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和德国谁更性冷淡?

Aki 印客美学 2023-04-22




懂美学的人,连颜值都会变高



提起日本和德国的设计

你想到的是不是诸如性冷淡、简约、理性之类的词?

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

坚守不同哲学理念的两个国家

其设计产品却在感官上有着意外的相似之处


德国和日本的设计到底有什么相同?

又有什么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德国日本设计背后的故事


“性冷淡”开始渐渐成为了高级的代名词

简约、明了、实用的设计风格

得到了大多人的认可


而生产这种高级感“性冷淡”代表国——德国和日本

似乎也并非生来就有“高级脸”



作为被模仿对象的德国

实际上也是从“山寨”别人开始的


想想看,1871年德国刚完成统一

而英法的工业革命已经基本完成了

再加上国内资源又十分匮乏

也难怪当时的“德国制造”是“价廉质劣”的代表


拯救国内设计的道路在哪里?

一个字,学!


看到德国国内这番情况的穆特休斯坐不住了

他去到了英国,学习最前沿的设计

并且在回国之后写下了《英国住宅》一书

虽然书中大部分的内容都与建筑有关

但却为德国未来的设计与其他领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赫尔曼·穆特休斯


而为啥日本设计和德国设计的风格如此相似?

我们先来看看这张图


△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曾提及日本处于“弹珠落下的最低端”是无数文化的融合交流


二战之后,同作为战败国

在复兴阶段的日本和德国都不太好过

当时的日本派出了好几拨考察团造访欧洲、美国

去学习别人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那时候世界上流行各种各样的设计风格

比如,由巴黎装饰设计艺术展而盛行的装饰艺术风格

苏联带有浓厚政治色彩宣扬意味的构成主义

以及意大利的未来主义等等


最终,日本选择了以德国作为模板

将德国的设计理念作为最为核心的内容进行学习

回国后,结合自己本国的国情和美国的市场运行方式

发展出了自己的设计风格


所以日本与德国相似的原因

——就因为日本是向德国学的啊!


△2018年获日本优良设计奖


所以,日本和德国设计的相似点之一就在于

他们都是以向国外学习来提升本国的设计力的


△606万用置物柜系统(1960年)

△The Static clock for Lorenz:获得1960年德国金圆规奖



虽然大体上看德国和日本风格相似

但实际上他们还是有着很多的区别


在平面设计方面

德国的平面设计风格显得理性、明快而准确

却又有那么一丝的缺乏个性与沉闷


△德国设计师冈特· 兰堡设计的土豆系列招贴


△德国设计师冈特· 兰堡设计的书籍系列招贴


△皮埃尔·曼德尔设计的招贴


而在日本的平面设计中

则有着“双轨制”的特点

既有传统民族化的、素净的风格

也有一种现代的、发展的、国际的风格

既兼具现代性又具有传统性



△田中一光的设计作品


日本把他人的经验结合本国的传统发展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体系

从传统设计来看

可以看到中国跟韩国对其的影响

而从现代设计来看

就可以看到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对其的影响


△原研哉平面设计作品


而在工业设计方面

德国则完全呈现出一种理性的、强调功能和技术的特点

德国的工业设计几乎完全摒弃了传统的装饰

而从造型和功能上获得美感


△彼得·贝伦斯作品

△密斯凡德罗—巴塞罗那椅


△穆特休斯作品


日本的工业设计产品则显得温润很多

圆角的元素随处可见

还可以感知到特有的民族文化的影子


△喜多俊之设计产品


△荣久庵宪司设计产品


△柳宗理设计产品


△黑川雅之设计产品


既然出于同源

为何日本与德国有如此不同?


德国的设计体现的是一种“必然性”


这与其历史大有关系

二战时期,希特勒上台

作为一个独裁者,在上而下的命令式设计

使得当时的设计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比如被讲烂了的“包豪斯”



以及这座非常典型的西格拉姆大厦


由于在当时,资源物资匮乏

设计命令往往自上而下进行传达

这种方式抹杀了更多的可能性


他们强调理性

靠着形而上学的设计语言来规范

限制人的使用行为

实际上都是一种独裁式意识形态在设计中的体现


反观日本

其设计则更突出了“可能性”


△佐藤雅彦设计的出入境章


如何通过设计一个章来温暖人心?

佐藤雅彦给出的方案是——

入境是一架向右的飞机,出境章则向左


也许在旅客接到护照的瞬间

更能够得到一丝小小的惊喜



深泽直人所设计的壁挂式CD播放器也是如此

将播放器和电风扇相联系起来

使用者在使用会时会感觉倾听音乐的感觉与吹着微风的感受类似

突破了事物本身的局限


当然了无论是日本或者德国

他们独特的风格都在世界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话又说回来,不管是怎样风格的设计作品

归根到底需要考虑的都是

使用者在使用时心理状态是怎样的?

他的需求是什么?


设计的创造力来自于日常生活,也来自于历史






参考资料:

《浅析日本与德国现代设计的差异性》,孙薇薇,深圳大学

《德国和日本的设计背后,你不知道的事》,简书

《说起开挂的设计,德国:无敌是多么寂寞!日本:老子不服!》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看一场艺术的展览   访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个美好的物品  办一场文艺活动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印客美学 id:ink20160101

 商务合作 微信号   shaohe0102


 编辑|雨山  美编|百万    主编|少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