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沈阳沈北新区:锚定“生态沈北、活力新区”城市定位,聚焦三大目标,重点建设“一城五园”!

沈小布 沈阳发布 2022-10-12


打造“四个示范”、建设“三新三城”
锚定“生态沈北、活力新区”城市定位
聚焦“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城,
打造全国知名、东北第一的农产品
及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重要集聚区,
推动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迈入全国百强行列”
三大目标
依托国家级经开区平台
重点建设“一城五园”

未来三年

沈北新区将要这样做


“聚焦目标定位 勇当振兴先锋”

系列新闻发布会

沈北新区专场

今日召开



中共沈北新区委书记吴军

作新闻发布


沈北新区2006年成立,面积819平方公里,是国家级生态区、中国创新百强县、2021年全国“五新”潜力榜东北唯一十强地区。沈北产业基础雄厚,市场主体63610个、“四上”企业610家、高新技术企业4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0家,已形成“3+2”产业矩阵,包括农产品精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文化旅游三大传统产业和数字、生物医药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近三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60个、年均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市场主体年均增长15%,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增长30%,发展速度全市领先。沈北生态环境宜人,辽河等20条河流润泽全域,七星山脉钟灵毓秀,方特世界等13家A级景区欢乐无限,沈北是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沈北生活配套完善,京哈高速、101、102、203国道贯穿全境,“八横十纵”主干路网、地铁2号线连通母城,七中、二中、育才等名校云集,盛京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保障完善,万达吾悦、尚柏奥莱等商圈满足各类消费需求。十年间,沈北常住人口由42万上升到62万。


面向“十四五”,阔步新征程。在沈阳奋力推动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沈北新区坚决扛起市委市政府赋予沈北打造“四个示范”、建设“三新三城”的光荣使命,始终锚定“生态沈北、活力新区”城市定位,聚焦“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城,打造全国知名、东北第一的农产品及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重要集聚区,推动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迈入全国百强行列”三大目标,依托国家级经开区平台,重点建设“一城五园”,即沈阳航空航天城、沈北科教融合园、沈阳航空产业园、沈阳先进制造产业园、沈北生物医药产业园、沈阳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下面,我向大家重点介绍沈北实现“三大目标”的总体思路。


一、着力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城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沈北高校和科创资源密集,拥有31所大中专院校、22个市级以上双创载体、125处市级以上科研平台、近千家科技型企业。为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提升科创水平,促进产业发展,实现自立自强,我们将战略性启动国内一流大学城建设,全面打造科技热土、人才高地、创业乐园,将大学城建设成全市科创先导区、经济新引擎。


在大学城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争创“五个一流”:


一是产教融合争一流。整合高校资源,畅通校际联接,打造大学城高校联盟;围绕主导产业,深度推进校企合作;构建“技术创新+学科创业+政策促进”政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及利益共享机制,促进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到2025年,高校联盟组织架构基本形成;年转化科技成果500项,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50%。


二是创新创业争一流。以沈北国家级双创载体、省级高校双创联盟、专业化众创空间、5.0全产业链双创平台为基础,再推动建设一批高质量双创载体,打造东北最具活力的双创集群。到2025年,建设“双创+”平台100个,吸引双创人口10万人。


三是人才集聚争一流。推出《沈北新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政策(增强版)》《沈北汇·英才计划》,通过科研人才补贴、人才储备奖学金等多层次人才引育措施,吸引人才集聚。到2025年,大学生本地就业率达到15%。


四是配套体系争一流。着力完善大学城建设的要素服务配套,重点从科创融资、科创服务、技术共享、资源共享等关键环节,解决科创瓶颈问题。到2025年,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共享率达到60%;培育科技交易平台5个;知识产权交易实现1000项。


五是生态环境争一流。推进大学城环境协调发展,通过人才成长型城市、青年友好街区建设以及街路改造等工程,提升人居环境;通过水系治理、城市补绿,提升生态环境。到2025年,建设灯光秀场2个、休闲广场10处、主题公园16个、景观街角300个,区域绿化面积达45%以上。



二、全力打造全国知名、东北第一的农产品及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重要集聚区


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是沈北的金字招牌,我们是全国第一批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全省唯一超百亿产值农产品深加工区,已集聚行业规上企业61家、产值320亿元,培育出肉类、粮油、乳制品、饲料、食品添加剂5个产值超20亿行业、3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瞪羚企业、6家雏鹰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集群发展态势。


沈北新区将深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基础优势,牢牢把握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争创契机,以建设“全国知名、东北第一的农产品及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重要集聚区”为目标,走出一条富有沈北特色的农业数字化、绿色化、精细化、高级化发展之路。


一是做优存量,升级传统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提升越秀辉山、伊利乳业、东亚种业等企业的加工工艺技术水平、产品科技含量,朝全产业链数字化目标迈进,打造特色品牌知名度,构筑集聚区整体发展竞争力与行业影响力。


二是做精增量,提升产品价值。通过挖掘中粮香雪、双汇食品、禾丰食品等企业在优质粮油、高值化肉类、功能性乳制产品、新型生物饲料产品方面的潜力,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


三是做强平台,提高创新能力。积极鼓励国字菜篮子、满佳食品等企业发展健康食品、预制菜产业,加快建设越秀风行食品研究院乳业分院等重点农业科创平台项目,按照“科创研发平台、生产服务平台、生活服务平台”三个平台建设的思路,着力引进完善配套产业链,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到2025年,实现产值500亿元,辐射带动经济效益200亿元,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辽宁打造农业强省、沈阳加速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三、积极推动沈阳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迈入全国经开区百强行列


沈阳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多年来,沈北新区充分利用辉山经开区平台优势,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逐步成为沈阳都市圈枢纽地区、沈阳重要产业新区和人口集聚地。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赋予我们的目标定位,辉山经开区将精准对标先进、提升发展质量,通过三年时间,奋力实现晋级全国百强经开区目标。


目前,已经制定出台《沈阳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晋级全国百强经开区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对照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的五大类30项指标体系,我们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


一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主动融入“两个循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重点区域合作,抢抓中老铁路“先锋号”开通运营和RCEP协定生效重大机遇,打造对外开放场景,畅通外贸通道,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培养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设沈阳对外开放新高地。


二是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科创空间战略布局,重点谋划沈北科教融合园建设。构建完善的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加大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力度;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建设好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和配套生活环境。


三是提升发展质量水平。以“一园一院一企一基金一团队”的工作思路,加快“一城五园”建设,推进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规模壮大、现代服务业品质升级、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围绕一批基础优势强、增长空间大、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链条,突破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性的关键环节,不断提高产业质量效益与核心竞争力。


风正劲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在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滚滚浪潮下,沈北新区必将全力以赴、不辱使命,以舍我其谁的争、全力以赴的抢、敢于亮剑的拼、抓铁有痕的实,在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沈北新区人民政府代区长于胜林
作新闻发布

下面,围绕市委市政府赋予沈北新区“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城,打造全国知名、东北第一的农产品及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重要集聚区,推动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迈入全国百强行列”的三大目标,我就沈北新区具体实施举措,为大家进行解读。


一、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城


沈北大学城规划面积51平方公里,以“一带三区”为空间基础开展建设。“一带”,即蒲河文化带,以完善蒲河两岸文化功能为目标,建设新地标、植入新功能、发展新业态;“三区”,包括高等教育区,依托辽宁大学等6所高校,做强高等教育、科研基地功能,构建产学研聚集区;融合创新区,依托沈北科教融合园,做强产业发展、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功能,构建产业发展、创新要素聚集区;职业教育区,依托8所高职和17所中职院校,做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就业创业孵化功能,构建创业发展人才聚集区。重点将实施五方面建设行动。


(一)开展产学研融合行动


一是建立一个联盟。围绕主导产业,建立以龙头企业为盟主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整合产业链资源,推进技术创新。二是建立两支基金。由高校设立科技计划基金,由政府设立产学研合作引导基金,合力支持科研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小试、中试。三是建立三个队伍。依托大学城教育及科创资源,建立科技研发队伍、技术转移服务队伍和顾问专家队伍,开展技术研发、技术交易、咨询服务。四是建立四套制度体系。建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建设制度体系、科技资金投入使用制度体系、项目发布遴选制度体系、激励和信用制度体系,促进项目、人才、资金、平台一体化发展。到2025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年转化科技成果超500项、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50%。


(二)开展创新创业行动


一是建设专业化双创载体。发挥高校国家级双创载体的引领示范作用,围绕主导产业,打造沈航航远等“双创+”专业化众创空间,围绕产业链创新创业。二是打造全产业链双创载体。以OVU创客星为引领,重点打造辽宁高校双创联盟等“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5.0全产业链双创载体,促进创新团队快速成长。三是打造沈北双创集群。做强沈阳工程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等科创载体,建立常态化路演机制,营造良好双创氛围。到2025年,建成“双创+”平台100个,吸纳双创人口10万人;构建5个5.0全产业链双创载体,培育瞪羚、独角兽企业50家,形成东北领先、最具活力的双创集群。


(三)开展人才引育行动


一是实施高端人才集聚工程。对驻区企业新引进的高端人才、企业法人给予奖励。二是实施“带土移植”团队引育工程。“带土移植”引进“项目+团队”,高层次人才在沈北建立创新型企业的,给予资金支持。三是实施主导产业紧缺人才引育工程。企业按照《沈北新区“十四五”主导产业紧缺人才目录》引进人才,给予企业突出贡献奖励。四是实施青年后备人才储备工程。企业吸纳应届毕业生就业给予一定奖励;高校毕业生在沈北进行工商注册、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提供免利息、免担保贷款;面向高校在校生,推出青苗基金等系列大学生奖学金。到2025年,建设院士工作站(室)4个;实习实训基地15个;大学生本地就业率达到15%。


(四)开展配套体系建设行动


一是拓宽科创融资渠道。设立2亿元科创股权投资基金等政府引导资金,引导社会资本、优质企业参与大学城产学研合作和发展建设。二是加强科技创新服务。推动智慧湾等科技交易平台建设,引进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培养技术经理人,强化成果发布、成果交易等服务。三是鼓励科研资源共享。积极推广沈北“创新券”和沈北“多链融合”服务团,引导高校协同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展关键性技术和共性技术。到2025年,大学城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共享率超60%;培育科技交易平台5个,实现知识产权交易1000项。


(五)开展生态环境提升行动


一是提升市容环境。开展沈北路等重点街路亮化工程,打造千禧公园等灯光秀场。二是提升自然环境。投入3亿元资金开展蒲河全域水系生态治理,实施蒲河、南小河10.5公里水系连通工程,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快城市补绿行动,打造景观大道。三是提升人文环境。以七星里青年友好型街区为样板,打造时尚、人文、风景为主题的大学城人文空间。到2025年,建设灯光秀场2处、娱乐休闲广场10处、主题公园16个、特色景观街角300个,区域绿化面积达到45%以上。


二、打造全国知名、东北第一的农产品及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重要集聚区


(一)做优存量,升级传统产业


一是提升企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水平。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从繁育到餐桌全链条数字化、智慧化安全管理。重点推动越秀辉山、伊利和蒙牛三大标杆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打造乳业全产业链智能工厂。二是提升企业加工工艺技术水平。加快提升冬冬食品等特色品牌加工工艺和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积极鼓励粮油加工、肉类加工、饲料加工企业提升工艺。三是提升企业科技含量与市场竞争力。坚持以“技术+产业+资本”模式,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积极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企业。鼓励老字号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中心,加快技术创新。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实现全产业链集团化发展。四是提升特色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推动东亚种业等特色品牌提档升级;培育清水大米等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打造一批具有沈阳地域文化和品质保证的企业品牌。到2025年,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60%,新增农业高新技术企业20家,形成5-10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美誉度的加工企业集团,新增老字号食品品牌2个、知名绿色食品品牌10个、区域性特色优势品牌10个。


(二)做精增量,提升产品价值


一是挖潜绿色优质粮油产品。加快推进中粮香雪、华润五丰等粮油加工企业开发功能性面制品、营养型方便食品、自加热食品、杂粮膨化食品等新产品。二是挖潜高值化肉类产品。加快推进双汇食品、雨润食品等肉类加工企业发展冷鲜分割肉、调理肉等高附加值、高营养产品。三是挖潜功能性乳制产品。加快推进乳制品企业发展功能性乳制品、奶酪等品种,形成乳制品市场差异化竞争新优势。四是挖潜新型生物饲料产品。加快推进禾丰等企业发展添加剂预混料与核心料等高附加值产品以及新型生物饲料。到2025年,带动农产品及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年产值实现500亿元。


(三)做强平台,提高创新能力


一是培育发展健康食品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健康饮品、药食同源食品、特膳功能性食品。支持飞龙药业等高新技术企业联合沈阳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健康食品制造工艺及功能性成分提取等关键技术研发。二是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行业协会开展预制菜技术和设备联合攻关,重点开展功能性、便利性、保健性预制菜研发。支持国字菜篮子等企业进行预制菜工业化改造,提升餐饮文化品牌效益。三是培育高能级创新网络。按照“科创研发、生产服务、生活服务”三个平台建设的思路,加快建设中科院生态所科创检测平台、越秀风行食品研究院乳业分院等重点平台项目;引入一批高水平研发团队,实施一批产业技术创新与联合攻关项目,培育一批科技型双创团队和中小企业。到2025年,引进投资规模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个,引进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机构5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0家。


三、推动沈阳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迈入全国百强行列


对照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评价体系,通过沈阳航空航天城等重点园区建设和开展三年千亿产值行动,切实提升经开区发展质量,必保在2024年实现晋级全国百强目标。


(一)着力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重点依托沈阳航空航天城建设等有利契机,紧盯依生生物疫苗生产基地、华美畜禽中德合资等优质项目,通过“一联三帮”等包保服务方式,积极促进优质外资项目增资扩产。充分利用中老铁路“先锋号”等通道优势,探索“国际班列+跨境电商”运营模式,落实海关监管场所服务功能,发挥中缅“两国双园”等合作平台集聚效应,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出口,构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合作新体系。到2024年,实现利用外资3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元。


(二)着力提升科创主体培育水平


发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3X+创新创业工厂”等国家级双创载体引领作用,支持辽宁装备学院智造众创空间、中电光谷OVU创客星升级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构建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明确入库企业条件、培育库建设管理和扶持措施,对符合条件的入库企业给予一定资金奖励,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到2024年,国家级双创载体达到1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0家。


(三)着力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借助国家级经开区平台优势,大力推进“一城五园”建设,进一步提升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加速完善产业链条,释放集群效应,带动产业集聚,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沈阳航空航天城,规划38.5平方公里,以承接航空工业重点企业产能外溢为主线,建设国内领先的航空航天产业制造基地、产业创新示范基地、辐射东北的航空货运物流中心;加强与沈航、601所等专业机构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科创研发平台、生产服务平台;加强配套人才公寓、文化、医疗、教育等公共设施建设,打造新型城镇化宜居地、航空人才友好区,成为沈阳新的经济增长极。沈北科教融合园,规划5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文化创意、先进智造、生物医药五大产业。现已启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数字汇客厅等项目建设。沈阳航空产业园,规划南北两个片区,南区规划2.7平方公里,重点引入技术研发试验、成果转化等航空服务项目,建设产业升级示范区;北区规划3.3平方公里,重点引入复合材料、表面处理平台、民机关键部件集成等制造项目,建设通用航空总装集成区、航空配套制造区和生产性服务区三个主要载体。沈阳先进制造产业园,规划10平方公里,依托利源盘活资源,重点引入集成电路、新材料、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先进制造类项目,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中心重要承载地。沈北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2.6平方公里,依托依生生物、格林制药等头部企业,借助中国医科大学等院校科研资源,重点引入生物制剂、中医药精深加工、医学检测平台、医疗装备等项目,打造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基地。沈阳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83平方公里,重点引入现代种业、农产品精深加工、数字农业、现代科技服务等项目,打造东北地区数字农业创新引领区、辽河平原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北方地区现代种业创新高地。到2024年,实现装备制造产业产值23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产值48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产值40亿元,航空制造产业产值6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550亿元。


以上是沈北新区实现“三大目标”的具体举措。我们一定昼夜兼程、不负期待、勇当先锋,坚决完成市委市政府赋予我们的使命任务,为全市高质量振兴发展做出沈北贡献!



 发布会上还回答了 

 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 


我们看到辉山经开区已经成为沈阳发展的强大引擎和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在沈阳对外开放全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问贵区在对外开放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沈阳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负责管委会日常工作)刘大威:扩大对外开放,是沈北新区的兴区要务,也是国家级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平台功能。一直以来,沈北新区区委、区政府都对扩大开放高度重视。特别是今年以来,沈北新区抢抓中老铁路建成运营和RCEP协定生效重大机遇,优服务、畅通道、搭平台,加快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重点开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打造服务开放的政务体系。我们紧紧围绕驻区企业的实际需求,按照打造“服务集约度更高、营商环境更优的政务服务体系”理念,重点瞄准降低企业成本、提升贸易水平,积极与沈阳海关加强合作,进行了一些首创性探索。在今年3月,沈北海关监管场所通过验收、正式启用,目前正在申请增加保税功能,申建保税物流中心,预计今年12月底即可建成。另外,我们结合沈北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基础优势,正在申建进境粮食口岸、多式联运中心,积极扩大国外优质粮食进口,为今后发展粮油加工、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奠定良好基础,全力擦亮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金字招牌。
二是构建服务开放的贸易通道。沈北新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我们地处面向东北亚、联结东盟十国、服务欧亚大陆的桥头堡区域,具有对外开放的显著优势。今年4月,辽宁首趟中老国际货运列车在沈北新区首发,货物在沈北历时6天即可到达老挝万象;10月中旬,我们还将利用沈北海关监管场所、中老泰合作交流机制和平台,开行老挝至俄罗斯的转口贸易班列,实现进出口商品在沈北集结中转、中老国际货运列车与中欧班列联程转关转运。未来,我们将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牢牢抓住中老铁路开行、转口贸易发展契机,不断畅通物流、贸易通道,加速将沈北新区打造成为全市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全新窗口。
三是培育服务开放的平台载体。沈北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搭建多种平台组合发力,大力促进外贸稳中提质。我们正依托诚通实业,投资建设集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跨境电商体验馆、国际商品直播选品中心、电商直播基地等于一体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布局建设海外仓和分拨中心,有效提升区域贸易便利化水平;抢抓RCEP生效实施红利,全力打造RCEP进出口服务中心,通过为外贸企业提供各类综合服务,引导沈阳及周边城市企业选择沈北集货发运,有效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


请问沈北在利用科创资源,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和“科技型企业增长率”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


沈北新区科技局局长赵国良:关于“两率”提升工作,沈北新区主要是从提升服务入手,营造创新环境,推动校企合作和促进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


在“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方面。沈北新区围绕300余家科技型企业和20家高校院所,促进产学研合作。一是成立专门机构。成立了校地合作办公室,积极推进校地合作。建立校地技术合同备案协作机制,挖掘高校、科研院所横向、纵向技术合作资源。二是加强校企对接。建立区级成果待转化项目库,遴选优秀成熟项目,组织相关产业领域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召开科技成果对接会。三是组织“高校企业行”活动。依托沈北“多链融合”服务团,组织高校科研人员走进科技型企业,帮助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截至目前,今年我区技术合同备案443项,交易额累计完成19.97亿元,完成全年指标的117.5%,提前完成全年指标。


在“提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方面。重点推进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一是建立创新主体培育库。整合全区小微企业库、企业专利数据库、双创载体等平台资源,建立科技型企业数据库。二是开展企业培训与服务。联合市直相关单位、第三方机构,为驻区企业开展认定培训会、政策宣讲会、招商推介会,为企业申报提供专业化指导服务。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25万元奖励,对新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10-25万元奖励,对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15万元奖励。四是开展科技招商。鼓励开展科技型企业定向招商,对入区科技型企业给予更多政策支持,让科技型企业在沈北留得住、发展好。截至目前,今年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229家,已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107.5%。申报辽宁省瞪羚企业初审通过6家,超沈阳市计划指标150%。



沈北新区将依托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基础,建设全国知名、东北第一的农产品及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重要集聚区,请介绍一下沈北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优势都有哪些?

沈阳国家农高区创建工作专班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治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是沈北新区的金字招牌,已发展形成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品制造三大行业门类。主要呈现四个方面优势特点:一是在品牌集聚方面。汇集了双汇、中粮等20余家知名品牌;康福、中街冰点等10余家老字号品牌和特色品牌;禾丰、通威等8家饲料头部品牌。二是在产业链建设方面。形成了以肉制品、粮油制品、乳制品为主线的农产品深加工全产业链。其中:上游,涵盖以东亚种业、华美畜禽为代表的现代种业,以苜蓿草、奶牛为代表的种养殖业;中游,涵盖以冷鲜肉、米面油、鲜牛奶为代表的食品工业;下游,涵盖以海吉星冷链物流、中科院生态所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同时,集聚了以东海包装、吉祥食品机械为代表的相关配套产业。三是在城市供给方面。沈北新区是沈阳及周边地区重要的农产品及食品保供基地。2021年全区乳制品产量32万吨,米面油产量85吨,冷鲜肉制品19万吨,承储猪肉1600吨、占全市总量50%。四是在县域经济带动方面。2021年沈北新区重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牛奶、肉鸡、生猪总采购金额约90.5亿元,带动农户8200余户。其中沈阳市内对法库、新民、康平等其他区县经济带动约19.6亿元;省内市外对铁岭、阜新、抚顺等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其他城市经济带动约40亿元。


未来,沈北新区将牢牢把握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契机,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深融合度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农食融合”,着力打造全国知名、东北第一的农产品及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重要集聚区。


滑动查看海报

关注我们,读懂沈阳,爱上沈阳
关注“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在首页对话框内回复关键词,即可查询以下内容:
回复【65】或点此查看沈阳最新疫情防控政策回复【报备】查看来(返)沈人员自主报备”二维码回复【核酸】或点此查看最新沈阳市具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质医疗机构名单回复【疫苗】或点此查看沈阳新冠疫苗接种单位名单回复入沈查看最新入沈、来(返)沈疫情防控要求
回复离沈查看最新离沈疫情防控要求回复【入境】查看沈阳最新入境疫情防控政策回复疾控电话查看沈阳各区县(市)疾控中心咨询电话回复【风险】查看沈阳最新风险区回复【消费券】或点此查看沈阳文、商、体惠民消费券领取办法回复美图看看沈阳春夏秋冬有多惊艳






























END



沈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摄影:陈一雄
编辑:逄菲

美术设计:夏爽

运维支持:沈阳网

转载请注明: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


沈阳沈河区:打造“两邻”幸福家园、古城复兴典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重点实施五大行动!

沈阳通报最新疫情防控情况!今日17时下调铁西区部分地区风险等级

刚刚,沈阳疾控发布健康提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