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策展人都收入不菲。”
我们或许曾经都为一个城市的某个展览驻足
但你有没有好奇过
博物馆里的那些展览到底是如何诞生的?
他们从构思 到实现 要经历哪些步骤?
这些展览又由谁来负责呢?
小印走访了谢子摄影博物馆
为大家带来了答案
【此处特别鸣谢谢子龙摄影博物馆提供照片】
传闻说 策展人都收入不菲?
策展人
是指在艺术展览活动中担任
构思、组织、管理的专业人员
“如果把展览比喻成一场感官之旅
策展人就是那个设计、主持仪式的萨满”
甚至可以说策展人作为”灵魂设计师“
是团队的天花板
决定着一个展览的高度
2015米兰世博会
主策展人意大利艺术史杰曼诺·塞兰特(GermanoClante)
以约100万欧元的价格签约米兰艺术展
这则消息让不少圈外人对“策展人”这一职业蠢蠢欲动
不了解不知道 一了解吓一跳
难道 策展人的工资都有这么高吗?
一般情况下 双年展自由策展人的收入
大概占据了预算的百分之一到五
但双年展往往也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来准备
并且 并不是每一个展览的报酬都很丰富
策展人的工资“贫富差距”是很大的
有的策展人甚至会需要倒贴钱来完成一个展览
所以有些策展人常常也会说
"报酬?我的报酬就是一次好的展览,其他什么也没有。“
实际上 策展人也有许多不同的类别
“策展人”分为“常设策展人”(也就是机构策展人)、“独立策展人”或“独立策划人”
机构策展人和独立策展人不一样
机构策展人有自己专门的展览经费
相对而言 独立策展人会更考验“筹款能力”
成为一个好的策展人
专业的学术背景 良好的沟通能力 艺术修养 筹款能力
都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因此策展人的平均工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到离谱
最终看的呢 还是行情技术和能力
展览的布置 你真的看懂了吗?
在一个展览中 经常有许多布置上的“小巧思”
与宏大的双年展 三年展相比
个展的特点主要是通过安排展线
让观众通过展线来解读艺术家和作品
并梳理作品的思路
除去拍照拍照好看以外
那些奇奇怪怪的设置 其实都有自己的独特意义
接下来 我们将以正在展出的
《夏永康:越轨》影展来具体说明
夏永康风格独树一帜,是香港最知名的摄影师。他成名始于同香港文艺片大师王家卫的合作:自1996年在阿根廷拍摄的影片《春光乍泄》开始,他便持续地为王家卫的电影拍摄台前幕后的珍贵画面。
这样一位优秀大师的作品
该如何呈现呢?
<< 影展第一幅作品 滑动查看影展最后一幅作品 >>
想要更好地展览作品
了解艺术家和正确的理解作品是不可忽视的前提
作品在不同环境中意义是不一样的
展厅中具体位置的变化会使艺术品视觉效果截然不同
因此作品的布置就要和展览的整体相联系
使作品更好的能够凸显展览主题
第一幅和最后一幅摄影作品的展示
就有一种遥远的相似性
类似的动作与作品表达
圆洽着展览的完整逻辑链
对于艺术品的理解往往是千人千面
但当你思考起展览的主题:越轨
不难体会到展览主题与首尾作品之间隐秘的呼应关系
展览的空间是不变的 但展览的过程
需要在有限空间里 变幻出无限的格局
一大一小 不同画幅的展品的排列
就遵循了 疏密疏密 的观展节奏
怕东西太多看到视觉疲劳?不存在的
<< 滑动查看背面图片 >>
作品的具体位置果以及环境作用
能够很好地体现展览主题
但也在不同程度上消解了作品的独立性
展览中”空心墙“的设立巧妙地避免了这一问题
分别从空心墙两边看过来
你会看到 张国荣 和 杨紫琼
二者隔墙遥遥相望
像老友会晤 眼神对视 欲说还休
营造了联结感和互动感
“在黑的地方滑动一根火柴会很容易被吸引”
在这个张国荣单独的区位里
照片没有紧密贴合在墙上
与灯光相配合 投射出使作品更具立体感的投影
特殊的博物馆专用灯 能够让光汇聚在展品上
让作品像液晶电视一样发光 吸引观众的眼球
为了方便观展 布展有一个原则
作品的中心点 即作品的对角线的交点
在国际标准下
距离地面的距离最适合的距离是1.6米
但结合内容 适当的改变可以增强观众的互动感
当你瞄这幅角落里的张国荣 会不会蹲下来看?
你抬头的时候 看到的也正是天台上的风景
一俯一仰之间 观展人和展览之间的互动
无形之间增加了不少
展品陈列不像商场的商品陈设
在这里每一个作品都是艺术家的灵魂描述
而每一个观众都要有自己的阐述和感受
因此 在公共空间中以个性化手段打造相对个人化的展示领地
完成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就尤为重要
看到这个小遮罩的时候
你会不会好奇里面在放映什么?
如果你把头伸进去 恭喜你
成功地被布展人的小心思套了进来
里面是一个影像日记
记录了与夏永康生命中交汇的人
”当独处的环境诞生的时候 思考也就随之产生了“
比起简简单单陈列在墙上
在一片蓝色的遮罩中观看影片
无疑是一件更隐秘而有交流感的过程
布一次展相当于爬三百多层楼?
博物馆的职能是什么?
是收藏 是研究 是文明的倡导者 是生活的引领者
因此 博物馆中的展览”人文气息“是相当浓厚的~
展览的呈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静态过程
但展览的形成过程却是一个动态的决策过程
这里以影像展为例
展览开始之前
主办方要对展览的定位和属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再来思考如何去呈现
因为 只有拿出一个展览大纲和方案
各个团队(比如设计宣发等)
才能开始工作 进行有效的配合
参展的作品需要经过仔细 用心的选择
直到确定了展览时间空间
进入执行阶段
就要开始思考 一个展览如何在
“视觉”听觉“”嗅觉“ ”触觉“上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了
展品布置
①展品运输
一个展览的布置成功需要很多辅助工作
展览布置也有这样的说法
‘’要把女人当男人用 男人当牲口用‘’
女孩子正在推的是专门运输展品用的推车
图中正在进行国外展品的签收
用塑料膜包装展品
不仅平常我们看到的展品都很高大上
在运输过程中更是每一个接触方都把它当”宝贝“来看
很多展品价格昂贵
它们都拥有自己的保险
展品运输是一门专业学科
作品的发出 包装 清点 到最后的上墙
是一套完整的流程
每一道都需要进行拍照和签字确认
保证展览结束以后作品完好地还给艺术家
②灯光团队
灯光配合是展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好的灯光能够让艺术插上翅膀
有些展灯位于“九米八”的高空
往往需要借助器具才能安装成功
每挂上去调试一次 就需要从梯子上下一次
每一盏灯最少要调试三次
以谢子龙摄影博物馆为例
最多时候有45盏高空盏灯
因此在安装过程中
上下100多次 是很正常的情况
换算起来 相当于爬了一百多层楼!
③团队统筹
我们常常说996
而在展览布置时间紧迫 任务紧急的时候
是需要24小时工作的
有许许多多的会议都召开在深夜
有些艺术家会亲临现场全程参与
和工作人员一起工作
毕竟 一次好的艺术展览就像一场婚礼一样
展览之前 内部团队会进行一个培训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你想打动观众 首先要打动自己“
只有自己吃透这个展览 才能更好把思想的传达给别人
以上 就是关于展览的小科普
策展人并不神秘
展览诞生的过程也不简单
而我们所看的每一个展览
都有着无数需要用心才能发现的小秘密
与一场展览相逢 就是与另一段人生相遇
无事的时候 约上合适的人 一起去博物馆看看吧~
参考文章:《美术馆布展环节》雅昌博客
《“策展人”到底是个什么职业?》文博圈
看一场艺术的展览 访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个美好的物品 办一场文艺活动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印客美学 id:ink20160101
商务合作 微信号 shaohe0102
撰稿|百万 首席编辑|aki 责编|百万 主编|少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