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用“乐高”拼出中华上下五千年?
懂美学的人,连颜值都会变高
古人如何建造建筑?或许我们可以在乐高玩具中找到答案。
印客在之前的推送中为大家带来了不少国外艺术介绍和展览推介,今天我们想和大家“盘一盘”种类繁多,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艺术。
恰好,近日小编探寻到一处小众展览——国家典籍博物馆《枘凿万端:中国榫卯活性传承艺术研究展》,我们将结合展览,与大家聊一聊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艺术。
就让印客带大家一起在传统和现代的传承之间感受榫卯艺术之美吧!
古代中国的木构建筑,大多都有着“不用一根铁钉”的名号。无论紫禁城,或是悬空寺、县木塔;大建筑或是小家具,都讲述着“不用一根铁钉”的故事。
古代建筑不用铁钉,用什么?用的就是榫卯结构——它构成了大屋顶,斗拱,勾心斗角,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
榫卯技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那时人们便发现了木质构件中带有原始审美的榫卯构建,虽然在现代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可算作高科技范畴了。
宋代《太平广记》中有这样一段叙述:一位客僧,遇一木头久锯而不开,而后焚香祷告,当木头被锯开时,发现在木头的纹路中显现出红黑两匹马,相互撕咬,不能分离。
榫卯结构就是这块木头中的红马和黑马。
从中国古代建筑家具榫卯构件,到中国传统榫卯制作工具,再到中国当代榫卯艺术设计品……在“回望传统”和“当代传承”两个主题中,展览完美地呈现出了榫卯的发展脉络和传统与当代跨越时空的对话。
中国的古代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原料,一座大型的木构建筑要以上千的小木件组成,而这些构建之间的连接,就是利用的榫卯结构。
简单来说,榫卯就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为榫,凹入为卯。
通过这种结构,木材可以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就像拼接玩具乐高一样,把建筑的连接处一点点的拼接起来。
就像不同的乐高玩具需要不同的零件一样,木匠们也需要根据不同建筑所需要的外观造型与结构,设计出了不同种类的榫卯结构:
△楔钉榫
△夹头榫(腿足上端嵌夹牙条与牙头)
△云型插肩榫(牙条、牙头分造)
△双榫粽角榫
△插肩榫变形
△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头
最为我们所熟知,采用榫卯结构的构造就是斗拱了。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木块叫斗,斗上加拱,拱上加拱,层层叠加,起到支撑作用。
它们都是以榫卯结构连接起来的。
△斗拱
这个灵活又天衣无缝的关节使得中国建筑的抗震能力格外的优秀。它们可以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所以,越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榫卯越是会牢牢的“锁”在一起。
紫禁城模型的地震模拟测试
而用钢铁金属所铸造的埃菲尔铁塔就没那么幸运了。法国一家电视台曾以埃菲尔铁塔为对象制作了一个特辑,里面描述了这座庞大的铁塔内那些车轮大小的钢铁螺丝帽必须定时重新拧紧,否则就会自动松脱。
看来,坚硬的钢铁倒也不如木材一般稳固。
一个典型建筑的代表就是于唐代大中十一年所建造的佛光寺。1937年,梁思成教授在经历了长途跋涉几经艰辛后,终于在山西五台山找到了这座造型简练古朴的庙宇。
彼时,这座庙宇已经在山野丛林中静静伫立了一千多年。
五台山佛光寺
相传创于北魏孝文帝时代(4 7 1 — 4 9 9 年)。唐会昌五年(845 年)“灭法”时受到破坏,唐大中年间“复法”陆续重建,现存最古老建筑是唐大中十一年(857 年)建造的大殿。(《中国大百科全书》)
还有诸如紫禁城、天坛祈年殿、大观园、山西悬空寺等古建筑,历经百年甚至千年不坏不倒,其中的秘诀都在于这阴阳相合的榫卯构造。
榫卯之中蕴含着中国匠人的智慧和绝学。
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木工文化的精髓,沉淀着流光回转中的经典建筑与家具的复合传承。
从一方面来说,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是的。
榫卯结构在古代中国随处可见。大到寺庙宫殿,小到儿童玩具,我们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传说春秋时鲁国工匠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智商,用六根木条制作了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这种玩具后人就叫鲁班锁。而它的原理,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
在现代,中国的榫卯结构也不断地的走向世界,影响着世界。前几天在法国巴黎MAISON&OBJET展上,现场用不同的材料和形式来体现了“榫卯”这一中国传统的木材链接方式。
这也是MAISON&OBJET展有史以来中国品牌参展数量最多的一次。
当代建筑中,榫卯的传承和使用同样很多。在瑞士苏黎世,建筑师传承了这一绝学建造了惊艳世界的Tamedia媒体大厦。
从外观看它就是一座普通的现代建筑,但当人们走入其中,却会惊讶的发现房屋的主体结构全部用木材架构。这在看惯了钢筋混凝土的西方人眼中,简直就是一座建筑奇迹!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传承了传统建筑中斗拱“榫卯穿插,层层出挑”的构造方式,同时加入现代技术形成建筑形态的文化表达,是伟大的榫卯建筑结构文化的缩影。
就连日常生活中一些小巧可爱的玩具,也无时无刻不体现着榫卯美学的当代传承。
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种建造技术实际上已经不适用于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节奏了。
中式古典家具目前正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境。我们所追求的更多的是诸如宜家这样的家具,简约、方便,舒适。榫卯技艺传承人也连连感叹自己所面临的困境:“我们的客户全是中老年人,年轻人不喜欢这个。”
除此之外,中式家具还面临着成本较高,采用胶水与钉子的行业乱象。在多方因素的制约之下,传统古典家具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如何保住传统文化,又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当我们在称赞与感叹古人精妙的技艺时,我们更需要思考如何将传统的榫卯艺术进行创新,使之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19年1月6日——1月26日9:00-17:00
展馆:国家典籍博物馆第四展厅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3号
费用:Free
参考文献:
《榫卯,隐藏在木头里的灵魂》,公众号:GUYU谷雨
你的家里会用到传统家具吗?
你见过哪些传统建筑和家具的创新形式呢?
在评论里说说你的见闻吧~
看一场艺术的展览 访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个美好的物品 办一场文艺活动
商务合作 微信号 shaohe0102
编辑|aki 文艺考古学家 美编|百万 主编|少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