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看选秀了?

蓝蓝子 印客美学 2023-04-22


🌊

《乘风破浪的姐姐》即将进入尾声

而《元气满满的哥哥》才开播不久

选秀综艺的接力

可谓是棒棒不落


唱歌的跳舞的rap的

国民为啥这么爱看选秀呢?

其中各有原因

但也有很多累觉不爱

越来越不喜欢选秀了





万物皆可选秀


不少人的选秀启蒙,还是《超级女声》。


2005年,《超级女声》造就了一场全民的狂欢。乃至多年后,不少人提及时,仍热泪盈眶。



这十六年里,大家看了多少选秀?


选秀1.0时代 

《超级女声》《梦想中国》《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

《绝对唱响》《红楼梦中人》
……
★选秀2.0时代 
《中国好声音》《蒙面歌王》《中国梦之声》
《星动亚洲》《燃烧吧,少年》《蜜蜂少女队》
……
★选秀3.0时代
《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这!就是街舞》
《偶像练习生》《创造101》
……


大大小小的选秀,有400多场。还不连上山寨的。

惊呼,国民真的很爱选秀。

从2G到5G,选秀节目起起落落。

超女过后,各种选秀节目层出不穷,泛滥时多达200多种,但都难以再造当年辉煌。

那些始终围绕“唱歌”来回打转的选秀节目,似乎大同小异,导致选秀类综艺一度陷入低谷。

直至2017年,选秀绝处逢生。

爱奇艺瞄准了嘻哈,优酷对准了街舞,腾讯推出了明日之子。选秀擂台赛,八仙过海,精彩绝伦。

像《偶像练习生》《创造101》这类偶像养成类选秀,直接再创新高,一举开创“偶像元年”。


其实,选秀逢春的迹象,最直观的表现,就体现在节目名称之中。

不再局限于歌手领域,选秀努力挖掘十八般武艺,涉及说唱、街舞、唱跳、相声、音乐剧、乐队等等。如果说过去的选秀是对着一个坑垂直深耕的话,现在的选秀就是到处挖坑。


挖掘新主题、开辟新领域,是选秀的既成趋势。

导演:你尽管说,拍不出来算我输。

韩国就连电竞、卡通人物领域都不放过。前段时间传来消息,英雄联盟也要办个选秀——《LoL THE NEXT》,说是要发掘强大的路人选手。

这都行?


真是万物皆可选秀。

小众圈层瞬间成了香饽饽。而领域垂直细分后所带来的特点尤为鲜明:内容趋于专业化、赛制愈加丰富、专业选手带来更多的新鲜感。

《中国有嘻哈》集结了众多优秀的rapper选手,以battle的形式,点燃嘻哈文化;《创造101》呈现唱跳团体的训练过程,通过人气票选11位练习生组团出道;《声入人心》将美声音乐、音乐剧带入公众视野,颠覆观众对高雅艺术的固有印象;

乘风破浪的姐姐们,又掀起另外一波浪潮。

……



选秀彻底迎来了第三春,板上钉钉。



为什么我们这么爱选秀?

选秀中国自古便有。

一群妙龄女子通过种种选拔,选入宫廷。

倘若现在还有这种制度,怕是会成为当季最热的选秀节目,没有之一。


现在的选秀套路就太深了。

但是套路再深,一次两次也能摸清,却依旧有人乐此不疲地为它买单。

对于那些热衷于搞选秀的群体,我们称之为“秀粉”。有人为此总结了个秀粉定律,即秀粉的“莫比乌斯环”

·搞秀前:夏一站是幸福

·搞秀中:没有哪个夏天像今年一样

·淘汰期:明年夏天再也不会上当了

·尾 声:最后一个夏天我们就要说再见

·空窗期:夏天的风我永远记得

·第二年搞秀:夏一站是幸福!



编导们用卓越的技能,开创选秀综艺的N种打开方式,不断验证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的事实,而且是有创造力的复读机。

而观众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认真搞选秀。

生命不息,选秀不止。

那么问题就来了:选秀为什么那么容易上头?

首先,自然是选秀自身赛制的优势。

选秀节目以其选拔性赛制、互动性以及内容所带来的戏剧张力、刺激、悬念等都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综艺。

再佛系的人看选秀,内心的胜负欲也在蠢蠢欲动。

同时,选秀的投票机制将秀人的成败部分地系于观众身上,参与感、互动感是增加黏性的重要原因。

使命感、责任感加身,都在督促着观众积极参与,就很是上头。

哥哥姐姐晋级,投票!
唱什么歌跳什么舞,投票!
想得到什么福利,投票!

粉丝每天都很忙,忙着给自家孩子争取优质的资源。这种最大限度的参与让人又爱又恨。


另外,选秀一直在自我更新迭代。

但是,现象级综艺往往难逃“火不过三”的魔咒。

从超女系列,到好声音,再到现在的青你、创造营,选秀综艺一路跌跌撞撞,历经三起两落,终于蜕变成如今的模样。

这届选秀,甚得人心。不论是赛制,还是内容,都更为精进。



一种类似于“师生”的关系在选秀中构成最为抢眼的角色互动。从早期“评委-选手”,演变到“导师–学员”,如今也有称呼为导师的,但这种关系更倾向于“教练-练习生”。

从超女时代到现在,导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增加,关系趋于平等,导师不再讲求绝对的话语权,一切往去中心化的方向发展。



当然,还有就是:现在的选秀,台本越来越重要!

当微博热搜频繁被选秀话题占据时,路人的观感也就微妙起来。

这究竟是看比赛,还是看人“兴风作浪”?我以为都在拼实力,你却跟我讲运气?

选秀的本质是比赛,更是一场真人秀。

《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的总制片姜滨就曾说过,“我们和超女的区别,在于核心理念,‘超女’关注舞台,而现在更关注舞台背后的努力。”


这从节目的slogan上也能窥见端倪。超女是“想唱就唱,唱得响亮”,而偶练则是“越努力,越幸运”。前者谈梦想、谈实力,后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维度的考量。

而编导在选人之时其实就已经做好了权衡。有个形象的说法,编导选人遵从了“三头六臂”法则:

“三头”:颜值、实力、表现力“六臂”:流量、才艺、个人故事、上镜经验、镜头感
这样就能看出,实力并不是唯一指标。秀人要么长板够长,要么没有短板,不然实在难以在真人秀镜头中突出。


当内容实现由“关注比赛”到“关注选手在比赛中的成长过程”的转化时,就导致了选秀综艺有大篇幅的内容与比赛现场无关。

为什么人们更容易被过程所吸引?难道不觉得过于冗杂琐碎吗?

然而,并不会。

削弱比赛比重也就削弱了竞争性;而增加成长过程比重,也就意味着人物的完整性上来了。

而人们总是对故事情有独钟。当选手拥有了故事线,其形象由扁平到丰满,观众对选手和节目的黏性相应增大。

例如青你的虞书欣,开篇“小作精”,想来不好相处,却没想到人际交往意外的和谐。这种反差颠覆了部分人的认知。


时下年轻人的特点之一,人人争做人类观察家。下饭综艺不仅仅能带来娱乐性,同时也参与了受众的自我建构。

如此,全程参与所带来满足感,让“我的支持很重要”升级为“偶像由我来造”。2018年,一个“全民制作人”的称谓,带来又一次的全民狂欢。


而观众的一次选秀综艺体验,变成了一次自我发现、自我表达、自我转变之旅。



同质化井喷后的失落


可是,为什么很多人越来越不喜欢选秀?

2020年,现象级综艺“火不过三”的魔咒又在应验。

看完今年的青你2、创3,我们已经很难想象,之后同系列的选秀该怎么造。


赛制不再新奇,又遇人才瓶颈。

偶像土地过度开垦,人才匮乏。像张艺兴在优酷《少年之名》里就遇到了不少之前选秀的学生,宛如“复读生转校遇见跳槽的班主任”。再者,三家的售后服务都不太令人满意。

偶像养成系选秀似乎岌岌可危。


不仅如此,力图挖掘圈层文化、不断寻找新概念的小众文化选秀节目也陷入困境。在综艺舞台上,亚文化的生命周期并不长。

不得不令人疑惑,这类节目,到底指向的是文化本身,还是以文化为噱头而展开的剧情?

哪怕现在“万物皆可选秀”,大家对选秀的审美疲劳却再度出现。

虽然选秀节目自带粉丝基本盘,有些人就是很吃这一套,但也架不住同质化的节目频出。许多秀粉已是老油条,对各种赛制尤为熟悉,一旦不合心意,立马跑路。


选秀综艺依旧寻着新领域、新主题的思路在拓荒,或者开辟新赛制,或者对准新群体。芒果已瞄准了新群体,30+的姐姐们和哥哥们,却依旧逃不开“高开低走”的定律。

难道选秀真到了“三起三落”的时候了吗?

唉,选秀这块饼,确实不好咬。


参考文献:

刘铭羽 《网播选秀类综艺节目的思考与探索》

全媒派 《从超女到创造营:传统电视业的失落与选秀综艺的造梦奇迹》








看一场艺术的展览   访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个美好的物品  办一场文艺活动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印客美学 id:ink20160101
 商务合作 微信号   shaohe010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