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星的流量里,藏着春晚的焦虑

印客美学
2024-08-31



今天是大年初一,小印先跟大家说一声“过年好”!

昨天,备受国人瞩目春晚落下了帷幕。

有些意外的是,春晚舞台也开始“怀旧”了——岳云鹏在舞台上回忆起了39年的春晚历程, 与台下观众一起唱起颇有年代感的歌曲。


这些年来,不看春晚的人似乎越来越多,而怀念过往春晚,更是成为了一股浪潮。

为什么我们不看春晚了?我们又为什么更怀念过去的春晚?




年轻人的尴尬,春晚的焦虑

春晚结束了。

但实际上当我们拿到节目单时,就差不多已经预测到了舞台的走向。

网友的评论之中,提及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是“尴尬”。

明星引入,网络语言与热梗频繁出现。但年轻人似乎并不太买账。

除了热搜上热闹的一水明星之外,另一种声音是——“春晚的梗家里的大人都看不懂,自己又好尴尬”、“怀念过去各司其职的春晚”、“春晚小品也成了流量明星的聚集地”。失落感肉眼可见。


与年轻人的不买账相对应的,则是春晚的“焦虑”。

年近40岁春晚为了更加贴合年轻人的口味,甚至呈现出了“用力过猛”的姿态。

一方面,春晚近年的流量明星逐年增加。


18年,有李易峰、杨洋等在内的6位明星参与歌舞表演;19年,14位艺人参与歌舞表演;而今年,则有16位艺人参与了歌舞和小品演出。

几乎大半个娱乐圈,都参与到这个盛大的舞台之中。


另一方面,春晚也在努力增加自己的“网感”。

“虚拟偶像”洛天依、“爬山”梗、直男等等,流行话题也一直都是春晚各类节目的元素——虽然,在许多人看来,他们早已过时。


于是,这一台演出里,年轻人觉得尴尬,中年人、老人们则有些摸不着头脑。


在经历着眼前“失落”的同时,网友们这些年最热衷的事大概就是翻“旧账”。

许多人缅怀过去,翻出曾经的录像,回顾过去的片段。唏嘘感叹。

那些只存在于记忆中的经典节目与印象深刻的春晚舞台,成为了一个时代人的记忆。


每到过年,我们总会不断怀念它们,将他们视作是春晚艺术的“巅峰”。

似乎,我们再难回到那样的时代。



春晚,越老越经典?

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当属“怀旧”浪潮的先锋。

从1984年的春晚开始,朱时茂、陈佩斯便开始为我们带来了数不尽的欢声笑语。


他们合作演出的《吃面条》《拍电影》《羊肉串》《胡椒面》《主角和配角》等屡屡登上热搜榜,成就了一代喜剧人。

陈佩斯谄媚一笑“皇军托我给您带个话”,被誉为演技巅峰。


赵丽蓉的《追星族》,与巩汉林一起合作的《如此包装》《打工奇遇》《功夫令》等,更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经典小品。

尤其是95年的小品《如此包装》,荧幕前的赵老师连唱带跳令人心生感慨,“麻辣鸡丝”梗则让人捧腹大笑,回想起来又更有余味。


这些小品之中往往融汇进了当时最为新潮的艺术形式,比如如今火热的rap,曾经被赵丽蓉老师称为“外国快板”。


甚至综艺中国新说唱刚刚兴起时,就有人在网络评论,“这不是赵丽蓉的小品外国快板么?”。


这之后,就是赵本山。

赵本山的小品幽默有趣又贴近生活,感受北方人独有喜剧感的同时,还可以与固定搭档宋丹丹一起炒炒白云黑土CP。


《卖拐》《小崔说事》《火炬手》,成为经典中的经典;《改革春风吹满地》更是血洗B站鬼畜区,成为一段佳话。


“要啥自行车”,“走着走着就瘸了”不止是忽悠了当时的观众,到现在也仍然是“记忆杀”,其中蕴含的不只是快乐,还是属于那一代人的独特回忆。


如果说小品是语言类节目的半边天,那另外一半一定当属为“相声”。

马季的《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姜昆的《虎口遐想》等,这些经典的相声作品,堪称是春晚的金句集合。


1984年春晚的《宇宙牌香烟》,借香烟推销员以讽刺不法商家不讲诚信,欺骗顾客的现象。这段相声包袱密度极高,讽刺的艺术在那个时代的春晚舞台上,开风气之先。


而《虎口遐想》,则用无尽的浮想联翩为观众创造了欢乐。

除此之外,歌舞类节目也记录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时尚与风情。


《故乡的云》《冬天里的一把火》《相约98》等时代歌曲,《千手观音》等令人深刻的舞蹈亮相,直到今天也依然被人称赞。


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哪怕是到现在,提及春晚,大众眼中恐怕依然是这些节目。

为什么我们会更怀念过去的春晚?


首先,我们当然要承认过去节目作品的质量水平。

在长时间的审视之中,他们依旧被千万人所怀想与喜爱。这与创作者的心血、巧思、舞台表现力是分不开的。


但其实,作为观众来说,我们也难免怀有“时代滤镜”。

碎片化的表达方式使我们对春晚的印象停留于一个个短视频中,于是脑海中留下的也只有这些经典的作品,其他的则已经被遗忘。


或许,当我们同样观看完四个小时的春晚后,可能也会觉得就那么回事。

情怀,是戳中我们的另一个点。

春晚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是一场晚会,更是一场仪式。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之中,都能够迅速在春晚中找到属于自己年代的记忆。

年味,情感与记忆,才是春晚的核心。当时间流逝,春晚与我们那些美好记忆一起,被记忆所珍藏。


所以,其实每一遍重温,每一遍回忆,都是我们对过去所保存的记忆进行的重新投放,是我们将过去的情感进行的重新投射。

我们在重温、怀旧中,追寻着那些包含我们情感的内容。



春晚不再是年轻人追逐的节目?

但春晚的仪式感,在年轻人的世界中也逐渐被淡化。


现在的春晚对于年轻人来说,似乎已失去了吸引力。难得空闲时间,与其看春晚,倒不如和朋友们直接来到王者峡谷。

但我们也并不能单纯的“不看春晚”的责任丢给主办方,影响我们观看意愿的更是整个社会语态的变迁。


技术的进步、交流方式的改变,观众对过年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当代的年轻人更加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和朋友一起相约王者、吃鸡,或者用手机看看直播抢红包,又或者去酒吧、KTV、桌游吧等娱乐场所,都能够成为一种选择。

除此之外,由于大众春晚的节目内容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因此春晚在呈现的形式上也是越发多样化。


比如网络春晚的兴起,就圈定了青年人这个群体。

今年的央视网络春晚试图“打破圈层”,靠近年轻人。

王冰冰与蔡徐坤同框,B站UP主与民乐的“梦幻联动”,屡屡登上微博热搜前列,引发了不小的话题讨论。

而除了总台,各个地方电视也“各显神通”。如辽宁电视台、北京电视台。


它们往往是除总台之外,常年被热议的焦点。嘉宾阵容的考虑,节目制作水平越发专业化,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移动端的发展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知识春晚、抖音春晚使得随时随地的观看成为可能,德云春晚、B站拜年纪则分割着小众圈层的观众。


各个平台的春晚,都在不断的细化自己的受众。

或许,这也正是传统春晚,越来越感到焦虑的原因所在。

在市场被不断分割,人们注意力不断被夺取的当下,春晚想要承载的意义更加丰富,却也更加细碎。


我们期待怎样的春晚?或许,是不再一味迎合,尽可能地多元开放,贴合普通人心声的故事,与真情。


#今日话题:

今年的春晚,你的观感如何?



欢迎关注印客美学视频号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看一场艺术的展览   访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个美好的物品  办一场文艺活动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印客美学 id:ink20160101
 商务合作 微信号   shaohe0102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印客美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