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见,荒诞土味服道化

岁生 印客美学 2023-04-22
         懂美学的人,连颜值都会变高  

最近电视剧叫座的作品可不少,而且现在电视剧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服道化分外用心。

比如这两天刚刚上映的《清平乐》服道化令人惊艳,每个人物都有相应的历史人物画像,而且导演张开宙也有着“服道化良心”的点评。
 


除此之外,还有那部令人“真香”的“除油佳作”——《鬓边不是海棠红》

作为“外协”的会员,小编看剧首先看的就是整部剧的美术水平,一部剧是否用心制作了,从服装、道具、妆容上可以瞥见一二,“鬓边”在小编眼中算得上服道化制作精良的国产剧之一。


 
真实服道化之美

==

常言道“人靠衣装马靠鞍”,服装最是能呈现一个人性格和脾气的物什了。而这“鬓边”的时代背景设立在民国,这个时代特殊性更是不言而喻。

在这个时间内,人们的服饰可谓是几经变换,从旗服到旗袍,从马褂到西装,一个镜头里面可能出现好几种风格,所以这服装的制作就更需要禁得起考究。
 


梨园行有一句老话叫“宁穿破,不穿错”,戏服对于角儿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

剧组为了给观众呈现地道的京剧文化,在戏服的制作上,可是花了大心思。

不光邀请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毕谷云作为戏剧顾问,还聘请了专业的戏曲服装设计团队制作戏服。
 

全剧一共用了两百多套戏服,其中过半的戏服都是定制设计的。而且剧中一帧帧活色生香的戏曲舞台,每一套戏服都是真的绣上去的纹样。
 


由于整部剧定位的时间节点特殊性,西装洋服在戏中也是频繁出现,在戏中每个人身上都是极其贴合人物形象的。

剧中的西服借鉴了西装第三个发展阶段“袋型常服”(1870-1970)和一直流行的“拉翁基·茄克”(休闲西服,1850至今)
 

一套完整的西装包含有衬衣、背心、礼服(常服)、外套、领带、手巾、帽子、链扣、怀表、领饰、领带、腰饰、手套、皮鞋等,戏中每一个角色的西装也是有很多套完整的搭配。
 

程凤台,程二爷
留洋回国经商,其服饰主要是西装洋服,符合其干练的商人形象和留洋的背景。

范涟,范四爷
范涟的定位是“男交际花”,他的西装配色更为活泼、年轻化。相较于程二爷的低调内敛,范涟的西装就更摩登和时尚,正好也能体现出他少不经事的人物形象。
 

而剧中女性的旗袍,不同的角色的旗袍搭配也是完全不同。

程二奶奶和程大姐
两个人一个是传统的大家闺秀,一个是新兴的摩登女郎,两个人的穿衣风格在一张图里面可以说是极为鲜明的对比。


程二奶奶谨守妇道,认为女子不应该抛头露面,所以她穿的旗袍不论是形式、颜色还是搭配,都有端庄大气的名门风范,很符合其范家堡大小姐的气质。


程大姐则因为交际花的经历,所以她的穿着更有摩登范。她穿的旗袍,高开叉,收腰,贴身,怎么时尚风情怎么来,再搭配皮草作为装饰,整个人宛然一个“人间富贵花”的形象。
 
 
一出戏都要讲究舞台的布置,那一部电视剧中的场景就是带领观众进入到那个时代中,大到建筑,小到一个茶杯,每一件出现了的物品都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

在妆容这方面,难度最大的就是商细蕊的戏曲扮相,这戏曲中的男旦角讲究的就是女相,这行头和扮相都是弱化男子气概,增加女性气息的两个关键的步骤。


这行头也就是指头面和戏服,而头面分为硬头面和软头面,这硬头面通常是指钗钿簪环这些头饰,而软头面则是指发网发穗等。

剧中出现的硬头面都是制作精良,不论是东珠还是点翠,都给人很真实的视觉效果。


而且商细蕊唱戏时自带风情的上挑眼,是因为没有省去京剧传统的勒头,这一步可是至关重要,拉扯皮相使得眼尾上挑,普通的眼线可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告别荒诞土味服道化
 
==

《鬓边不是海棠红》剧组曾经在采访中提到了一个词“传承”,什么是传承?

传承就是技艺在前辈和晚辈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

剧中有一段是关于商细蕊唱新戏,而鬓边的剧组也何尝不是在唱“新戏”,用新的方式演绎真实的纯正的京剧。
 
其实不管是京剧的传承,还是汉服的流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已经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越来越多的同袍也开始呼吁历史剧遵循了“真实性”的标准,而在此之前中国影视作品也曾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辣眼睛”审美。


还记得大明湖畔的《还珠格格》吗,其他的塑料质感的配饰就不说了,备受宠爱的香妃娘娘头上顶的一圈绒毛是什么造型?

就算是回族女子也不是这样打扮的,小编小时候还沉迷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同款花环……
 

其实清朝的剧本真的很好拍摄,极具代表性的就是女性的旗头,可是《格格要出嫁》其中的透明的旗头是什么东西?而且连小孩子也不放过。


小编知道在汉服同袍中用“大明贵妇”来形容明朝的爱好者,可是这《明珠游龙》中的妆造怎么看也和贵妇搭不上边啊?

这个高饱和度的阿宝色,还有这不知道是什么形制的服装,对比真实的“大明贵妇”,小编竟然一时语塞了。
 

而剧本年代更久远的怕要数《芈月传》了,在战国时期的故事,战国时期的妆造不好做,不论是文献还是图片资料都很少。

可是难考究不是说就可以随便乱设计了啊,这明黄色和艳紫色抢眼到令人发指,在战国可是没办法染织这样的颜色啊。


但是近年来“服道化制作求真”这个趋势,已经成为影视作品发展的新方向,几乎每一年都会出现一部制作精良的电视剧。

2015年《琅琊榜》,虽然不是完全追求古装的形制,但是也是借鉴了不少传统服饰,在镜头中呈现出了不一样的视觉美感。


2017年《妖猫传》,陈凯歌导演为了拍摄出真实的盛世大唐,在襄阳建造了一座真实的唐城,整部剧也只有3%的绿幕拍摄。


2018年《延禧攻略》,剧中的画面配色借鉴中国传统的淡雅配色,而且服装和配饰都是按照传统的服装形制进行制作,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古装剧的看法。


2019年《长安十二时辰》,剧中的服道化是聘请了专业的服装复原团队,参阅了大量的文物文献,力求剧中的城楼、生活用具、礼仪、人物服装等每一处细节都能让观众信服和陶醉。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挑剔?

==

古装戏服饰问题分为两种。

一种是专业的挑剔,这类问题大多都是观众想要作品更完美,提出更加专业的质疑和建议。另外一种是对粗制滥造、敷衍观众的抗议,而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警醒和抵制的问题。

求真就是对这种敷衍的态度的不包容,用舆论来促使影视行业重视这种不好的风气。
 
满头麻花辫还有不知道形制的服饰

求真并不是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观众也明白想要百分百还原史实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有不少的古装剧是架空背景,但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程度的去尊重历史,不要传递错误的汉服印象,这个才是求真的同袍们所追求的。

“淘宝风”廉价古装

很多古装违背基本的常识,流行元素过重,甚至直接照搬“淘宝风”的古装,哪怕是对历史不精通的人也能一眼就看出其违背历史的地方。

观众抵制的是由于制作者不严谨、不认真的态度导致的歪曲历史基本样貌、制作敷衍草率、误导受众认知等问题。

凑足“七仙女”就是天边最靓的彩虹

其实回顾近几年中国的影视作品,好的古装作品层出不迭。将这些作品类比来看,我们看得出来服道化的制作水平在不断提高,对于涉及历史相关的问题都要求“还原真实”。

为什么国人开始愈发重视电视剧的“真实”?
 
近年来讲述文化遗产的纪录片越来越多,也让很多观众认识到真正的老祖宗留下来的精华,“真实”也成为近年来衡量影视作品水平的标杆之一,这一股求真的风气与共识,使得我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到更多文化遗产的身影。
 
2020年上海装束复原秀

从文化遗产传播的视角看,电视作品借鉴历史文物,花大气力去做“装束复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同袍们的诉求,也是为了传递正确的历史传统印象,吸引更多的人有兴趣去了解和继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复原制作的明制汉服
 
其实国人对于历史的尊重和自发传承,是因为对自己文化的自信,故土的强大使得我们能够将目光从外国文化转移到传统文化上。

所以,当人们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时,对影视作品中的服装要求更加严格也是自发而为之。当求真成为风气与共识,当大家都愿意不放弃底线,当同道中人越来越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就不再是一件举步维艰的事情了。
  


服道化的求真风气影响了很多影视作品
相信大家心目中
也有那么一部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可以下方留言和大家分享哦~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1、真实性复原背后的文化选择,齐欣,人民日报海外版

看一场艺术的展览   访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个美好的物品  办一场文艺活动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印客美学 id:ink20160101
 商务合作 微信号   shaohe010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