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油国家级金课+3!这些课程你上过吗?

为教授们点赞的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2024-09-01



4月11日,教育部公布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公示名单,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刘美教授课程团队申报的《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线下课程、王丽教授课程团队申报的《石油化工工艺学》、孟秀红副教授课程团队申报的《化工原理》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入选,数量创历史新高。

图 | 入选公示名单

近年来,学校聚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对标“两性一度”课程标准,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着力深化“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通过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推动课程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切实提高学生课堂抬头率和点头率,焕发课堂教学生机活力。此次3门课程入选认定公示名单,是对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


线下一流课程


01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1. 课程简介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是面向学校化工大类、机电与能源动力大类和自动化大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32学时,2学分。课程主要介绍化工仪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典型应用。通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自动化仪表和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能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实践化,能运用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化工过程控制中复杂工程问题;能分析、评价过程控制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党忠诚、基础扎实、人格健全、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和科学精神。


图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师

在校开展教学活动


2、课程建设历程

2012年,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

2013年,主编出版“十二五”规划教材《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第一版

2014年,教材获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优秀出版物(教材奖)主编出版参考教材《集散控制系统与工业控制网络》

2015年,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验收通过

主编出版炼油工业技术知识丛书《仪表及自动控制》

2016年,教材获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优秀出版物(教材奖)

2018年,课程团队成为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

2019年,获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教材出版社基金资助 

主编出版“十三五”规划教材《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第二版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被评为 广东省精品教材

2020年,广东省疫情期间线上线下混合式优秀教学案例 

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广东省一流课程(线下)

2023年,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线下)

图 | 发展历程


3、教学方法与课程教学资源

(1)教学方法

聚焦国家、学校、专业三个层面的目标要求,教师在吃透课程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重构教学内容,设计基本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实践问题、拓展问题等五类目标教学问题。目标问题的设计,注重文理工交融、思政自然渗透,特别是多设计重点、难点、实践及拓展等隐性知识问题,以供组织学生讨论。用设计的五类目标问题来组织课程教学,通过课前推送问题、引导自学,课中教师讲解、组织讨论、小组分享,课后创新实践、延伸拓展,自然融入课程思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打造思辨课堂,着力解决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2)课程网络教学资源

在超星学习通建有课程学习平台;网站建有“基本、重点、难点、实践、拓展”五类目标问题库、课程思政案例库、教学视频库、工程应用案例库、科研攻关成果库、学科专业竞赛作品库、模拟测试题及答案、教学基本资源库和在线辅导答疑等资源。

超星网络教学平台  https://mooc11.chaoxing.com/course/205860446.html



图 | 超星学习通

图 | 课程团队联合企业出版

产教融合系列教材及参考书


4、教学理念创新

在“教必蕴育、育必铸灵”理念指导下,通过“授之以渔、授之以欲、授之以愉、授之以誉、授之以宇”,深入实践目标问题导向式课程教学模式。


5、教学模式创新

充分利用课程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合理安排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组织;通过课前推送问题,让学生带着思辨准备来;把课堂过程组织成学生深度参与问题式讲解与讨论的思辨过程;课后学生还要完成问题学习,带着思辨任务回。在一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系列隐性问题,创设轻松的思辨环境,以目标问题特有的未知性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以随机分组、团队协作模式强化思辨学习活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有效打造思辨课堂。

图 |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师

在校开展教学活动


6、教学内容重构模式创新

聚焦国家、学校和专业三个层面的人才培养目标,紧扣知识传递、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通过蕴含课程思政元素的目标问题设计,以更宽广的视野重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把目标素质分解在一系列目标问题中,抓住目标实质来设计具有逻辑关系、层级关系、递进关系的五类目标问题,以“多少个问题谈第几章(节)”形式,每一章节蕴含课程思政问题,将课程思政贯穿到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课程教学与育人交叉、渗透、融合,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图 | 教学环境资源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国家级一流课程

资源二维码

01

《石油化工工艺学》

1. 课程简介

《石油化工工艺学》是我校大四本科学生开设的核心主干课程,是帮助学生完成从高校到企业岗位过渡的桥梁课程,是培养学生成为石油化工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主阵地。课程40学时,2.5学分,另外配有20学时工程实训及仿真实训。

石油化工工艺学向上对接“石油炼制”,向下对接“石油化工产品”,在课程群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研室以此发展而来。团队成员艰苦奋斗、忠诚担当,发扬“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实现了石油化工工艺学课程一次次蜕变,是学校专业和课程建设的排头兵。

课程根据乙烯工业生产的特点,阐述乙烯工业各装置主要反应的基本规律、特点以及有关工艺复杂工程问题。其内容主要阐述乙烯化工的生产原理、工艺条件的确定、工艺流程的组织、各种主要类型反应装置等,并适当介绍合成气生产、烷烃资源综合利用及C1与氢气等基本知识。课程主要围绕以下两个主线进行:

(1)以“炼化一体化乙烯”为例,学习乙烯生产原理、工艺技术、产品应用等基本知识;

(2)以“石化工业区”为例,学习乙烯下游产业链、产品应用等基本知识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得学生能基于科学原理和方法掌握乙烯工艺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能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化工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获得有效结论;能分析和评价化工过程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乙烯工艺发展历程,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实践化能力,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石油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高级思维,契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即培养基础扎实、人格健全、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图 |《石油化工工艺学》课程建设发展历程

图|团队成员合照


2.创新举措

(1)目标问题导向顶层设计,打造高质一流本科课程

用目标问题组织教学,打造思辨课堂。课前:教师将给出答案的基本问题线上推送给学生预习并测评。课中:用45分钟讲解能体现知识体系的可涵盖重点、难点、实践的若干问题;再用约30分钟组织讨论目标问题;最后用约15分钟汇报交流。课后:学生继续完成实践/拓展问题。针对石油化工类课程教学痛点,教师以目标问题为牵引,结合五类目标问题辅之以系统化思政案例库、思维导图库、实践问题库、生产问题+学科前沿资讯拓展库、慕课视频库以及各类实验实训平台,实现基础+前沿、理论+实践、课程+思政、学+悟的“金课”课堂变革。

(2)产教深度融合,聚焦目标问题,构建系统化炼化特色思政资源

为提升育人功能,课程在180个五类“目标问题”设计中,自然融入33个课程思政问题,供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讨论交流,并形成思维导图。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研室课程群建设了78个思政案例库和35个思政视频库。以石化名人和优秀校友为榜样力量,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学有所成,同时建设“石油化工最新工艺技术”“铁人精神”“石油化工文化”“时事抗疫”四大板块的思政视频资源(资源在持续更新中)。

图 | 石油化工工艺学课程思政融入点及案例

(3)产教深度融合,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先后多次组织教师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训。如2022.05月到“东华能源”进行学习交流,2020.12月集中到“南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进行了一期两周的“工程实践培训”,青年教师均到“茂名瑞派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挂职1年,承担企业横向课题20余项,深度对接产业,进行产教融合项目研发,全面提升团队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理论教学能力。另外,聘请企业专家协同教学,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助推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

虚拟仿真 

工程实训

理论授课

图 | 企业导师参与教学任务部分截图

图 | 企业导师受聘仪式

 (4)产教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化数字化实验实训平台

依托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中心,省级示范产业学院等校内外平台,打通理论与实践最后一公里,帮助学生完成高校到企业岗位的过渡,旨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创新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理论实践结合,虚拟现实结合,校内校外结合,课内课外结合“五结合”综合学习体系。

图|“五结合”综合学习体系

(5)采取“一带一”结对帮扶,以“典”带“面”,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站稳讲台

要求青年教师,尤其是近三年进校的青年教师必须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备课、撰写课程教案,同时指导教师走进课堂,现场观摩指导。通过传帮带活动,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近三年,团队青年教师主持省教研10余项,主持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8项,发表教研教改论文15篇。

图|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如金

指导青年教师备课

(6)以赛促进,助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一是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赛,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团队每一名青年教师都积极参与教学比赛,成果丰硕。近年来,教师9人次在省级以上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二是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学科竞赛,学生有3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省级挑战杯、互联网+等奖项。

图|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比赛

(7)坚持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培训宣传,营造良好梯队教研氛围

教研室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集中学习教学业务、 分享教学理念、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的平台,每月第四周定期开展系列教学沙龙活动,取得较好成效,近2年,进行国际报告交流3次,全国报告交流9次,校内交流20余次。

图 | 团队进行教研学习

图 | 团队对外宣传推广


3.创新特色与亮点

(1)教学思想创新:创新提出“教必蕴育 育必铸灵”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思想

“教必蕴育 育必铸灵”强调“教”与“育”的融合渗透、形成一体;强调应该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育”,育是目标,教是手段,应该为育而教;强调不但要“蕴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归纳、分析问题、实践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铸灵”,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理想意志、永不言弃的执着情怀、行胜于言的实践精神、敢于超越的科学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创新和丰富了教书育人的理论内涵。

(2)教学模式创新:创新构建目标问题导向式课程教学模式

创新提出“目标问题”一个新概念,通过重构教学内容,设计紧扣素质目标、注重文理工交融、思政自然渗透、新旧知识循环递进、突出隐性知识设计“五类目标教学问题”,创新构建目标问题导向式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有效回应“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三大理念”,具有重构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打造思辨课堂、培养思辨能力、推进三全育人、建设高质金课等“六大特征”。

(3)育人机制创新:创新建构目标问题导向式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以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为着力点,以五类目标问题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衔接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创新建构目标问题牵引下的课堂教学与素拓项目融合的育人机制。从基本概念原理升华、企业委托的横向项目、工程实践案例提炼实践/拓展问题,形成“问题池”拓源机制;将实践/拓展问题转化为素拓项目,或让学生组建团队协同探究,或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跳起来摘桃子”,形成“问题库”延展机制;构建全链条实践育人平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有效衔接、无缝对接,形成“问题链”赋能机制。


02

《化工原理》

1. 课程简介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是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之间的桥梁。现面向全校授课,承担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工、应化、高分子、环境、环保设备、生工、安全工程、装控、测控共10个本科专业,每学期约30个班,1000余人的化工原理理论课(96/80学时)、化工原理实验课(40学时)、化工原理课程设计(20学时)的授课任务。化学原理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2人,博士研究生7人。

图 |《化工原理》理论课教师

在校开展教学沙龙活动


2.教学特色

以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为教学目标,并将之内化到知识点教学中,实现三者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转变教学思维,促进传统教学模式向智慧教学模式转变。以学堂在线《生活中的化工原理》为线上资源,采用“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相结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使传统课堂变为高阶的课堂、对话的课堂、开放的课堂、知行合一的课堂、学思结合的课堂,即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智慧教学。课程总体设计详见图2,要点如下:

图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设计示意图

 教学各环节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为出发点,增加“交互”。

图 | 授课教师教学实景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学堂在线上线了《生活中的化工原理》,提供学生课前、课后学习交流的平台。

图 | 《生活中的化工原理》学堂在线链接

 教学内容力求专业性、应用性、趣味性并重。注重课堂的目标问题导向教学设计,“问题”设计融入生活案例、工业案例、科技创新案例及课程思政案例等,体现“两性一度”。

图 | 案例展示

强化过程性考核。课前预习、课后讨论由学堂在线统计成绩,课中学习和课后作业、章节思维导图总结和单元测试等由雨课堂考核统计成绩,实现每个知识点和章节学习的实时考核和反馈,促进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图 | 雨课堂考核融入教学各环节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开设了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和化工过程认知课程,促进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每年举办校化工原理大赛,并带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图 | 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

于福州大学参加中南赛区竞赛

图 | 校内化工原理大赛

(理论考试+实验技能)

为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团队从总体上对课程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从以下6个方面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建设,如下图所示。

图 | 课程资源建设


3. 课程建设主要成果


此次3门课程入选认定公示名单

极大激发了我校教师

开展课程建设和申报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学校将以一流本科课程

“双万计划”建设为契机

进一步深化课程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课堂育人效果提升

赋能高素质人才培养

助力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 宣传部 教务部

文字 | 刘美 王丽 孟秀红 李紫玲

摄制 | 各相关单位 

排版 | 尹杰隆 方荣杰 曾俊瑜

责编 | 李嘉咏

核稿 | 尹杰隆

审核 | 蔡雯姬

签发 | 张海明

广油官微长期面向师生校友征稿

也欢迎有意向加入我们的油宝哦


征你或身边优秀广油人的故事

征校园摄影作品以及创意点子

征你想要在官微看到的好内容


投稿须为本人原创成果

或已向原作者取得作品使用权

若曾在其他平台发表需作说明


联系及投稿邮箱:

qmtxmtb@gdupt.edu.cn

▲关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官方新媒体平台

为教授们点赞!~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