的带着目的的批评和恶意,自由自在的生活,看谁不爽就怼,绝对不待在任何有毒的关系中。这时的安妮更像个人了,而不是背弃一切、苟延残喘的行尸走肉。

有些我们认识的朋友或我们自己,都在有意无意抛弃自我,讨好别人,看似光鲜、“优秀”但却很痛苦,或者看似有一些关系,却总感觉不被尊重,自己也讨厌自己,这中间可能有原生家庭习得的客体关系议题,垂直分裂,水平分裂,讨好型人格等,需要在咨询中重现我们的情感,连接我们的成长经历,获得新的领悟,增强自我感,让自己更加的自由自在,变成自己眼中认可的样子,而不是别人也形容不清的“优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